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Chloe,来自马来西亚,祖籍福建。

在我的家乡马六甲,有这样一句话:“有儿子就当苏丹,有女儿就当汉立宝”。

相传明朝皇帝将汉丽宝公主许配给马六甲苏丹曼苏沙。皇帝准备了100艘船,从官家中挑选了500名面容清秀的女儿,作为公主的仆人,陪她们前往马六甲。

当“婚姻队”来到马六甲时,所有前来围观的普通人都被寒丽宝公主的美貌所震撼。

连曼素莎都被汉力宝自然的容貌和民族色彩所吸引。他特意为汉力宝修了一座山,建了一座宫殿。这座山被称为“三宝山(SanbaoMountain)”。

在马来语中它被称为“BukitCina”华人山,华人山。

随着两国联姻,华人移民逐渐融入马来西亚文化,他们繁衍的后代后来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峇峇娘惹”。

经过数百年的洗礼,两个民族在生活、语言、文化上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结晶。

而作为第四代华人,我也是娘惹的后裔。

很多人认为“娘惹”的身份很特别,但其实对我来说,真正特别的是中国文化。

经过中华文化的演进和传承,它已经从祖先的心中流传到后辈的指尖,将伴随我们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中文名字是郭蔚恩,1995年出生。

我的祖籍是中国福建惠安。清朝时期,马来西亚是英国的殖民地。

在那个殖民时代,他们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修建铁路,所以他们哄着清朝沿海的人民到马来半岛做苦力。

这也是最悲惨的一代,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乘坐舢板或木船离开南海的乡村。

那时的海况非常糟糕。他们不仅衣食无忧,更糟糕的是,他们感染了疾病,无法治疗。许多人在航行中消失在茫茫大海中。

幸运儿来到马来西亚后,被分配到搬石头的工人。他们勤奋地工作。很多回不了中国的人,只好安家落户扎根。

曾祖母曾告诉我,我的祖辈手握妈祖像,乘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漂洋过海来到了马六甲。

和大多数远洋过海的中国祖先一样,我家也是东南亚的劳工。它从捕鱼开始,逐渐成为世代相传的生意。

而我的祖先,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异国他乡为子孙建起了家族祠堂,就是我们家的祖屋。

这座家族庙宇今天仍然存在,每年我们都要回去祭祀祖先和神灵。

直到祖父那一代,他也是一名商人,以电子衡器起家。过去,我的家庭条件高于平均水平。

在我父母那一代,基本上每个家庭都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他们虽然不是很富有,但过着富足的生活。

作为第四代中国人,我生活在一个安逸的时代。但我从未忘记中国的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和我的祖父母一起长大。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是庆祝中国新年。

因为这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全家人可以聚在一起吃饭聊天。

大年初一,奶奶会提醒后辈,禁止做清洁、浇水等禁忌的事情,否则一整年都会不顺心。

虽然我有时会质疑祖母的迷信,但为了不被责备,我宁愿相信,毕竟这也是祖辈留下的传统。

农历新年最忙的时候是正月初九。

因为马来西亚有很多福建华人,所以他们把这一天当作玉皇大帝的生日。

每逢正月初八晚上,我的屋子都会被打扫干净,长辈们会制作乌龟作为贡品。

每个龟粿都是龟红色的,长辈们把它们做成龟甲,象征着长寿。

节前,全家守岁到半夜。

初九每天早上,每家每户都会放鞭炮,晚上放烟花,整条街都很热闹。

作为一个娘惹后裔,我小时候对娘惹糕点印象特别深刻。

我的曾祖母特别喜欢为年轻一代制作娘惹糕点和烹制娘惹美食。我特别喜欢娘惹粽子。

它的味道与培根饺子完全不同。味道甜而咸,尤其是与白胡椒味相结合,具有独特的南洋风味。

我小时候非常淘气。每当我的曾祖母做饭时,我都会在旁边模仿她的做法。好像对她有帮助,其实我是在闹事,偷原料。

我曾祖母的美食带着我童年的味道。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娘惹粽子是我曾祖母做的。

然而,不幸的是,我们曾祖母的许多食谱并没有被我们继承。

随着我曾祖母的去世,我再也没有得到我记忆中的味道,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娘惹文化已经消失的原因。

又或许我们并不爱上某种品味,只是错过了某种情结。这也是很多中国人的共同特点。

我的家乡在马六甲,峇峇娘惹最早诞生的地方。

但在马来西亚,峇峇娘惹的身份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因为“峇峇娘惹”不仅仅指华人移民和马来人的后裔。

其他人是印度尼西亚人的后裔,尤其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爪哇的女性。

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娘惹血统。

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无论走多远,他们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

因为我家是做卧式治具生意的,属于卧式治具经销商,卧式治具大部分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每年,我爷爷都会去中国参观国际横展,有时是看货,有时是联系工厂,我几乎每次都会陪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冠疫情前,爷爷去福建惠安探亲。

记得有一次,爷爷和家人去会安的时候,当时的情景就像一场大型的家族认亲现场。

亲戚们早早出门迎接,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聊起了辈分,谁是大哥,谁是小弟。

平日里虽然没有太多的接触,但血脉之间的联系,让一家人没有隔阂,格外温馨。

爷爷回马来西亚的时候,福建的亲戚送了很多当地的纪念品。就像过年从老家归来的中国年轻人一样,他们的父母会从老家收拾很多东西。

亲戚还特意嘱咐爷爷把这些礼物带回家,一定要送给我们这些孩子,这给我带来了很多莫名的感慨。

虽然很多亲戚远在中国,有些人从未谋面,但我有一种有血有肉的感觉。

因为只有知道了人生的起点,才能知道自己的脚步将走向何方。

从我出生起,中文就一直伴随着我。可以说,这种美好的感觉,从小就被我的耳朵和眼睛迷住了。

小时候,祖母会跟我说广东话,祖父会说福建话。

虽然我在马来西亚,但我一直在用中文交流。

从七岁起,我就进了中文学校,接受了十二年的正统中文教育。

我工作的华小以中文为媒介进行教学。

我从小就用中文学习数学、历史和科学。

特殊的是,到了中学,我没有选择马来西亚的国民中学,而是进入了光华独立中学。

正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马来西亚的国立中学,以马来语为主。

在社会自主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让华夏子孙保留使用母语的权利,华夏先人用毕生的精力去争取合法开办华文中学的权利。

他们让更多的华裔后裔接受完整的华文教育,让整个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我们把华文中学简称为“独立中学”。

而我在这样的中学,不仅要学习专业的学科知识,还要学习中国历史。

我还接受了六年的即兴演讲和辩论训练。正是在这里培养了我对表演和演讲的兴趣,也正是在这里激发了我对舞台的渴望。

同时,学校还举办国际象棋、舞狮舞龙、传统舞蹈、挥春等多项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社团活动。

我们有舞狮和舞龙,我们正在积极培养年轻一代传授这项艺术。

在这样一个充满中国传统和艺术的环境中长大,我感到非常幸运。

自从我上中学以来,我就梦想将来成为一名广播或电视主持人。

但是,当我上大学时,我选择了工商管理。

首先,因为家族经营企业,这样我以后也可以帮助家族企业。

其次,当时的自媒体还不发达,家人的思想也很传统。他们认为阅读媒体是不可靠的。

最后,我听从了家人的建议,选择了工商管理。

不过,我很感谢我的选择,因为我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后来应用到我的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

大学毕业后,我首先进入了广告行业,工作大约两年后,我厌倦了坐在办公室重复日常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中国相比,马来西亚的工作环境竞争力较弱,工作节奏也会较慢。长此以往,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未来。

但我想做一些更有挑战性的事情,像中国祖先一样,创造自己的荣耀,我不想与现实妥协。

正如中国著名女演员刘玉玲所说:

“你可以选择坐在那里抱怨这根本不适合我,或者你可以冒险,实现你的梦想,看看还有什么。你越开放,你就越清楚你在哪里。”

一次偶然的机会,同学们带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的朋友李明玉也是自媒体,在马来西亚经营着一个著名的中文频道,叫亚洲红点传媒。

在他向我介绍这份工作后,我发现自己很享受这份工作。

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喜欢阅读历史。

无论是马来西亚历史、世界历史,还是中国历史,我都会浏览。

所以我选择在自媒体做历史文化题材,开一个小频道,介绍世界华人的历史。

这是一个比较冷门的题材,受众也不多。

如果单纯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很多人肯定会选择更赚钱的项目。

不过,我之所以最终选择“世界中华历史文化”作为自媒体内容的主要内容,是希望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中国文化现在代表了一个民族,走向了世界。

就像散落的珠子一样,到处滚动,中国文化是连接珠子的柔软而坚韧的细丝。

不管是入籍华人还是其他国家的华侨,他们都是在这种文化联系中成长起来的。

另外,我自己热爱历史和文化,我不想只了解自己的文化,也想了解别人的文化。

人类是历史的存在。创造历史,首先要学会继承历史。所以,当我选择自媒体的内容方向时,心里有个声音告诉自己,一定要分享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故事。

我发现以我自己的方式向观众重新诠释这个不起眼的历史故事非常具有挑战性。

我也很难分享故事,因为观众太少了,我几个月都无法维持生计。有时我也会质疑我的选择。

另外,我的长相并不抢眼,也没有夸张有趣的表现,只有一张爱讲故事的嘴。

在我讲故事的时候,总是有声音攻击我的容貌和身材,攻击我作为一个没有脑子的女孩,误导观众。

甚至有人认为我是在用我的中文标题来获取流量。我也很生气,很沮丧,甚至一度想放弃。

直到有一天,家里的长辈告诉我,我的中国文化话题被他们的中国朋友转发并称赞我的视频,他们坚持每一个新视频都看。

这让我再次觉得值得,也是喜欢我的人给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甚至在和喜欢我的朋友的留言交流中,我也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启发。

虽然我的自媒体平台经常入不敷出,但偶尔的业务合作收入也会更好。

所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决定经营一家网红中介公司来支持自媒体的创作。

我会向中国客户推荐合适的东南亚博主,共同推广工作,协助客户构思推广计划等,促进与中国的合作。

我每天都面临不同的挑战,面对不同的人和事,接触到不同的历史故事,这让我觉得很有趣。

在商务合作的过程中,我也能近距离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也感谢各位合作伙伴的信任。

记得第一次去中国是2013年,对中国的第一印象是人很热情,建筑很有历史感。

疫情之前,我几乎一年会去中国两三次,有时陪爷爷看展览,有时去旅游。

我对中国朋友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非常好客。

记得有一次我来参加国际卧式设备展览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主办方不仅热情地介绍我们,还带着我们到处走走。

我们去特色餐厅的时候,主办方每顿都会点十几道菜,我每天都吃得很饱。

另外,我还结交了很多和我爷爷年龄相仿的叔叔,我觉得他们很善良。

记得有一次我被一些旅游文化机构邀请到昆明,那一次我真的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关心。

当时,我身边还有马来同胞。因为穆斯林不吃猪肉,所以主办方特别注意了这个细节。

尤其是在食物方面,他们只在确认每道菜后才请我们吃饭,这也让我的同伴感动。

因为在中国有很多特殊的经历,我想在疫情结束后多活几个月。我想租一辆小型房车,边走边用视频记录我的生活。

我想看看世界三大宫殿之一的故宫,也想看看桂林如画的山水,还有人间天堂杭州。

我什至打算成为一名旅游博主,走遍北京、南京、苏州。

就像我的偶像博主方琪一样,她游荡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接触不同国家的群体,听到不同的声音,经历不同的风景,为我的观众讲述更多的故事。

未来希望成为东南亚著名的历史文化博主。确切地说,我希望成为中国历史和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