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先给追光这几年的四部神话大片,排下个人的喜好顺序吧:

青蛇>白蛇>哪吒>杨戬。

整体质量肯定《白蛇:缘起》最佳,但我最喜欢《青蛇劫起》,想象力、视觉奇观和主题表达都有惊喜。对比来看,“新神榜”这个系列宇宙,虽然票房、口碑基本持平,但惊喜程度上显然是打了折扣的。

或者,我说的更直白点——对这部《新神榜:杨戬》,我是很失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聊电影之前,有一个更重要的前提必须强调,即一部电影的创作完整性有多重要。

据说,电影遭遇了删改。看过电影后,觉得这事八九不离十。

一来,当然是极限定档

映前4天忽然宣布公映这种疯狂事,背后没点阻力,干不出来的。哪怕追光和这个系列有相当的号召力,正常情况下,也没人会做出这样的“自杀”选择。

二来,电影通篇在叙事逻辑和人物动机上,都有明显的模糊、割裂与混乱,程度严重到我不相信编剧会在毫无阻力的前提下,写出这种大硬伤的本子。

这让我在评论时颇感无奈。

一方面,观众花钱看戏,没有义务,更没有耐心为电影背后遭受的删改多费心思,选择了阉割上映,就必须承担这个后果;

另一方面,却也真的同情咱们的创作者。

《杨戬》的野心,肉眼可见,如今却被删改搞得伤筋动骨,不仅票房、口碑大受影响,且面对着观众诸多不客气的苛责,还无从还嘴。

这份憋闷,着实令人想爆粗。

但终究,同情也好遗憾也罢,我们写评论,也只能基于买票进场所看到的展开。

如果你愿意展现出一些宽容和理解,那么我们一会不妨用脑补来为电影找回一些尊严。

但抛开这些,简单说就是,这一次我们又又又眼看着追光拍了一部视效顶级、故事拉胯的动画大片,然后,继续期盼他们会在下一部迎来真正的质变。

(以下有剧透)

1.

好的审美,太重要了

追光的技术,是真的好。

这部分我远非专业,太硬核的就不多说了。我想说的是,在技术牛逼的基础上,超强的“缝合”力与审美力,才是追光这几年闯出大名堂的本质原因。

缝合,网络词汇,简言之,我们能从追光的作品中,看到各种熟悉的元素和影子。比如这部《杨戬》,能看到明显有对《星际牛仔》《星球大战》等经典科幻片的借鉴。

包括去年的《青蛇劫起》,缝合和借鉴的痕迹还会更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没有任何批评的意思。

我始终认为,在现在这个阶段,咱们先别动辄大谈创新和超越,能做好“缝合”这一件事,中国电影就已经阿弥陀佛了。很多观众看不上,很大程度不在于缝合本身,而是多数国产电影(和国产剧),缝合能力实在是过于差劲了。

相较来说,在一众国产劣质“缝合怪”中,追光算是比较优质的那个了。

而缝合不违和的关键——也是决定国产电影本质优劣的关键——就是审美品味。

审美,是个综合能力。

体现在一部电影中,就是大到视觉风格、世界观架构体系,小到音乐选择与造型设计等全部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来的一个整体样貌。

这也是我对新神榜系列最满意的一点:

蒸汽朋克、复古科幻、巨物元神、古风国潮,不管我们如何称呼,追光一手打造的这个魅力十足的新世界,的确是让人着迷而享受的。

2.

脑补后的表达,有多深刻?

《杨戬》另一个优点,虽然你可能不同意,但我还是要替编剧说两句话。

一直以来,国产动画都习惯了正邪分明的故事套路,《魔童降世》打破了这种套路,甜头是大大的。追光过去三部神化大片,其实都还是在正邪大战的窠臼里打转,这次到《杨戬》,能看到编剧在尝试突破和改变。

杨戬的躺平,沉香的狠辣,申公豹、巫山神女的正邪难辨,四大天王的执法者形象,包括玉鼎真人的虚伪正道,相比过去脸谱化严重的追光,我认为是个进步。

更重要的,我能感觉到追光的大棋。

用《哪吒重生》的现代故事开篇立范儿,然后再通过这部《杨戬》,回到古代,正式给所谓“新神榜”下一个定义,全面铺开整个封神宇宙。

所以我们看到一上来,设定是天劫之后,三界震荡,神仙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人间也陷入战乱。而要建立新神榜,就势必要打破过去那个旧的封神榜。

这里,编剧把杨戬、沉香两代“劈山救母”的传说,和这个核心表达巧妙融合到了一起——杨戬、沉香的新势力要劈山,玉鼎真人和四大天王等保守派则要护山。双方的核心矛盾,就是遵循世间兴衰轮回的自然规律or为了私欲强行维护旧的秩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的确无关正邪,只是不同人之间的不同选择。

杨戬劈山放出玄鸟,对世间会带来的改变,是福是祸,犹未可知。玉鼎真人也绝非纯粹的恶人,不过是不想丢掉自己的那一方天地。

但是——这是一个大大的但是——删改之后,电影对这个核心表达的呈现,实在是过于模糊和混乱了。

比如之前的天劫是怎么回事,神仙为何不能飞了,完全没交代;比如玄鸟和世界到底是个什么关系,有什么前因后果,完全没交代;再比如玉鼎真人和四大天王背后是怎样的权力体系,对世界有怎样的影响,完全没交代;又比如杨戬在初次劈山和二次劈山上的心境变化,这个人物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斗争,有交代,但仍显单薄。

没有了足够的铺垫和支撑,电影最后的高潮戏就显得空洞无力,尽是飘在空中的抽象概念,完全无法代入其中。

全片也只有那句,“万物总要循环,玄鸟终得飞起,你镇得住吗?”,算是对这个核心表达最直接的输出,让我们能明白创作者试图讲的是什么。

可惜,大半靠脑补的后果,就是无法共情。

删改的另一个伤害,是人物。

影响主要集中在,申公豹、巫山神女和玉鼎真人这几个重要配角的人物动机和人物塑造。

这里面,巫山神女受影响最大。从前半段的一路指引杨戬的引路者,到后半直接成了蹲在角落围观的酱油路人。

她为什么杀申公豹,为何在最后的高潮戏全无存在感?她起初的目的又到底是什么?这个人物垮掉,也是高潮戏垮掉的一个缩影。

平心而论,脑补之后,《杨戬》的核心表达也没有超越国产动画的天花板,无非还是对权力的反抗精神。

但细分析,又有特别。比如主角的反抗不是为了自己,更不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更像是对类似“万物兴衰不可逆”这种真理和宏大法则的追求与捍卫,由此开启新神榜这盘大棋。

总之,就是俩字,可惜了。

3.

四个更致命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所有锅都甩给删改。

抛开删改造成的模糊和混乱,在我看来,《杨戬》还有四个或许更致命的问题:

一是杨戬这个核心人物,设定上的出发点就错了。

电影需要的,是个硬核大主角。什么是硬核主角?全程毫无主见,被其他人牵着鼻子走算硬核?躺平逍遥做个赏银捕手算硬核?个性模糊不清、各种伟光正加身算硬核?

当然不算。

上一部的哪吒,尚有元神与真身的善恶对撞来塑造人物,这一次的杨戬,除了帅——包括最后那一招“法天象地”——细想想,还真的就没什么亮点可言了。

当追光决定给这个杨戬赋予各种“偶像光环”,这部电影的结局就已经悄然注定了。

二是对好莱坞类型片流水线叙事的刻意模仿。

能看出来,相比白蛇、青蛇系列,追光在封神宇宙的故事层面上,加重了对好莱坞经典叙事的借鉴,甚至可以说是亦步亦趋的学习。

开场抖出小包袱介绍人物,随后抛出第一个线索,主角由此踏上冒险,一段接一段的转场,一个接一个的线索,中间每隔10到15分钟就来一段动作戏,最后30到40分钟,进入反转与高潮,最后收尾。

这模板本身没问题,但如果没能执行到位,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比如因为悬念和反转的设计,就必须在后面揭晓巫山神女和玉鼎真人的身份,那么前面的一些人物动机和叙事逻辑就会禁不起推敲。

包括一些按部就班的套路,也使得电影出现了一些毫无必要的人物。

比如满嘴天津话的假药贩,比如带着两只蠢猩猩的老猴子,再比如短短出场一下子的顺风耳,他们对电影的影响微乎其微,把他们砍掉,篇幅给其他重要配角,电影至少也不至于是现在的全员扁平、全员纸片了。

如果你说,这些人物在后来的封神宇宙都会发挥作用,那在我看来,也是得不偿失的,且这样的创作,太过考验能力和运气了。没有金刚钻,还是少揽瓷器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对所谓奇观炫技的过分执念。

可能因为技术是自己的强项,希望得到最大化呈现,追光动画始终存在过度炫技的问题。而当炫技开始伤害到节奏和故事,就不得不拿出来单独说说了。

比如很明显的,赌场和监狱这两个场景的所有戏份,其实对主线而言都是多余的,纯粹是为了展现那些神界奇观,站在整体看,与其执着于炫技,不如把主线做得更紧凑,把人物做得更饱满。况且,只有服务于叙事的奇观,才是有效的奇观。这点上,《青蛇劫起》就比《杨戬》做得好很多。

知道你们擅长技术,但是,也要克制啊。

四是撞脸过于赤裸。

人物建模太过相似这个事,有人在意,有人无所谓,我之前也没有太当回事,但这次还是想简单说几句。

四部神话大片的男女主太像,拿掉发型和服装逼死脸盲症,这本质上体现的,还是我们的创作者对主流观众的审美标准,过分迎合了。

我对迎合这个行为吧,也没什么个人偏见,毕竟那些不迎合的口碑也没见多好,票房倒是清一色的惨,所以我是能理解的。

但随着创作的深入,作品的增多,这个撞脸的问题早晚会成为一个现实的困扰,希望追光能重视起来吧。

4.

为什么《深海》更引人期待?

去年春节,看完《哪吒重生》,我对追光做封神宇宙这盘大棋很是兴奋。现在看完《杨戬》,虽然电影本体有很多遗憾,但整体上,我对这个宇宙的未来还是比较乐观的。

不过目前看,追光在两个神话系列之外,又开了一个“新文化”系列,拍的是历史文化名人,明年暑期第一部《长安三千里》,主角是李白。

至于新神榜系列,看来最早也要到2024甚至2025年了,这对电影宇宙的推进和观众的记忆唤醒倒是个隐患。

未来太远,我们没必要浪费时间。只是想借《杨戬》的公映,再讨论一个问题: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国产动画?

碍于篇幅,不展开了。在这我只提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

一是审美,二是原创。

审美品味的高低,前面提了,对一部电影的质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具体来说,好的审美还需要有完整的统一性

比如追光这几部神话大片,视觉体系的审美是立起来了,但文本层面的审美又是残破的、有缺憾的。再细研究,比如《杨戬》,在风格上也是断裂的:

开场是复古科幻,后来像黑色电影,最后又回到国风奇幻,这种混搭,本质上就是审美不够统一,分开看都不错,拼在一起反倒1+1<2。

至于原创,就很好理解了。

原创力不足,是国产动画的老问题。哪怕是《雄狮少年》这样的原创佳作,也依然被诟病“太周星驰”。

这也是为何,我再一次强调,如此期待《深海》。

就是因为,它是近10年来,最有希望将审美和原创都发挥到极致的国产动画。

当然了,一个成熟的市场,本就应该百花齐放。

既有《深海》这样多年磨一剑的大师范儿,也有追光这样走流水线和类型片系列化的工匠,于市场而言,二者并无高下之分。

希望他们都顺利吧。

结语

还是建议,有时间的、感兴趣的,都去看看《杨戬》。

比起多数烂片,追光作品的野心、表达欲和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值得一个比现在更好的票房结果。

即便环境如此,我们总还是可以靠个人微薄的力量,为这个行业良性发展的可能,出一份力。

况且,从现在到中秋节,中间是否还能看到优质新片,谁也说不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