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午,上海举行临港新片区三周年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介绍了市政府新制定的《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好成为全市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华源表示,临港新片区成立以来,上海先后两次出台市级支持政策文件,即《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今年再次制定《若干政策措施》,主要目的是以解决临港新片区重大项目建设和改革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政策痛点堵点问题为导向,赋予临港新片区更多改革自主权和先行先试任务,在市级事权范围内最大力度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化差异化制度探索,助力临港新片区更好成为全市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若干政策措施》主要按照“三个坚持三个突出”的思路制定。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本市事权。在地方事权范围内,聚焦临港新片区功能打造和项目落地实际遇到的问题,推出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

二是坚持效果导向,突出重大项目。围绕产业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公共服务项目三大领域,从产业发展全链条、项目落地全生命周期出发谋划改革措施,强化政策的可操作性。

三是坚持目标导向,突出城市功能。围绕临港新片区“产”“城”“人”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目标,在综合交通体系、教育资源、医疗卫生服务、人才落户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提出一批支持政策。

23条任务举措强化产业城市政策三方面

《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23条任务举措。强化产业支撑方面,进一步提升创新型产业发展水平。共5项支持政策,主要包括提升高端制造业能级,加强国际氢能谷、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动力之源等重点园区建设;建设滴水湖AI创新港,培养AI创新生态;深化国际数据港建设,探索建设国家数据跨境流动试验示范区;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拓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更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和功能平台布局临港新片区,推动一批科研院所、高校研究院、产学研转化平台、保税研发中心布局临港新片区。

强化城市功能基础方面,进一步完善独立综合性城市功能体系。共8项支持政策,主要包括打造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临港集疏运中心、市域铁路南汇支线,加快启动建设小洋山北侧作业区相关工程、大芦线东延伸等项目;完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推动航空产业配套项目规划建设;建设临港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建设融合生长的未来数字孪生城;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低碳城市,建设临港风光气储示范区;提升韧性城市建设水平,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打造上海产教融合示范区;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持引进上海优质中医资源建设三级中医医院;打造大都市旅游目的地,支持临港新片区承办国际、国内文化节展和顶级赛事活动。

强化政策保障方面,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要素供给。共10项支持政策,主要包括进一步优化人才落户政策,赋予临港新片区引进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重点扶持用人单位推荐权;推动技能劳动者在新片区高质量就业,建立完善技能人才引进专属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人才子女就学服务,完善相关保障机制;提升人才管理工作政务服务效率,将“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服务人才范围从A类工作许可证扩大至B类;提高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人才工作生活便利性,外籍人才凭永久居留身份证在临港新片区定点医院享受网上挂号预约医疗等服务;完善海外人才服务体系,为重大项目建设紧缺急需海外人才提供出入境“绿色通道”服务;定向优化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政策;支持临港新片区重大项目建设融资机制创新,支持临港新片区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申报发行基础设施REITs;进一步加强临港新片区资源性指标统筹,以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为导向,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适度优化产业用地转让管理,符合条件的园区平台公司物业直接转让比例可适度上调。

具体有哪些措施?
各委办局纷纷表态大力支持临港

上海市人社局:
更大力度支持临港新片区引进人才

发布会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叶霖霖回答了人才政策方面的问题。

市人社部门将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更大力度支持新片区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多层次人才需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集聚方面,坚持政策和服务并重。一是拓展重点机构支持范围,采取动态调整的方式,凡是纳入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的产业领域,均可由新片区直接推荐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支持新片区引进重点领域所需的各类优秀人才。

二是将新片区纳入市区两级“16+X”职称公共服务体系。专设新片区职称服务受理点,提升人才评价公共服务能级。积极发挥新片区市级继续教育基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一站式创新平台作用,结合区内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大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产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引进方面,坚持授权和扩围并行。一是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支持新片区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区域技能人才引进职业工种专属目录,推动技能劳动者在新片区高质量就业。

二是加大引进力度。扩大新片区行业代表性企业范围,增加技能人才自主评定和引进推荐的岗位项目,助力企业培养紧缺急需的技能人才队伍。

15分钟直达浦东机场,30分钟进市区
临港将建新高速、高架、铁路、轨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布会上,市交通委总工程师李俊豪回答了临港新片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

到2035年,临港新片区将基本形成“15、30、60、90”的出行交通圈——主城区15分钟到达浦东国际机场、30分钟可达龙阳路等枢纽、60分钟可达虹桥机场、90分钟可达长三角毗邻城市。

具体来说,新片区将巩固和提升枢纽能级。一方面,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规划建设,力争年内开工;加快推进南港码头二期扩建项目;继续推进临港集疏运中心建设和大芦线东延伸航道整治工程规划建设,提升临港地区集疏运能力。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浦东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继续推进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满足2030年浦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1.3亿人次需求;同步推进G1503与周邓快速路浦东枢纽段等配套交通项目,增强浦东枢纽对外集散能力。

加强对外连接。铁路和轨道交通方面,继续加快机场联络线、南汇支线、21号线一期等工程建设,研究推动沪乍杭铁路、市域铁路南枫线等规划建设。道路方面,继续推进临港大道-大叶公路功能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三路两节点”规划建设工作,即两港大道西段、S3公路二期、S2公路,S2公路新元南路立交和东海大桥集卡专用连接道。

打造集约便捷的内部交通体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功能完善的道路系统,打造绿色共享的多元出行方式和智能便民的交通服务体系。

开办上中华二分校、引入特级教师、
吸引国外名校办学…
上海市教委大力支持临港

发布会上,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回答了临港新片区教育资源规划布局方面的问题。

临港新片区目前已基本形成多样化教育服务体系,现有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校和幼儿园48所。其中,幼儿园15所、中小学27所、中职学校1所、普通高校5所。另有中央美术学院中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英低碳学院2个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新片区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100%。上海市一级幼儿园占比71%,冰厂田、东方等优质教育集团办园覆盖率达20%。已推进上海中学东校高中部、临港青少年活动中心及23所公建配套学校开工建设,争取年内再推进11个教育项目开工建设。引进特级教师(正高级)3名,培养正高级教师1名,流动特级校长2名、特级教师1名。

下一步,市教委将继续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向新片区布局。根据新片区需求,加大推动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向新片区流动,推动建立学区集团优质师资交流培养机制。支持推进华东师大二附中临港奉贤分校、上海中学东校高中部高起点办学。

加快建立与新片区产业发展相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支持在新片区探索设立1所新型高职学校,积极筹设上音附中临港校区,支持新片区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育人模式上持续创新。

提升新片区教育国际化、多样化水平。积极吸引国外知名高校在新片区办学,加快推进筹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高水平应用科技大学。高起点、高标准设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按需引进优质民办高中和幼儿园项目。率先探索建设“未来学校”,推动国际前沿教育理念与新技术、新模式结合,拓宽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胡幸阳

微信编辑:纳米

校对: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