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独立音乐、摇滚乐队,你能想到的最热的启蒙词有哪些?或许你听过摩登天空,听过新裤子,再“资深”一点,或许会提到黑豹,提到Beyond,提到唐朝。但,你知道这些“老炮儿们”的音乐启蒙又是从哪儿开始的吗?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在“打口”时代家喻户晓的唱片业传奇、最早启发国内一众摇滚乐团诞生、发展的世界级的大师——西摩·斯坦(Seymour Stein)的音乐自传《听见天才:塞尔唱片和独立音乐的故事》。从起点开始,为你呈现“新浪潮”“摇滚名人堂”“麦当娜”“雷蒙斯”等一众独立音乐流行热词、明星音乐人诞生和崛起的全过程。

西摩·斯坦曾经回忆他的电台年代:“在那些周六传统的紧张气氛中,我屏住呼吸,收听每一首新歌,它们就像是生活的蜜糖一样从电波中渗出。”这段描述让我们想起自己的短波年代和打口年代,那些音乐也像蜜糖一样从收音机中,从磁带机中,从CD机中流出,把我们的生活涂上了甜蜜的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奇音乐厂牌——塞尔唱片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摩和丹尼·菲尔兹、大卫·鲍伊以及“雷蒙斯”乐队—鲍勃·格伦提供图片)

无论是传奇独立音乐厂牌——塞尔唱片,还是西摩·斯坦,对于今日的国内读者、乐迷来说,或许都是相当陌生的名字,但对于从“打口”时代走过来的“老家伙们”来说,塞尔唱片、西摩·斯坦,无一不是他们心中的传奇。

所谓的“打口”时代,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在国内一些大城市的地下交易市场,流行来自欧美的“打口带(唱片)”。它们实际上是欧美唱片公司处理的滞销货(或残次品),这些滞销货不会给艺人结算版税,名义上为防止盗版和侵权,会以物理的方式进行销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花绿绿的打口带—图源网络:蜗牛天空音乐)

就是这样一些以工业垃圾的方式登陆中国、被故意损坏的磁带和唱片,因为其仍然保留了部分音轨,以廉价又“地下”的方式流入了中国的文化市场,最终启发、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欧美流行乐迷。

至于SIRE——塞尔唱片,则是无数花花绿绿的打口带中,一个无法被绕过和忽视的名字。

它有一个很好辨认的标志——阴阳鱼太极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塞尔唱片标志)

“雷蒙斯”(Ramones)、“伪装者”(the Pretenders)、“传声头像”(Talking Heads)、“回声与兔人”(Echo and the Bunnymen)、“史密斯”(the Smiths)、“赶时髦”(Depeche Mode)、“替补”(the Replacements)、“驾驭”(Ride)、“治疗”(the Cure)、麦当娜(Madonna)、K.D.朗(k.d. lang)……它为乐迷带来了不计其数的好音乐。

每一个名字,都代表一种独特的声音,这些“独特”的创作与旋律,给当时的中国乐迷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音乐新浪潮,并影响和辐射了中国独立音乐的诞生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损坏的打口带需要重新粘合—图源网络:蜗牛天空音乐)

除了磁带里传出的动人旋律,如何挖掘“雷蒙斯”这样的乐队、如何掀起朋克的音乐浪潮、如何创作出一张足以改变流行音乐风向的伟大唱片,如何缔造一个从简陋俱乐部出身,最终却能席卷全球的偶像,这一连串的现象和问题,对于当时的国人来说,背后统统充满了未知的吸引力。

而这一切问题的答案,统统都指向了上述传奇的亲历和创造者——西摩·斯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摩·斯坦,图源sire网站)

“他血管里流着制作唱片的虫胶”

BBC曾将西摩·斯坦誉为“最后一个伟大的唱片人”。

西摩生于1942年,是“二战”一代,从出生起就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

作为先天性心脏病人,西摩·斯坦无法参加体育运动,其犹太人的身份和同性取向,又进一步加重了他在人生中遭遇的重重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提时代的西摩,图源《听见天才》西摩本人提供照片)

特殊的背景和怪异的性格,让西摩·斯坦从小就在校园和家里都被视作另类。

然而这些被他抓到手里的烂牌,却从未阻碍他追逐梦想的脚步——他对命运进行抵抗的方式,就是用热爱去打败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摩·斯坦在伦敦的唱片行,图源网络)

西摩·斯坦从小痴迷音乐,在电台和黑胶唱片的声响中泡大,十五岁进入著名的《公告牌》(Billboard)成为一名实习生,并通过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被前辈悉德·内森看中,进入辛辛那提独立音乐厂牌国王唱片实习,得到了最为正统而实在的行业训练和艺术传承,最终在二十四岁时,他创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塞尔唱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塞尔唱片,“焦点”乐队、“弗利特伍德·麦克”乐队的唱片封面,图源网络)

1966年,西摩·斯坦与朋友理查德·戈特尔共同创立塞尔唱片,在大厂林立的缝隙中以自己的独特音乐品味占得市场一席之地,更成为业内“品质”和“独特”的同义词。

当时的塞尔公司并没有多少资本,无法以高额合同签下热门歌手,于是他们只能去找大厂看不上的音乐人——当然,大多数时候斯坦对成名的艺人也不感兴趣。

西摩·斯坦不会写歌,不会演奏乐器,不会操作录音棚,但他凭着一副能听出好音乐的耳朵,硬是牢牢抓住了未来的潮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声头像”乐队,图源sire网站)

他看到了朋克影响下的新一代英伦摇滚乐的勃勃生机,在当时“披头士热”席卷美国的背景下,把英国最新的独立音乐引入美国——“新浪潮”这个词,就是他在推广自己旗下乐队时灵机一动的发明(只因为朋克一词在美国音乐界的不好名声)。

没错,“新浪潮”诞生于西摩·斯坦一个基于直觉和偶然的、灵光一闪的念头。

基于这份对音乐的敏锐感受与捕捉,塞尔唱片发掘并培养了一众在当时并不知名,甚至可以说是“边缘”的乐队和艺人。

(其不完全名单参考:Ramones,Talking Heads,Madonna,the Pretenders,the Dead Boys,the Replacements,Ice-T,Brian Wilson,k.d. lang,Lou Reed,Throwing Muses,the Climax Blues Band,Barclay James Harvest,Depeche Mode,Echo and the Bunnymen,the Cult,the Smiths,the Undertones,the Rezillos,M,the Cure,Madness,the English Beat,Soft Cell,Yaz,My Bloody Valentine,Ride,Primal Scream,Seal,Aphex Twi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摩和贝特·米德勒以及亨利·爱德华兹,图源《听见天才》,鲍勃·格伦提供照片)

“我从不签已成名的明星!”

西摩·斯坦是狂热的,也是冒险的。

他曾说过:“我从不签已成名的明星!”

天才的耳朵让他总能捕捉到一支新乐队或是新艺人的特别之处,有时这会带来成功,而有时,冒险也以失败结束。

他可以在病床上跟后来的世界巨星,当时还在夜店流连寻找机会的麦当娜签下唱片合约;他可以只听到一声吉他,就把“传声头像”乐队签下来;可以还没见过“赶时髦”乐队的歌,就跟他们签下唱片合同……

对于斯坦来说,他一直以来遵从的关键,是A&R,即艺人和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密斯”乐队,图源网络)

他曾说:“天才常有,但总得有人发现他们,为他们提供实际的帮助。归根结底,音乐世界的运转靠的是发掘才华横溢的人和伟大的作品,这是制造音乐炸药的两种核心成分。”

“六十多年的音乐生涯中,我总会听到同样的哀叹:“流行音乐已经不是从前的样子了。”如果你真的相信每一代人都在变得越来越蠢,恐怕是你已开始在走下坡路。每一代人都认为自己比上一代懂得更多,但当他们长大了,父母去世了,他们就会把蔑视的目光投向年轻人。而真相是,总有伟大的事物出现,尽管数量很少。你必须走出去,找到它。”(分别摘自《听见天才:塞尔唱片和独立音乐的故事》序言P8、正文P35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上至下依次是麦当娜、“雷蒙斯”、K.D.朗、“伪装者”乐队,图源《听见天才》)

斯坦没有音乐创作的天赋,但他对音乐从小到大的浸淫热爱,让他能够抓住那些尚未被音乐圈认识到的东西,进而挖掘一个又一个天才,乃至开创新的音乐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艾斯-T在第十四届摇滚名人堂颁奖典礼上介绍西摩,图源《听见天才》,鲍勃·格伦提供照片)

他在嘻哈音乐刚刚兴起时签下的艺人艾斯-T(Ice-T)在推荐本书时说道:“西摩·斯坦告诉我,’我不完全明白你在做什么(就说唱音乐而言),但我知道这很重要。’就在那一天,我意识到 ‘聪明’人懂得有些东西确实存在,即便他们无法确定它是什么。也就是他感受到的这种氛围,开启了我的职业生涯。”

六十年音乐生涯,半部欧美流行乐发展史

斯坦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投身流行音乐行业,一路见证了爵士乐盛世,节奏与布鲁斯的风靡,摇滚乐的兴起,音乐排行榜的兴盛,黑帮对唱片业的操控,CBGB俱乐部、五十四俱乐部等音乐源地的崛起和没落, “雷蒙斯”“传声头像”等伟大乐队的成名;他推动了朋克摇滚和新浪潮摇滚的热潮,还持续在后新浪潮和嘻哈音乐兴起之初站上浪尖;他参与创办了“摇滚名人堂”,还是少有的、以非创者身份入选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摩获得美国《公告牌》2012唱片行业偶像,图源网络)

在独立音乐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让他成为业内公认的顶尖星探,也让他的事业成为行业巨头狩猎的目标——随着塞尔唱片被华纳相中,我们可以看到行业巨头如何一步步收购小企业,看到花团锦簇的唱片企业背后种种不为人知的倾轧与钩心斗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摩与迈克尔·杰克逊的合影,图源网络)

在《听见天才:塞尔唱片和独立音乐的故事》的字里行间,读者不仅更好地了解到热门歌曲是如何被发掘,明星又是如何诞生,以及如何靠音乐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赚钱,还能以本书为媒介,随着斯坦一起乘坐“塞尔”号在人生的道路上航行,经历顺风和逆境,穿过时间和事件的漩涡,见证前辈代代相传的行业知识,目睹华纳等大企业分分合合、扑朔迷离的新闻事件背后,粘附在品牌金光闪闪的大标底下,无法擦除的龌龊与污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摩和年轻的麦当娜,图源网络)

这是一本唱片传奇大师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成功、关于热爱的人生感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乐评人、作家王小峰老师在本书的中文序中这样写道:

“这是一本唱片人的传记,如果你对唱片业有一些了解——尤其是对英美唱片业比较了解的话,那么它非常值得一读。斯坦先生不仅通过塞尔这家独立唱片公司的兴衰讲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唱片业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他讲述了很多从业经验和教训。如果你是一个唱片业的从业者,或者你是从事任何工作但对流行文化有兴趣的人,那这本书太有启发性了。

对于那些被诸多陌生名字搞得一头雾水的普通读者来说,此书阅读起来可能有些障碍,你可能看上几页就放弃了,因为这本书没有那些成功学或励志学书籍中散发出的廉价香水的味道。

如果你能坚持看下去,会发现,这个你感觉陌生的唱片业故事,讲的就是成功和励志,尤其是对人生的感悟——

当你活到我这个年纪时,你会发现身边的事物看上去竟是如此奇妙!生活是一场残酷的考验,我们被置身于一个实际上并不需要我们的世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都是些迷失的灵魂,被塞进了无法卸下的皮囊里。从我们生下来发出第一声啼哭开始,人生的压力就随之而来。我们要学会掌控人生,要演好自己的角色,要混圈子,要订计划。往后余生,我们的日常就是不断重复出生后的这种顺序。我们醒来,我们渴望,我们看着镜子,渴望更多。然后我们开始疗愈。我们一边煮着咖啡,一边听着收音机。随着咖啡因流经血管,歌曲振奋我们的精神,我们渐渐地把心思转移到狩猎和收割这样的低级劳作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摩·斯坦,图源网络)

“自始至终,斯坦都在讲一件事:热爱。”成功,则是热爱与坚持带来的收获。

大咖助力,为流行音乐的未来而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作者加雷思·墨菲和原版封面,图源网络)

本书的执笔者是法国人加雷思·墨菲,他也是一位记者,流行音乐史专家。他曾于二〇一七年获得英国PPA独立出版商奖年度作者奖,著有《牛仔与印第安:唱片工业的史诗》一书,对流行音乐史如数家珍。为创作本书,他与斯坦在法国巴黎朝夕相处了半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译者余永黎)

而本书的译者余永黎,则是国内独立音乐界的坚守者和中坚力量。他是武汉资深音乐人、原创音乐文化推手、爱与和平音乐厂牌创办人、ONPH乐队词曲主唱、现代吉他教育人士,曾应邀赴瑞典、日本参加国际音乐文化交流活动。译有近百篇英文音乐文章和吉他专业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策划人王江)

本书的策划人王江,著名的音乐经纪人。他拥有从业二十多年的音乐行业丰富的经验和极强的国内外音乐圈人脉。上海的标志性乐队“铁玉兰”“甜蜜的孩子”都是他签下,当年的歌手梦洁、黄龄、薛之谦、张杰等刚出道时也受过他的指导。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原创音乐的发展和推广,本书传主西摩·斯坦——正是他的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书序文作者:国内著名乐评人王小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书序文作者:国内著名乐评人李皖)

经由王江和余永黎两位老师引荐,本书邀请了著名的乐评人王小峰和李皖为本书撰写中文版序,这在中国的流行及西方摇滚音乐书籍翻译史历史尚属首次,足见本书在流行音乐圈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制作上,出版社一样精益求精。邀请了资深书籍设计师好谢翔进行本书的装帧设计,采用纯质胶板内页、32开精装的形式,以银灰色为主色调,点缀夺目的橘色,与众多大牌音乐人、黑胶唱片、传主的音乐生涯辉映,原版影像全收录,同时完整收入的中英文索引,便于读者按图索骥,查找诸多大厂、小厂牌、乐队、歌曲的深入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本书原版介绍中说的:

书中充满各种欢闹的场景和一幅幅个性鲜活的肖像,广泛地讲述了变化中的现代风潮和社会对文化变迁的逐步接受——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勇敢的流行音乐。同时还详细讲述了他人生的巅峰和低谷时期——对麦当娜的发掘以及他妻子琳达·斯坦的死亡。

只要问问音乐行业的任何人,都可以得到一个答案:西摩·斯坦就是传奇。《听见天才》铭刻了他此生的故事。

危险是摇滚乐的精髓。—— 西摩·斯坦金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见天才”全国巡回发布会暨唱聊会

历时四年,乐府文化引进推出传奇大师西摩·斯坦的自传——《听见天才:塞尔唱片和独立音乐的故事》,得到老狼、汪峰、李皖、沈黎晖、张帆、墨墨、音乐天堂、迷笛等一众国内顶级音乐人、乐评人及音乐平台的联袂推荐,结合本书在独立音乐领域内的地位和书本身的特点,我们特别企划了全国范围的新书巡回发布会暨唱聊会,在北京、武汉、深圳、杭州、上海等12 个目标城市的地标性书店或Livehouse等音乐场所举办此次的新书分享会,届时除了邀请到诸多在国内音乐界的重量级嘉宾就书的内容展开分享,还将随机在现场为观众奉上精彩的音乐演出及图书签售活动。

---《听见天才》全国音乐巡回计划---

首发站【北京】

时间:定于8月28日14:30

地点:北京跳海(朝阳区东四环中路37号西院)

嘉宾:摩登天空总裁沈黎晖先生、译者余永黎先生、音乐策划人王江先生等

主办单位:北京乐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跳海Village

友情赞助:IMore耳机

演出指定用琴:Gibson

媒体合作:爱与和平音乐节、音乐天堂

届时,欢迎各位乐迷和书迷到场一叙,和我们一起领略独立音乐的魅力和最伟大唱片人的传奇一生!

PS:除了北京站,我们还将在杭州、苏州、上海、广州、深圳、桂林、武汉、长沙、成都、宁波等城市开展“听见天才”全国音乐巡回计划,活动视频将会在微信视频号“爱与和平音乐节”、“音乐天堂MusicHeaven”、B站“听见天才”等账号陆续播出,敬请各位粉丝留意推送消息。我们希望借着这本重要著作的出版机会,开启我们的“音乐元宇宙”,拉开“听见天才音乐创新计划”的大幕,我们希望通过诚挚的聆听,听见未来的声音,发现未来的天才。欢迎有志于音乐创作、音乐传播、音乐产业创新的同行们与我们交流,共同振兴中国未来的音乐产业和强势音乐文化!

赞助品牌介绍

1MORE 万魔耳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MORE 万魔耳机,专注专业声学与智能软硬件的研发,以简约时尚的北欧设计融合热情温暖的南欧定调风格,赋予聆听更多可能,打造全新音乐生活方式。

凭借核心技术的深耕与创新,1MORE 不仅获得行业认同,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耳机品牌”,产品设计也斩获 iF、红点、IDEA、G-Mark等数十项国际设计大奖,连续4年12款产品获得美国 CES 创新设计奖,并将海外渠道拓展欧、美、亚洲等国家。人气产品三单元圈铁耳机斩获海内外数十个音频奖,并获得美国知名媒体 Consumer Reports、CNET 的推荐;多单元圈铁耳机系列、降噪蓝牙、真无线耳机等多款产品也获得海内外消费者、音频发烧友和媒体的肯定。

目前,1MORE 的“大师联盟”,除了拥有顶尖技术专家,也吸引到格莱美奖录音大师 Luca Bignardi 加入研发中心。2016 年华语流行天王周杰伦加入并担任“创意官”,合力为打造世界知名的原创耳机品牌贡献创意与智慧,让全世界听见中国声!

官方网站:www.1more.com

1MORE Aero 空间音频降噪耳机,打造立体听感,实现“又深又宽”的降噪性能。类钻石发声单元重现高保真细节的 HiFi 音质,听感均衡透澈。自研实时空间音频技术,无延时且不受设备、音源限制,拓展了空间立体听感,头部追踪 3D 智能算法令临场感更逼真。智能听感均衡,确保低音量也能享有饱满细节。自研QuietMaxTM 智能宽频降噪技术,消除飞机、地铁等强噪多达 42dB;4,000Hz 宽频降噪,适用更多复杂场景。整机28小时续航(降噪关),充电 15 分钟,可听歌 3 小时。9月5日京东天猫开启预售。

关于Gibso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Gibson Brands是世界经典的吉他品牌,自1894年成立以来,已经塑造了跨流派的几代音乐家和不同音乐风格的经典声音;在全球各地引人瞩目、被人弹奏并受人喜爱。秉承世界级的工艺,与百年来传奇的音乐家合作并不断发展新的产品,启发一代又一代的音乐人来展望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扫码购买《听见天才:塞尔唱片和独立音乐的故事》实体图书

出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策划:北京乐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定价:88元

音乐天堂粉丝特惠价:68元

收听“听见天才:塞尔唱片和独立音乐的故事”歌单

欢迎收藏 ,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