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全国疫情不太乐观,海南、西藏等地的确诊病例已上百上千。
8月20日下午,西藏自治区举行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8月20日0时至14时,西藏自治区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19例。截至8月19日24时,西藏自治区共有高风险区418个,中风险区232个。
2022年8月1日以来截至8月19日,海南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670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577例。
还有最近比较关注的Z22次列车至少发现了33例感染者,涉及河北、山西、河南、北京、山东、甘肃、湖南7个省市。
疫情不断反复的出现给人民生活的带来巨大影响,尤其是出行方面,防疫管理十分严格。近期李兰娟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新冠是乙类传染病,目前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以后会慢慢回归乙类传染病管理。

李兰娟院士称,新冠是乙类传染病,但怎样把握甲类管理向乙类管理的转变,需要专家全面进行分析评估。之所以现在仍把新冠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是由于其隐性感染很多,传播更强,重病及致死率虽然较初期明显下降,但国外疫情爆发地区(如邻国日本)的数据仍不容乐观,对社会的危害仍较大。
什么是“乙类甲管”?
2020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为“乙类甲管”,即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管理,这意味着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依法采取发热病人筛查、确诊和疑似病例的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以及其他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蔓延。
哪些传染病属于传染病乙类级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
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及时确定和调整各类传染病名录予以公布。
三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区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具备传染病流行特征的不明原因聚集性疾病以及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对乙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当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丙类传染病实行监测报告管理,监测哨点医院和网络实验室发现丙类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按照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进行报告。
新冠肺炎预防控制措施将在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公布解除呢?
按规定,需要解除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
钟南山:目前没有一款药物被证实对新冠有预防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8月20日在广州出席第十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时表示,截至目前,没有一款药物被证实对新冠肺炎有预防作用。

钟南山表示,目前已经有一些药物进行前瞻性研究,他希望能看到结果。
“只要有效的、安全的就是科学的、可信的东西,就是可以推广的东西。”钟南山表示,目前中西医还需要进一步的合并、融合,并相互支持和学习。
(小康头条综合国家卫健委网站,海南省卫健委、浙江日报、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中国新闻网)
编辑:武金洋
校对:田苑淯颖
审核:龚紫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