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中医药全程参与全球疫情防控,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在8月20日,第十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暨第九届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院士,对在中医药产业化走向国际,强化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实力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据悉,在大会上,钟南山、姚新生、吴以岭、高天明、张运、于金明、贾伟平等众多两院院士以及来自海内外10万余名医学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大会。

同时,大会在国内20余个省市设立3000多个视频分会场,同时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视频分会场。通过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共享中医络病理论科技创新转化成果、共谋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共同探讨中医药守正创新对推动中西医融合的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

在会议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院士指出,近年来,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特别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参与防控救治场场不漏,全程参与,形成了国家和地方多级应急工作体系,第一时间参与疫情防控指挥和防控救治,第一时间组织中医专家团队,第一时间用上中药,形成了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四有中西医结合模式,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未病辨证论治、多靶点干预的机制,形成了覆盖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的方案,为落实动态清零的总方针,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中医药全程参与全球疫情防控,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黄璐琦院士说:“2022年2月28日至3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了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明确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有效和安全,鼓励成员国考虑中国形成并应用的中西医结合模式、整合医学模式。2022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向柬埔寨派出专家组,并首次向外派出国家级中医药研究队,采用中国方案治疗当地新冠肺炎患者,并提供中医药医疗服务,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肯定和欢迎。”

在中医药产业化走向国际,强化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实力方面。黄璐琦院士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坚持创新创造,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建设一批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中心和创新团队,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坚持中西医并重,多学科融合,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中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新的突破。

第二,坚持做优做强,注重优势专科专病建设,进一步完善传统中医药体系,加强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病方面的临床研究和学术创新,做优做强专科专病,及时形成诊疗方案,提高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

第三,坚持互学互鉴,深化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深化医疗、科研、教育、产业、文化等领域的国际交流,继续分享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中国方案,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与技术推广结合,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全面落实中西医结合会诊制度,中西药参与率达到96%以上

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在活动上,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徐庆锋局长介绍,目前广东已经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三大任务齐头并进。

徐庆锋说:“2021年,广东省中医院119家,执业医师5.2万,占全国15.5%。住院服务量达到15.8万人次,广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作用,全面落实中西医结合会诊制度,中西药参与率达到96%以上。此外广东省派出中医防治力量奔赴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助力疫情防控。广东省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防疫的经验,为中医药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作出了贡献。”

徐庆锋指出,中医络病学作为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在吴以岭院士带领的国内外同行专家共同努力下,在中医理论创新、临床重大疾病防治、创新药物研发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关注。尤其是近两年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连花清瘟胶囊在应对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防控方面发挥了重大中医药优势,大家有目共睹。(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牛智杰

校对 | 何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