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秋粮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

持续的高温干旱

将影响结实率

给秋熟作物生长带来严峻挑战

6月以来

辽宁等地降水量比常年偏多85%

7月以来

南方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

为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

高温日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

40℃以上覆盖范围最广、降雨量最少

目前夏玉米进入抽雄吐丝或灌浆期

未来10天是

南方中稻集中抽穗扬花的时期

也是抗灾减损的关键窗口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唐仁健在江西调研时强调:全力抗高温干旱,狠抓农业防灾减灾,千方百计夺取秋粮丰收

8月18-19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带队赴江西调研,开展抗高温干旱保秋粮生产工作指导。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关于做好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 南方高温干旱应对,抓细抓实农业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减轻灾害损失、夺取秋粮丰收,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7月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地区持续高温少雨,目前江西的中稻正大面积进入抽穗扬花期,晚稻处于拔节孕穗期,高温热害与干旱叠加对秋粮生产造成严重威胁,防灾减灾形势异常严峻。唐仁健先后来到南昌市安义县、抚州市临川区和崇仁县的多个田块,实地查看中晚稻长势,详细了解抗高温干旱措施落实情况。在崇仁县航埠镇古塘村,唐仁健与正在这里指导抗灾的农业农村部赴江西科技小分队的专家们一同走进田间地头,查看稻穗结实情况,评估高温干旱影响,并以视频连线形式与正在各地一线抗旱的专家组、科技小分队、包省包片工作组会商研判针对性抗灾措施。他强调,当前正值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长江中下游流域持续高温干旱对秋粮形成严重威胁,要紧抓近期抗灾减损窗口期,把防范高温干旱保秋粮丰收作为首要任务,层层压实防灾减灾责任,发挥各级各方面农业科技人员作用, 进一步强化灾情调度,分区评估灾害影响,分类落实救灾措施,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特别是丘陵岗地和“望天田”等缺乏灌溉条件的地区,要千方百计调度抗旱水源,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采取喷施抗旱保水剂等农艺措施,努力缓解高温旱情影响,力争少减产。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要抓住水稻抽穗扬花关键阶段,通过小水勤灌、以水调温、喷施叶面肥、追施穗粒肥等措施,促进中稻正常结实、晚稻正常孕穗,努力稳住产量。

唐仁健十分关心油料生产。在安义县江下村、崇仁县古塘村,他详细了解“稻-油”“稻-稻-油”轮作等模式情况,得知当地采取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技术,可有效缩短水稻生育期,为冬油菜种植留出茬口,唐仁健表示肯定。他强调,要系统梳理冬油菜种植品种、技术路线、适用机械等方面的突出短板,抓紧采取有力措施逐个攻关攻克,为南方地区挖掘冬闲田潜力扩种冬油菜打下基础,尽快扩大种植面积。

在临川区石溪村、崇仁县元家村的高标准农田建成区,唐仁健详细询问建设、使用、管护等情况,与基层干部、农户一道细算成本账、效益账。他强调,要抓住秋冬季窗口期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质保量完成全年新建1亿亩的建设任务。要总结推广以公司企业为项目主体,通过专项债、基金、中长期贷款等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的建设方式,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建管结合强化耕地保护,夯实“藏粮于地”基础。

唐仁健还深入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蔬菜生产企业,调研水稻全程托管、集中育秧和设施蔬菜种植等情况。在粮食收储加工企业江西盛盈米业,唐仁健与来此售谷的种粮大户邓德孙深入交流,询问农资补贴发放等情况,探讨再生稻科学种植管理技术要点,勉励他多种粮、种好粮,靠种粮增收致富。

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魏百刚等参加调研。

02

各地落实关键措施,助力秋粮抗灾夺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形势严峻!高温干旱持续,唐仁健强调千方百计夺取秋粮丰收

03

农业农村部召开南方高温干旱情况及抗灾工作进展调度视频会强调,抓实抓细技术指导服务,科学抗旱救灾保秋粮丰收

8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南方高温干旱情况及抗灾工作进展调度视频会,调度当前南方高温干旱对秋粮生产影响,了解各地抗灾工作进展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抗高温干旱保秋粮工作。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江西省崇仁县航埠镇水稻生产现场,与农业农村部赴江西科技小分队专家共同研判高温干旱影响,并通过视频连线,向战斗在南方10省市抗旱一线的10个专家组和12个科技小分队,以及包省包片工作组表示慰问。他强调,要持续盯紧盯牢高温干旱发展态势,科学分析研判农作物受灾情况,落实落细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措施,千方百计减轻灾害损失,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7月以来,南方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为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高温日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40℃以上覆盖范围最广、降雨量最少,给秋粮生产带来严峻挑战。未来10天是南方中稻集中抽穗扬花的时期、也是抗灾减损的关键窗口期,要全力抓好科学抗旱救灾,进一步加强包省包片联系和技术指 导。专家组和科技小分队要再接再厉、担当作为,盯住关键时段、关键地区,加强会商研判,定准定实方案,因灾因地因作物搞好指导服务, 特别是对一些缺少灌溉和水浇条件的丘陵岗地和“望天田”,要抓好喷施抗旱保水剂、“一喷多促”等农艺抗旱措施,对受灾较重甚至绝产的,抓紧研究提前收割留茬发展再生稻或者晚秋作物。包省包片部领导和相关司局要抓紧深入受灾一线,调查了解灾情,督促指导地方加强抗灾工作组织领导和资金投入,集中资源力量,调度抗旱水源,调剂调运抗旱机具、种子种苗等救灾物资。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级科技小分队作用,形成抗灾技术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田。

农业农村部派驻各省的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科技小分队和包省包片工作组代表发言。

04

农业农村部部署秋季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

当前秋粮已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时节,也是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等秋粮重大病虫发生和防控关键时期。8月18日,农业农村部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全国秋季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会,交流各地重大病虫发生防控情况,分析研判下一阶段发生态势,动员部署监测防控工作,要求各地落实落细防控措施,全力以赴打好防控攻坚战,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议指出,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农业农村部门努力下,秋粮重大病虫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没有对生产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但7月下旬以来,发生面积、虫口密度上升迅速。 据统计, 水稻重大病虫已累计发生5.3亿亩次,比7月中旬增加85%。加上秋季温度偏高、台风活动活跃,重大病虫呈偏重发生态势,部分地区存在较大成灾风险 ,防控工作仍丝毫不能放松。

会议强调,各地要充分认识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特殊重要意义,坚定确保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提高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目标任务不动摇,坚持关口前移、治早治小,攻坚克难,抓好秋粮重大病虫防控。一是防控责任再压实。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根据《生物安全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等相关规定,强化考核和绩效管理,层层压实属地防控责任。二是监测预警再加密。针对秋粮病虫发生新情况、新特点,加密监测调查,严格执行病虫灾情值班和报告制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适时防控。三是防控措施再优化。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技术,针对高温干旱等气候特点,指导农民合理调整用药种类、施药时间,确保防控用药安全。四是统防统治再加力。尽快统筹用好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大力推进统防统治,适时组织应急防治,提高防控效果和效率。

会议举行授牌仪式,在湖南省宣布成立岳阳市田园牧歌、沅江市万家丰、湖南农飞客等5支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控大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农业农村部紧急部署并派出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赴重点省指导进一步加强高温干旱防范保秋粮丰收工作

7月以来,南方大部地区持续高温、降水偏少,导致部分灌区末端、丘陵岗地和“望天田”出现旱情。据中国气象局预计,未来两周南方高温天气仍将持续,给秋粮生产带来严峻挑战。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派出10个专家组赴重点省开展巡回指导,8月13日又紧急下发通知,进一步部署防范高温干旱保秋粮丰收工作。同时,派出25个包省包片联系工作组和12个科技小分队赴秋粮重点省和受高温干旱影响重点地区,指导推进抗灾保丰收关键措施落实,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

强化责任落实。秋粮能否丰收,关键是防灾减灾。各地要把防范高温干旱保秋粮丰收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把责任落实到市县乡、落实到人,把提早准备的救灾物资和技术措施落实到户到田,积极储备抗旱水源,动员一切力量投入抗高温干旱保丰收工作。

加强监测预警。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沟通会商,密切关注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和高温天气变化,及早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主动避灾、科学防灾技术措施。要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联合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提早做好应对准备。要第一时间调度掌握墒情、灾情,组织专家科学评估高温干旱影响,及时报告灾情及抗灾进展。

推进科学防灾。当前,南方中稻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夏玉米进入抽雄吐丝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对温度、水分最敏感时期,高温叠加干旱将导致花粉活性下降,影响结实率。要组织专家根据不同区域受旱程度和不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制定完善分区域、分作物技术指导意见,一县一策、分类指导。水稻重点落实以水调温降低穗层温度、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高温能力等措施,防止花粉败育。玉米重点落实灌溉补墒、叶面喷水喷肥和辅助授粉等措施,提高结实率。加强病虫监测防控,重点防治水稻“两迁”害虫和草地贪夜蛾,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坚决遏制暴发流行。

搞好指导服务。继续组织专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动员旱区群众广辟水源,开展抗旱浇灌,做到能浇尽浇。对因灾绝收的地块,做好种子、肥料、柴油等救灾物资调剂调运,指导农民及时改种短生育期农作物。对未受灾田块,加强田间管理,做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非灾区多增产。

06

2022年玉米高温渍涝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当前部分地区夏玉米进入抽雄吐丝期,是授粉结实的关键期,也是高温干旱等不利气候条件的敏感期;部分地区已进入灌浆期 ,正在进行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为加强玉米田间管理,提高防汛抗旱风险应对能力,制定以“分类指导、抗旱防涝、合理追肥、一喷多促、病虫防控”为重点的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一)制定预案,分类指导。有效应对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事件偏多、旱涝灾害较重的形势,及早制定防灾预案,储备救灾物资,细化防灾抗灾减灾技术方案。北方地区注意加强气象监测,部署防早霜冻害促早熟收获工作准备;黄淮海、西南和南方地区做好高温、干旱、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和有效防御。

(二)科学排灌,辅助授粉。对出现旱情的田块及时灌溉补墒,防止高温干旱叠加;对可能遭遇持续高温地区,有条件的田块可进行叶面喷水降温。黄淮北部、东北南部等地注重降渍排涝,疏通沟渠,健全畅通灌排设施,对有积水的田块加紧排水,有条件的划锄散墒。黄淮海地区抓住玉米抽雄吐丝散粉关键期,对可能发生高温、连阴雨等影响授粉结实质量的地区,及早部署辅助授粉,可在上午9—11点散粉高峰期,采用无人机在植株顶端3—4米附近飞行,扩大散粉覆盖区域,提高授粉结实率。

(三)合理追肥,一喷多促。尚未抽雄的玉米田应及时追施穗肥,一般可追施尿素20公斤左右,适量钾肥,有水肥一体化设施的分次施用,高产地块可适当增加施肥量。对泡水、过水地块应及时追补养分,氮钾肥搭配施用。落实一喷多促技术措施,可于下午5点之后采用无人机全株喷施0.2%磷酸二氢钾+1%尿素+芸苔素内酯三合一套餐,或再增加杀虫剂和杀菌剂的五合一套餐,实现降温减害、补充养分、防病治虫、促粒增重。

(四)监测预警,统防统治。充分考虑部分地区前期降雨偏多、田间湿度较大的实际,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方针,综合利用多种措施有效压低前期虫口基数、降低病情指数,合理配比药剂类型和剂量,及时开展飞防等防治作业,提高病虫害防治针对性。特别注意对南方锈病、茎基腐病、草地贪夜蛾等爆发快、危害大的重大病虫害防控。

来源丨农财君综合整理自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央视新闻、全国农技推广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