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8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智芳 通讯员 曾鹤群 罗赣湘 实习生 黄静静 罗斯妮)今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我省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增收工作获得国务院办公厅表彰,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国进行推介。近年来,湖南强化三措并举,让农民工“走得出农村、融得进城市、记得住乡愁、回得了故土”。截至7月,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54.21万人;脱贫人口务工247.78万人,达到目标进度的106.6%。

农民工转移就业“出得去”

我省立足劳务输出大省实际,做强做活劳务经济,年创劳务收入5000亿元以上。

拓展劳务协作“朋友圈”。与广东、福建、浙江等7省份签订劳务协作协议,推动长株潭3市与51个脱贫县深化协作,建立对接机制753个,促进供需有效匹配。7月底省外就业1021.71万人,占比62%。

畅通劳务输出“直通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近3年春节期间累计开行“点对点”返岗复工专车专列1.16万余趟,输送80.8万名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

打造劳务品牌“金名片”。分领域培育、分阶段支持建设认定“湖南铸造工匠”“电力湘军”等劳务品牌35个,带动从业130万人,产生经济效益近3000亿元。“电力湘军”参与“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电力建设,湘乡市电力从业人员近10万人,带动当地农民工年增收20多亿元。

农民工进城务工“留得住”

创新打造“湘融湘爱”服务品牌,让农民工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实现体面就业、安居乐业。

均等化服务有温度。推行农民工平等就业服务行动,发布16项高频服务事项办理指引,“身在湖南、办事不难”成为常态。宁远县、涟源市等地设立驻外省农民工服务站,让农民工“身在他乡亦故乡”。

常态化治欠有力度。2020年起,在全国独创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纳入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措施,建立全省监控预警平台实现在建项目全覆盖监管、工资发放全过程监督,累计处置预警信息超2.12万条,让农民工安“薪”不忧“酬”。

市民化融合有厚度。以县域为重点推进市民化提质行动,打造65个省级融合样板街道、社区,以点带面推动形成农民工本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城镇的市民化工作格局。

农民工干事创业“回得来”

我省强化乡情召唤,大力实施“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创三湘”,助力乡村振兴。

就近就业,建设美丽家乡。上线“湘就业”小程序,深化880余家重点企业、143个省级产业园区常态联系,建成118个产业工人定向培养基地,累计促进供需对接34.27万人次。建成帮扶车间、基地等就业载体7266个,吸纳9.56万名脱贫劳动力“家门口”就业。江华县引导企业开设20多条“宝妈”生产线,1000多名“宝妈”实现务工、带娃“两不误”。

回流帮扶,“点亮万家灯火”。推行返乡回流人员“72小时”跟踪服务,对回流脱贫人口优先培训、优先保障,努力做到“不挑不拣,三天上岗”。湘西州组织近100支服务小分队“走百镇联千村”,推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返乡创业,推进“创响三湘”。实施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26条硬核措施,推进创业培训、补贴、贷款、基地、活动“五创”联动,建成国家级返乡创业试点县19个、农村双创园区792家,农村双创主体带动就业170.9万人,稳定就业人员月均收入高出当地农民700-1000元。

(一审:黄娟 二审:彭治国 三审:周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