如果任由这种“威胁膨胀”发展下去,美国的对华政策将是一条走不出去的死胡同。

最近,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和中国外长王毅都指出,美国正患上越来越严重的“中国恐惧症”。

而这种“威胁恐惧症”驱动下的华盛顿决策圈,近期的对华战略可谓昏招迭出。尤其是在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台引发中方强烈回应后,美国尝试“倒打一耙”:不仅打出所谓“航行自由”的幌子,还安排其国务卿和美国驻华大使出面,颠倒黑白,将“破坏台海和平与稳定”的罪名安到中国身上,甚至妄言要中国自证清白。

但如果任由这种“威胁膨胀”发展下去,美国的对华政策将是一条走不出去的死胡同。

“威胁恐惧症”多发

结合历史上美国处理与苏联、日本等国家关系的实践,这种“威胁恐惧症”并不罕见。

20世纪50年代,臭名昭著的麦卡锡参议员在美国国内掀起了“麦卡锡主义”狂潮,歇斯底里地运用“猎巫”模式追杀所谓“共产党分子”,弄得美国一地鸡毛。这正是冷战背景下“苏联恐惧症”的典型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日德法英五国1985年9月22日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签署《广场协定》,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序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图源:asiatimes

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经济高速复苏的背景下,“日本恐惧症”开始在美国蔓延。美国不仅在军事上开始幻想“下一场日美战争”,还在经济上抓住“东芝事件”报复日本商品。除此之外,美国利用日本在安全等问题上对美国的依附关系,迫使其签署《广场协议》,以便于摧毁日本的战略潜力。甚至在文化上,好莱坞电影也开始用戏剧化的方式,在荧幕上塑造和“粉碎”美国面临的所谓“日本威胁”。

癫狂

实为霸权“心疾”

可以发现,这种所谓“威胁恐惧症”归根结底是一种霸权的“心疾”。

这种心疾的特征有三点。其一,是容不得被超越,甚至容不得出现被超越的可能。其二,是绝不认错,即美国永远正确。任何时候都是“美国生病,他国吃药”。其三,实力先行,用拳头和肌肉讲道理。所谓“外交”就是从实力地位出发的胁迫,所谓“谈判”就是美国开清单,其他国家照搬执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日前指出,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有关台海问题的表态颠倒黑白,再次暴露了美方的强词夺理和霸权逻辑。图源:GJ

在具体做法上,美国任性、蛮横,甚至无赖。其常见的表现包括但不限于:随意裁剪历史与现实,根据美国的主观需求进行定义;公开且无所顾忌地执行多重标准,允许美国及其盟友的舰机在台海“航行自由”,却将中国大陆为捍卫领土和主权完整而展开的军事演训描述成“对和平的威胁”;玩弄文字游戏,将国际关系基本概念变成华盛顿决策圈的识字拼版,给“一个中国”原则加前缀、加括号;给佩洛西窜访加“和平”前缀;让人误以为美国是国际社会的“上帝”,可以任意设定游戏规则。

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集体性的心理精神层面的疾病,弥散于华盛顿的整个决策圈层。“中国恐惧症”可以看作是根植于美国历史和文化的“天定命运论”与“美国例外论”在对外战略领域的扭曲,甚至病态的投射。换句话说,美国就像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巨婴,自以为可以横行无忌,不用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中国恐惧症”在华盛顿决策圈蔓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冷战结束30年来,美国过度膨胀的自我严重削弱了其政治精英的认知能力。同时,这也是美国国内日益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矛盾诱发的精英集体焦虑不断加剧和扭曲的必然结果。

“霸权衰退”案例

但“中国恐惧症”持续恶化的美国,其实也是标准的“霸权衰退”案例。

一个对自身力量优势失去信心,但又不敢面对现实的霸权国,必然经历一个认知扭曲和过度焦虑的阶段。这样的美国,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帮助美国尽早矫正认知、控制甚至消解恶化的“中国恐惧症”,将是解决世界安全与发展这两个赤字的关键所在。

出品 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 沈逸(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

编辑 深海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