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要坚决守住生态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00亿斤以上。湖北是全国13个水稻主产大省之一,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400多万亩,为了守好农业的“芯片”,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湖北农业科技部门在水稻育种领域全力攻关,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培育出了一批优质水稻新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武汉市江夏区谷香缘现代生态家庭农场的水稻种植基地,经历了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的100多亩中稻依然是秆壮叶绿,一片生机。农户张印告诉记者,他种植的水稻是由湖北省农科院选育的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优质稻新品种 “鄂中6号”,试种两年来,他发现这个品种抗高温、耐干旱的能力非常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副研究员殷得所介绍,2004年,湖北省第一个高档优质稻品种“鄂中5号”审定,但是这个品种生育期过长,做高档优质稻品种还差一个香味,于是,专家们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辐射诱导、大规模系统选择以及南繁武汉两地穿梭育种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在“鄂中5号”的基础上,经过了10年的时间选育成了“鄂中6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鄂中6号”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综合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专家组认为,运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选育的“鄂中6号”,解决了湖北高档优质稻品种高产、优质和香味不能同时兼顾的“卡脖子”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品种只有转化落地才能创造出好效益。2020年,武汉亘谷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320万元的价格,获得了“鄂中6号”的推广经营权,进行产业化开发。董事长张似松介绍,如果栽培技术跟上,“鄂中6号”每亩能打900到1000斤,但是种植农户的实际收入却要增加不少,一般中稻每斤一块三左右,“鄂中6号”每斤能卖到一块八。目前,“鄂中6号”在武汉、咸宁、黄冈、孝感等地都有推广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武汉、咸宁等地种植的“鄂中6号”还在孕穗时,荆州、潜江等地的几十万亩“虾稻1号”已经开始抽穗扬花。“虾稻1号”是由“黄华占”和“鄂中5号”两个亲本培育而成。“跟其他品种相比,“虾稻1号”最大的优势是适当推迟播种时间,不影响当年收成。这对于农户意味着可以多卖一季虾,增加一笔收入。”荆州市江陵县沙岗镇东津村水稻种植户邓诗军介绍,“虾稻1号”的口感、出米率等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是一个绿色生态的水稻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9月,“虾稻1号”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也是我省审定的第一个虾稻专用品种,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综合米质为优质二级,食味品质分为88分,位居优质稻品种榜首。

2020年开始,“虾稻1号”在潜江、沙洋等虾稻主产区得到重点推广,2021年,“虾稻1号”还引种到了江西、湖南和安徽等省,成为湖北种业走出去的一张名片。今年,“虾稻1号”在荆州江陵、公安、仙桃、黄石大冶等地都有大规模地连片种植,其中江陵县打造“千里江陵”优质稻米品牌,连片种植20万亩。

小新从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近年来,湖北省重点发展和推广绿色循环高效种养模式,其中,2022年就推广种植“虾稻1号”70多万亩,全省虾稻共作面积达到759万亩。截至目前,湖北省农科院先后培育出鄂中5号、鄂中6号、广两优272、巨2优60、“虾稻1号”等16个优质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5000多万亩,增产粮食超过30亿斤,为湖北水稻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也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底气。

来源:长江云 江陵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杨晗 郑文刚 倪章宇

编辑:陈还琪

责编:张怡 编审: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