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竟然也能让人失温?

8月14号下午,浙江宁波张女士一家四口和朋友们一起前往新昌县小黄山漂流景区游玩。张女士和8岁大的女儿同坐一艘船漂流,在距离终点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路程时,突然感觉浑身发冷,很不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开始只是手张不开,紧接着脚趾也蜷了起来,等有人将张女士救到岸边时,她发现自己整个身体都没有了知觉,只有大脑保持清醒,觉得很冷。

众人都以为张女士中暑了,毕竟那天当地的最高气温高达41℃,景区气温也有38℃左右。在附近巡逻的民警和景区工作人员赶到后,马上将张女士转移到阴凉之处,并给她喝藿香正气水,以缓解“中暑”症状。

可不管众人如何处置,张女士的症状都没有缓解。直到120急救车赶来,将张女士转移到医院进行救治后,医生才诊断出张女士其实不是中暑,而是失温!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热的天,怎么会出现失温呢?引起失温的机制是什么?如果失温了,该如何处置?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些问题。

1、什么是失温?

失温又叫低体温症,指的是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的状态,也就是靠近心脏的位置的温度过低。

生活中想要测量核心温度是比较麻烦的,要使用一根叫“食道热电偶”的测温线,从鼻孔插入,顺着食道向下探25厘米左右。这个位置和心脏的高度差不多,那么此处测量出的温度就是核心温度。

核心温度低于35℃时会发生什么呢?

当人体核心温度刚到35℃时,会感到特别冷,浑身颤抖,好像掉到了冰库里,眼发黑,手脚麻木。不过此时还具有活动能力,只是动作不太协调。

核心温度降至33℃时,患者已经无法控制自身活动了,甚至连手指都无法捏到一起。此时患者的脸色煞白,嘴唇开始发蓝发紫,浑身剧烈颤抖。

当核心温度降到32℃时,身体反而不再颤抖,人还有意识,能勉强站立。但此时也是能否人工施救的一个临界点,温度再降的话,就有生命危险了。

如果核心温度降至30℃,患者就会进入昏迷状态,皮肤大面积变蓝,一些器官开始衰竭,此时距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常来说,当人体发生失温时,四肢和皮肤的毛细血管会迅速收缩,让血液回流到心脏等核心器官。这是大脑发出指令优先保障重要器官的热量,从而放弃细枝末节,这会造成失温者的手指、脚趾等严重缺血、坏死。

宁波张女士的症状正是失温的一种体现,一开始她感到浑身发冷,两只手张不开,手指头也蜷了起来,而且这种症状很快就蔓延到了脚上。

随着核心温度的继续下降,张女士发现自己整个身体都没有了知觉,只有大脑还保持清醒。最后呼吸急促,喘不上气,开始出现昏迷。如果不是及时就医,张女士恐怕凶多吉少了。

总之,人体的核心温度在逐渐降低的过程中,会相应引起一系列逐渐加重的症状,救治不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2、为什么会失温?

很多人可能觉得失温只有在极度寒冷的环境下才会发生,比如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人们浸泡在冰冷的海水里,造成人体温度下降而导致失温。但其实在常温下,也会发生失温的情况。

2021年5月23日,甘肃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举行的百公里越野马拉松赛,发生了严重的事故,造成21人死亡。事故发生的原因就是赛事保障工作上的缺失,导致运动员失温时没能得到及时救治,当时事故发生地的气温在12℃左右。

而此次张女士漂流时出现失温症状时,正值下午气温较高的时段,最高温度高达38℃。在这种气温环境下,不中暑已经是万幸,为什么还会出现失温的症状呢?这其实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当人体内的热量流失速度大于补充热量的速度时,造成热量的入不敷出,人体的温度就会不断下降。当核心温度低于35℃时,体内的热量就不足以支撑机体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失温。

张女士游玩时的气温虽然很高,但是她游玩的项目是漂流,浑身的衣物都湿透了,再加上景点的湿度较大,就将她体内的热量带走了。张女士到医院的时候,测量的体温是35℃,这是典型的轻度失温状况。

另外,剧烈运动也会造成失温,比如上文提到的马拉松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处于剧烈运动状态,大量出汗,体内的热量不断被消耗。而恰巧又遇到了强对流天气,狂风又加快了水分的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就导致了甘肃越野马拉松赛发生了重大事故。很多生还者表示,看到同伴进入失温状态,根本救不回来。

当然了,如果是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那种,遇难者直接掉到冰冷的海水中,低温加上湿冷很快就会将人体的热量带走,用不了十几分钟,就会达到失温状态,人就会失去知觉。

总之,失温发生的机制就是人体热量流失的速度大于补充的速度,入不敷出才导致核心温度逐渐降低,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就会造成失温。

3、失温了怎么办?

既然失温是由于身体热量流失过快引起的,那么应对失温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止热量流失。

首先要注意内衣的选择。人们户外活动时往往只关注防范恶劣天气、保暖御寒,而通常会忽略大量出汗引起的失温风险。外出运动时最好身穿能够快速排汗的内衣,最好不要穿棉质内衣,因为棉织品很吸汗,很容易被汗水浸湿,那么一身湿衣服很容易导致失温。

其次是做好保暖防护。当遇上寒冷天气时,要做好相应的防风防护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风中。遇上突发对流天气,要注意躲避,千万不要大意。

除了防止热量流失外,还要注重体能的补充,避免体能透支、过度疲惫和出汗,外出时准备好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

以上几点是防止失温发生的简单措施,那如果已经失温,该如何处置呢?

事实上,人体一旦出现失温,只有一部分情况下才可以人工施救,这个界限在上文提到过,就是人体自身还有肌肉颤抖的时候。

此时可以先将湿衣服换下来,然后躺在保暖的垫子上,如果没有的话,躺在干草堆里也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用温水袋敷在患者的静脉比较丰富的部位,比如脖颈两侧、两个腋窝以及两个腹股沟等。

另外,人工呼吸也有注意缓解失温症状,因为正常人呼出的空气是温暖潮湿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核心温度,等患者核心温度超过35℃后,他就能慢慢恢复过来了。

而对于核心温度已经降至32℃以下,身体肌肉不再颤抖,那么上述方法就无法挽救患者的。就算用上暖水袋和篝火,也不能让患者重启体温。只有送往医院使用呼吸机加热胸腔或者灌肠,才能让患者摆脱危险。

当然了,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那么抵抗失温的能力就有所不同。训练有素的人在低温环境下,核心温度比普通人下降得要更晚、更慢,失温症状也会更轻。因此加强相应的训练,可以增强抵抗失温的能力。

总之应对失温的办法就是让热量不再流失,外出时注意保暖,失温后要采取正确的救治方法,并及时就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结束语

浙江张女士的遭遇给大家提了个醒:高温环境下,人体依旧可能会失温。当身体热量入不敷出时,就可能发生失温现象,哪怕气温高达41℃。

因此外出游玩时,尤其是玩水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失温的发生,切记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