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8月13日四川省彭州市龙漕沟发生山洪灾害至今,已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8月18日青海省大通县山洪爆发以来,已有25人遇难、6人失联。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生命如此脆弱。那么,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我们如何进行避险自救呢?

首先不要盲目去野生网红景点打卡,而是先评估一下安全风险。

当下,一些社交平台,或者快手、视频号、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出现越来越多的“野游”推荐地,包括露营、漂流等等。许多不适合游玩的风景也被推荐和开发,其中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风险,我们却浑然不知。当然,推荐者或许只是出于热心,没有商业目的,但他们无形中会夸大所推荐景点的新奇刺激,无意间会弱化可能存在的隐患。实际上,这些“小众景区”“野生网红景点”尚未经过商业开发,不会像成熟的旅游景点那样具备配套齐全的安全设施,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如火热一时的贵阳“羊皮洞”, 壮观的瀑布风景,引来不少旅客观光拍照,但人们往往会忽视此地汛期水势陡涨的安全隐患。类似的情形比比皆是。因此,在前往在这些“野生景点推荐”“小众旅游目的地”时,首先要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同时,要时时关注目的地的天气预报,谨防气象、地质灾害的突然发生。

其次,面对突发灾害要冷静,并且掌握一些自救常识和避险知识。

在山谷中遇到大暴雨,要马上离开谷底,登上旁边较高的空旷地带。山洪、泥石流暴发的时候是迅雷不及掩耳的,所以在没有发生之前就要提前察觉及时做好准备。注意倾听周围的声音,山洪、泥石流爆发时动静非常大,听到奇怪的声音或者感觉到异常震动,要立即进行应急避险。逃离的时候,要向声音来源的反方向,左右高速避险,一定不能与泥石流同一条水平线上跑,更不能迎着声音的方向跑。

有野外生存经验的人士传授了一个避险“秘诀”,遭遇山洪、泥石流时,无论在水中还是在岸上,都一定要尽力避开弧形激流的外侧,而选择移向弧形内侧。即便是在堤岸上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河道弧形的外侧堤岸不仅更容易被冲垮,如果你站在这些点位上,更大概率会被突然升高而冲上岸的洪流卷入水中,而河道弧形内侧的堤岸则要安全得多。即便是遭遇了雪崩,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在内侧也比外侧安全。

如果你不幸陷在激流中间,一定要选择对抗水流的力量移向旋流内侧,千万不要顺着水流移动。记住:往旋流外侧移动很容易,因为水流会推着你往外侧走,而要移动到内侧,就需要对抗水流的力量。如果人多就要排成队,尽量让力量小的排在前面,力量大的断后,后面的人推着前面人的后背,大家弓着腰由后面视野开阔的人指挥移向安全地带。

另外,要充分认识到突发洪流到来后,第一波冲击总是最小的,后面水流量会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不要心存幻想,要争分夺秒逃生。遭遇水流后留给受困者的逃生时间非常短,必须当机立断,抢占先机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最后,如果灾难发生,可以依法追究商业推介者的责任。在特定场景下,推介者会负有一定责任或者义务,比如传播具有商业广告性质的短视频,或者受某些组织的委托制作的软文或宣传视频,对高危风险没有按照规定尽到必要安全提示义务的,要承担相关责任。

推介野游景点的博主要注意了,今后不要盲目介绍“景点”,不能忘乎所以地去做“热心人”,以免卷入诉讼纠纷。(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