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曾经说过:

我一直在心里暗暗想,天堂应该像图书馆一样。

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位于北京中关村南大街33号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就是我心中最美、最大的乐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地铁站,抬头就可以看到图书馆南区的两座双塔形的高层建筑。

孔雀蓝汉阙重檐,灰墙交错对称。

国家图书馆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藏书近4000万册,日接待量8000人次。这是一个大容量的书架。

什么样的人可以在国家图书馆工作?

他们可能是一群口齿不清的学者,整天沉浸在文字和成堆的纸上。

他们或许是千年古籍的守护者,呵护着每一本珍贵的珍本。

它们可能是读者和书籍之间的桥梁,为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服务。

41岁的顾晓军就是其中之一。到2022年,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3年。

国家图书馆有1500多名员工,顾晓军国籍不详。

但因为他出演了一部纪录片,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他,对他的作品也产生了更多的好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国家图书馆二楼阅览室,出入口设有由数张桌子组成的工作站,负责办理借阅手续。

顾晓军工作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坐在这里。

除了申请阅读卡,我们还需要回答读者的很多问题:

你好!我想借这本书,怎么找?

这个,首先得有两年,有的话可以从这里看。

你好!请问我可以带一个包进去吗?

可以带,但必须比A4纸小。

你好!这里有卖水的地方吗?

走出这里右转,有饮用水和纸杯。

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顾晓军的工作技术含量很少。

除了答疑解惑,他还时不时整理书架上的书籍。

没有人咨询,也没有人办理手续,顾晓军就坐在那里看书。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顾晓军是个谦虚的绅士。

他戴着一副金属框眼镜,头向后仰,头发有些卷曲,说话缓慢而有礼貌。

图书管理员不是他的第一份工作。

2003年,顾晓军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在一家旅行社做线路销售代理。

2006年7月加入北京奥组委任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场馆的技术管理工作。

直到2009年1月4日,他才来到国家图书馆工作。

有句话叫诗与远方。我认为诗歌和距离这句话很抽象。诗与远方究竟是什么,不就是图书馆吗?

顾晓军很喜欢他的工作。他每天都坐在地铁上,往返于家和“远方”之间。

如果说图书馆是一座城市里最安静、最深的港湾,那么顾晓军就是这个港湾里最舒服、最快乐的鱼。

他说:

很高兴能成为国图读者的管理员,也很享受能在这里细细阅读的感觉。

我觉得书带来的,是某种程度的心灵的平静和心灵的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晓军平静的生活首先被豆瓣上的一个帖子打破:

求国图老大爷,知道卷发戴眼镜的管理员是从品诺咖啡的嘴里进来的!

有时早班,有时夜班!!!!鼻子有点大!!!他每次都在自学波斯语!!!!

这是一个叫“老袁”的人,给顾晓军发帖。他一连用了很多个感叹号,表达了对顾小军无比的钦佩。

原来自学波斯语的顾晓军引起了他的注意。

很快就会有人回复。

必须知道,这是我们的一位了不起的同事。

除了精通英语,我大概记得他还懂法语、德语、希腊语等五六门外语。

目前在学习波斯语,我想可能是因为他是历史专业的,所以他准备学习所有古代文明的语言……

国家图书馆里竟然藏着这么一位大神!

简直就是一个隐藏的“扫地僧”!

在人群的热度中,《但有书》第二季的剧组找到了他。

拍戏那天,遇到了一个专门来感谢顾晓军的人。

对方是中山大学的医生,叫张铁峰,是一名中医。

2019年考博士,英语成了最大的绊脚石。

有一段时间,张铁峰经常在国图学习很晚。

一天清场的时候,顾晓军主动找他聊天。

当时,顾晓军给了张铁峰一点鼓励。

他说:

英语是目前最好的学习语言。看看我学过的梵文,它是最复杂的语言。

顾晓军给他看了自己学习用的梵文书和做的学习笔记,亲自给他念了一段梵文短句。

张铁峰被深深震撼了!

身为书生的他,从顾晓军身上感受到了一份坚持和坚持。

这一次,他专程去找顾晓军,感谢他的帮助。

顾小军是不是像网上说的一样会说好几种语言?

听听他怎么说!

我希望在以后的研究方向上——我(想)多学希腊语和拉丁语,顺便学点梵文,这是古代语言的一个特点。

然后顺便学了埃及象形文字,以后也想学一点阿卡德语,苏美尔语,我也找到了这本书。在楔形文字系统中,这也很复杂。

我会说的现代语言是那些专业(班),我也学过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俄语。远程的是印地语,相对来说,包括波斯语,我学的早。

我学过一些国内语言(比如)蒙古语和满语,还有日语和韩语。

你有没有惊呆,他简直就是一个“野语家”!

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顾晓军掌握了这么多语言。顾晓军完全依靠自己的学习兴趣。

因为喜欢历史和阅读古典文学,他对语言学产生了兴趣,从而开始了漫长的语言学习之旅。

顾晓军是北京人。就读于朝阳区呼家楼第80中学。

高二,顾晓军选择读文学,班主任是历史老师。

顾晓军对历史的兴趣与这位老师有关。

他总是喜欢问课本以外的东西,班主任会查阅各种书籍资料,第二天就给他解答。

老师从来没有告诉过他,这些东西不是考点,不需要学习,而是尽量给他留出一定的探索空间,不要扼杀学生的好奇心。

很多人学习历史比较死板,总是刻意去背。

不像顾晓军,他喜欢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加上自己的判断。

在与老师的交流中,顾晓军发现:

许多看似有定论的观点被打破和粉碎,往往与现实大相径庭!

他把这种浓厚的兴趣带到了大学。

在首都师范大学,顾晓军的研究方向是历史文献。

这个领域的学生并不多,因为要掌握很多古老的语言。

从此,顾晓军逐渐自学了各种语言。

中学时,他学习日语。

在旅行社和奥组委工作期间,他每天抽出时间阅读法语和学习古希腊语。

历史是包罗万象的,掌握更多的语言可以帮助我接触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经典文学,感受更强烈的精神冲击。

顾晓军这么说。

顾晓军出于学习语言和研究古典文学的爱好,来到了国图,成为了一名图书管理员。

在国图工作,可以近距离接触各类原文,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料,工作环境相对纯净轻松。

顾晓军就像是一只遇水的鸭子,下班后在书海中自由遨游。

他潜心钻研,读了很多书,掌握了十几种语言,阅读了许多中外经典文学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二季纪录片《但有书》中,顾晓军用法语朗诵了杜德名著《最后一课》中的一段话:

当一个民族成为奴隶时,只要保留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手握打开监狱的钥匙……

读到这里,不知为何,仿佛打开了人生的闸门,仿佛触动了心中最纯粹的情感,顾晓君的眼眶湿润了。

他说:

每次读到这句话,我都深受感动。它凝聚了人类最崇高、最真挚的情感。

我们可能经常孤独,但这种状态不一定与他人隔绝,也可以理解为对彼此的一种精神鼓励。

此刻,从顾晓军口中,我们读到他远离尘世的喧嚣,置身于一个真诚、高贵、纯洁的精神世界。

光顾晓军默默的学习,依然影响着很多来这里学习的人。

有网友评论:

之前有幸在国图与顾晓军老师交谈过,他的学术热情和坚定而深远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斯里兰卡的人民就像玉一样……温柔而幽静,照亮了一些在真理和知识的世界里上上下下寻找的旅人。

阅读可以让人享受一种形而上的快感,一种寻找自我的纯粹体验。

顾晓军大半辈子都在读书学习,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

直到2021年,顾晓军出行需要扫描健康码时,才更换了智能手机。

之前的手机品牌是诺基亚,在奥组委工作的时候买的。使用十多年后,按键开始松动。

换成智能手机也有好处,可以帮助他更方便快捷地学习语言,顾晓军很开心。

他用手机存储学习笔记,并使用学习软件帮助他记忆单词。

到目前为止,顾晓军也没有使用过社交软件。

阅读和学习需要长时间的专注。W信可能随时打断你。真是浪费时间。

生命太有限,不能这样浪费。

这是顾晓军在心里说的。

以前,顾晓军总是在地铁上看书。

现在,他和其他人一样,在拥挤的车厢里拿着手机看书。

他把古希腊教科书下载到手机上,在上下班途中学习。

说到一开始学习古希腊语,还是一位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

顾晓军很喜欢这个角色,想看他的传记。

西塞罗的传记只有一本幸存下来,用古希腊语写成。

虽然有中文翻译,但顾晓军还是想看原文。

言语中有一种美。对我来说,学习语言和阅读原著真的很有趣。

于是,从这篇文章开始,顾晓军开始自学希腊语。

这种小众语言既深奥又复杂,但顾晓军却觉得很有趣。

每个单词都有很多变化。一个动词可能有数百个基本变化,一个名词可能有几十个基本变化。

虽然这种语言很不经济,但是一旦进入氛围,你会发现它可以表达很多微妙的东西。

顾晓军陶醉于希腊语的优雅与优美,不厌其烦地抄写了这本《西塞罗传》不下50遍。

有人说:“爱这个世界,我们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

对阅读的热爱,让顾晓军的心中有了一个落脚点,那就是“诗与远方”的归宿。

在北京,做图书管理员挣不了多少钱,顾晓军不在乎。

他觉得自己从小就不太在意钱这种东西,也不擅长挣钱。

他说:

其实每个人每周的正常支出并不多;

现代人很喜欢体验这种体面,不仅是自己的体面,还有对别人、在别人眼中的体面。

顾晓军知道自己选择了一条表面上并不光彩的道路,而且这条路上走的人少,同伴也不多。

那么就没有必要羡慕别人的才华,因为他不是这样走的。

2022年,一套经典学术史刚刚上市。它装饰精美,价格昂贵。花了三千多块钱,顾晓军还是买了。

古人有云:“穷则自强,成功则济天下。”

顾晓军觉得这里的“穷”并不是没有钱,而是一种被卡住,无法伸张的状态。

所以,这个时候,你需要“自我隔离”,做好自己的事情。

如果有一天你可以舒展,你可以“同时帮助世界”,那么你需要在“自立”的时候积累。

这也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同样,顾晓军也不将自己的语言学习视为一种需要权威机构认可或“盖章”的“向上攀登”。

他只是满怀热情地做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研究和学术研究。

上学当教授,评估职称,写论文学一门小语言有必要吗?

顾晓军觉得知识不能用功利的标准来衡量,他不愿意接受太多的要求、竞争和约束。

他只想做一个简单的读者。

在旁人看来,这种学习极其无聊、枯燥,没有“钱途”,但却是顾晓军一生的挚爱和必然。

偌大的图书馆里,顾晓军就像一个虔诚的朝圣者,一座孤独的瞭望塔。

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而顾晓军却坚守着自己的安宁与喜悦。

《但是有书》第二季之后,顾晓军受到了很多关注。

不过,顾晓军本人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他一如既往地生活和学习,外界的影响对他来说意义不大。

他仍然喜欢阅读《西塞罗传》。从西塞罗身上,他能感受到一种与他息息相关的品质。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

征服和挑战是永无止境的好奇心;

这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限斗争。

他们做了同样的事情: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坚定地追求理想;

在激情与倦怠之间,顽强地坚持着。

从顾晓军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纯洁的书生。

也因为他的存在,我们才意识到,“诗与远方”离大家并不遥远。

在这个喧嚣嘈杂的世界里,也有朴素、诗意和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