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西安市长安县,一名47岁的女人忽然说出一个令家人意想不到的想法:出家。

她说,自己去寺庙进行烧香拜佛时,原本有些近视的眼睛突然间清澈了,脑子也变得极其敏锐,宛若脱胎换骨一般。

在空无一人的寺庙里,她居然听到了清脆响动的水声,听到了仿佛从空中而来的佛祖的教诲,还能与佛祖进行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个说法,家里人当然难以相信,一致认为女人犯了臆想症。

但这名女人在宣布出家之后,便毅然决然地搬到了终南山的山脚下进行生活。

此后,她在终南山归隐了整整43年。

这个女人名为王芝霞,相信不少朋友都有了疑问,43年的时间她是如何度过的?她真的能听到佛祖的声音吗?

神仙下凡

1932年,关中霍乱肆虐,致死率高达40%,陕西临潼、西安等地人心惶惶,居家不出,唯恐染上疾病。

就在这年,西安长安县西柳乡的一个普通村庄诞生了一名女孩,家里人为其取名王芝霞。

因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为了让新生女儿避免霍乱,在生育之后没多久,便举家带着女儿来到寺庙祈祷。

那时期,霍乱已经蔓延至西安各大城镇,甚至相邻的前乡和后乡都出现了病例。

此病难以根治,一旦染上,上吐下泻,水米不进,只能等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此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靠饮食和恶劣空气就能进行传播,常有“一人得病,全村遭殃”的说法。

但神奇的是,尽管前后不超过十公里的两个乡都染上了霍乱,作为两乡中间的西柳乡,却没有一人染病。

当时因为医疗水平和医疗意识的落后,没有人将功劳放在积极开展卫生清洁运动的乡镇工作人员身上,反而认为是老天爷显灵。

而王家人,则是把王芝霞当作了拯救乡镇的救世主。

据家里人说,王芝霞小的时候,经常无缘由地哭,哭到睡着才算完,怎么哄都哄不好。睡醒了,又咧开嘴,哭得天地晃荡,好像身上附着什么脏东西一样。

王芝霞的母亲无奈,只能抱着王芝霞去庙里求拜,令人想不到的是,王芝霞进了庙里,立即变得温顺起来,不哭不闹,眼睛始终盯着庙里的菩萨像看。

西柳乡信教,一个村子,各门各派数起来有七八家,村子长期受宗教文化熏陶,对离奇的事儿和人比较看重。

王芝霞这两件事往外一传,村里立即纷纷扬扬,这家认为是“天兆”、那家认为是“神仙降世”、另一家认为是“神的守护者”,总之,王芝霞一夜之间成了村子里的明星。

就这样,王芝霞在村民的集体注视下慢慢长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过多久,全国战争爆发,西安作为城市要塞,成了必争之地,于是各党各军入驻抢夺,战火四起,百姓们好不容易捱过去灾荒与霍乱,又迎来了战乱,一时苦不堪言。

在王芝霞九岁时,村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年因战乱和干旱,地里结不出粮食,种子种在地里,不消一天就会被晒死,眼看到了秋收,本该丰收之际,田地里却一片苍凉,一个村子种出来的粮食,还顶不上一家人的口粮。

村里人愁得连连叹气,每至深夜,都能听到隐隐约约的哭声。

在当时,若想吃得上饭,仅有两个选择,一是到外乡帮工,二是搬离此处。

雪上加霜的是,因为战乱影响,其他地区还不见得有自己家好,另外,若是举家搬离,那就是逃荒,实在丢祖上颜面。

这天,王芝霞被母亲带去庙里祈祷,母亲向佛祖说明情况,祈求天公开眼,看看遍地灾民。

这时,在一旁跪坐的王芝霞忽然站了起来,坚定地对母亲说:“娘,佛祖说咱能吃上饭。”

母亲勃然大怒,用力往王芝霞屁股上打了一巴掌,在庙里假装佛祖说话,那是大不敬的行为。

没想到王芝霞既不哭也不闹,只频频说:“能吃得上饭。”

令王芝霞母亲没想到的是,这年除夕前夕,村子里忽然从省城来了一批官员,官员说城里换了县长,体恤民情,特地来发救济粮。

不仅如此,过完年没多久,原本干燥寒冷的天气忽然变得温暖起来,还接连下了几场大雨。

一些村民赶忙将种子下地,本不是种粮食的时节,却意外得了丰收。

这下,连家里人都不由得对王芝霞刮目相看起来。

村里人都说:“有可能真的是神仙下凡。”

无奈嫁人

但纵然是“活神仙”,也得有一日三餐、吃饭睡觉,生活上的琐事更少不了。

在当时,除了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女子上学的情况很少,王家一户普通人家,自然也没有那么多追求和目标。

王芝霞18岁之前,一直被家里人留在家里,做些农活和家事,跟普通女孩没有两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王芝霞或是听多了附近的传言,亦或是真的天赋异禀,对佛法十分感兴趣,每天手不释卷,日夜诵读。

那个时间,我国正进行阶级和思想改革,在新思想下,最忌讳的就是关于牛马蛇神的传说。

所以,原本称王芝霞为“活神仙”的村民开始务实,开始相信科学,然而王芝霞却将自己和佛有关联的说法信以为真,总想进入佛门生活。

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一本极厚的佛经,王芝霞可以做到倒背如流,每句话每个词的意思都能挑出来进行解析,与人对谈,能广征博引,甚至在生活中能做到用佛经替代日常对话。

王芝霞

但这并没有得到家里人的理解和肯定,而是认为她不求上进,异想天开。

王芝霞苦于无人理解,只想等到长大,有了自己能决定事情的资格后,再向佛门靠拢。

但遗憾的是,王芝霞长大了,却没有等到自己能决定事情的机会。

王芝霞18岁这年,家里私自给王芝霞定了一桩亲事。

男方是邻村人,虽然家境一般,但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王家父母都挺满意。

令王芝霞感到难过的是,原本自己诵读佛经,父母不支持,还进行辱骂,但在向男方家推销自己时,父母竟然将此事说了出来,表示:“虽然女儿没有读过书,但识字千万。”

王芝霞与家里大闹一场,想要以哭泣和逃避来拒绝这门婚事。

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王芝霞不敢做出太过分的行径。几天后,见父母态度强硬,王芝霞无奈之下,只得答应。

临结亲前几天,王芝霞带着自己爱不释手的佛经,去了一趟常去的寺庙。

她想最后跟佛门进行告别,也想将佛经送给有缘之人,让其带着她的意志,一心向佛,忠贞不渝。

到了寺庙,空无一人,连日常主持的师傅也不见踪影。

王芝霞各处寻找,然而未果,便静下心来跪在佛前祷告。

十八岁的她正值年轻,有着旺盛的活力与充沛的感官,她记得,她在闭眼静坐时,听见了很熟悉却又从未听过的声音。

王芝霞说,那种声音仿佛从天而下,如悄然而落的云彩一般,沉重却又空空如也,耳边虽听得微弱,脑海里却波澜壮阔,仿佛有一股气体传进了她的身体里。

睁开眼,恍如隔世一般,全世界都变得清晰起来。

王芝霞将佛经放在了佛像下面,从寂静的寺庙里推门而出,但没走出多远,只听寺庙传出了凄凉又坚定的钟声。

王芝霞说:“好像是在送我离开。”

祸乱不断

王芝霞结婚后,给丈夫生了一个儿子,开始全身心投入生活。

那期间,新中国已然解放,农民第一次有了当家作主的资格。为了能让生活更上一个台阶,王芝霞起早贪黑,日夜劳作,与丈夫一起挑起了家庭这个重担。

王芝霞疲于应付生活,她的世界逐渐被柴米油盐占据,慢慢地,也不再想礼佛之事,成了一名只知家事的妇女。

但在这之间,发生了一件事,让王芝霞永世难忘。

儿子到了读书的年纪,王芝霞深知,又穷又普通的人若想成才,唯一的途径便是读书,于是给儿子找了一个学校上课。

一次,儿子放学回家,偶然间说了一句佛经里的名句。

王芝霞听到,像犯困一样傻坐在原地,不可置信地看着儿子。

按说一句佛经,王芝霞不至于有这么大的反应,但儿子所说的那句话并不是佛经里的原文,而是经过加工修改后的诗句。

她就是进行修改的作者。

王芝霞记得,自己在对诗句进行重新加工编辑时,写在了那本被她放在寺庙里的佛经书上。

王芝霞立即询问儿子,此诗句是从哪里听来的,儿子则说,是学校老师教给他们的。

原来,王芝霞放在寺庙的那本佛经,在冥冥之中被老师发现,又在上天的安排下来到她面前。

当晚,王芝霞躺在床上,想起那年在寺庙中听到的呼唤,不禁泪流满脸。

王芝霞下定决心,待祖国解放,时机成熟,一定要再去寺庙看一眼。

但王芝霞不知道的是,从这天晚上开始,她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动荡时期,大批量的历史建筑、历史古董被砸,寺庙、祠堂也难逃厄运,被人敲砸破坏,各处一片狼藉。

许多接触的佛门信徒,也在这期间纷纷放弃身份,反而指认寺庙师傅。一时间,陕西各地具有悠久历史的寺庙景点均被打砸一空,无一幸免。

此时,尽管悲痛,尽管愤怒,王芝霞还是为了保护家庭选择缄口不言,但她心里已经千疮百孔。

王芝霞深知,她向往的地方已经没有办法再对她表示欢迎。

没过多久,西安全境发生了大旱,一直持续了148天,村庄颗粒无收,仅能靠国家补助的救助粮勉强度日。

同时,水也紧缺,半盆水一家人用来洗漱,每人每天的水都得按量供应。

更严重的是,王芝霞的儿子在这时生了怪病,高烧不退,体温失衡,身子一直打摆子。

王芝霞带着儿子长途跋涉,各处求医,费了很大的功夫才将儿子的病看好。

多事掺杂,王芝霞对佛门虽仍有向往,但她认为,皈依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想法一直持续到王芝霞43岁。

殊途同归

43岁时,王芝霞偶然间想起礼佛之事,正巧距离当地的香积寺很近,于是便想到寺庙拜下佛。

那时正值夏天,四周无风,天气闷热。

但神奇的是,王芝霞一迈进寺庙大门,立即感到清风拂面,格外凉爽,连躁动的心都平静了下去。

走进大堂,闻到的是熟悉的香灰味道,佛像虽然是补修的,少了历史的痕迹,却容光焕发,看起来格外精神。

王芝霞很自然地就跪倒在地,眼前的情景像是刚刚见过不久,亲切又熟悉。

她闭上眼,忽然听到了清脆响动的水声,听到了安抚人心的缓缓风声,这一些跟18岁那年的感受几乎无异,眼前的景象也正是18岁时的记忆。

回到家后,王芝霞久久不能平静,她认为自己已经离佛远去,但没想到,时隔多年,居然还能有着如此奇妙的感情。

这难道是佛祖给我的启示吗?以往的时间,难道是佛祖在等我吗?现在是否已经到时间了?

王芝霞向自己抛出这些疑问。

这么多年来,儿女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各自的家庭,丈夫也有着国家的保障,家庭不需要她再费心。

思来想去,王芝霞下了决定,她决定听从内心。

第二天一早,王芝霞就对家人说出了想法——出家。

她没有顾虑家人的反对,而是自顾自地将事情安排妥当,接着到香积寺报到,对她来说,佛祖已经等了她很多年,她不想再辜负佛祖的期望了。

之后,王芝霞削发成尼,变成了一名尼姑。

初次修行,王芝霞马上感到了力不从心。

吃素、打坐、学习,这些对于王芝霞来说,完全可以接受,但苦于皈依佛门,最关键的是斩断欲望,不能对尘世的一切有着私人之心。

这也就意味着,她要远离自己的家庭,没日没夜地承受思念之苦。

但想要与自己的家庭断绝,谈何容易?

起初,王芝霞便深深思念着自己的家庭,甚至一度想到了放弃。

但她转念想起,自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若因挫折而退缩,实在令人惋惜。

于是,在强烈的感情推动下,王芝霞下定决心,与家人断绝关系,绝不往来。

据说,王芝霞的儿子结婚时,曾多次请求王芝霞下山,但王芝霞为了修炼,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儿子,此后,家里人再也没有上山找寻。

后来,王芝霞为了彻底清空尘念,离开了香积寺,搬到了终南山的一处山脚下,自行修炼。

至今,王芝霞已经在山脚下孤身居住了43年,更是创造了两个纪录,而这个纪录仍在持续。

一心向佛

王芝霞搬到山脚下后,自己建立起了一间庙宇,起名为“三圣殿”。

庙宇的建筑材料均为泥块和木头,连庙宇里的佛像,也是王芝霞亲手捏造而成。

房间狭小,家具也不多,仅有几尊佛像、一张供桌和一张床,而直到今日,王芝霞所用的照明设备还是蜡烛和煤油灯。

为了不离开庙宇半步,王芝霞在一处空地上开垦了几块地,用来种粮食和蔬菜,自给自足。

不仅如此,在修炼之外,王芝霞还会到山上品尝草类,研制中药,并且无偿为居民治病。

用她的话来说,这是“渡己也渡人”。

王芝霞虽然隐居修炼,但也不是居家不出,若是山下百姓有了什么病症,王芝霞很乐意下山替人看病,而且不收任何费用。

有游客上山游玩时,王芝霞当作游客的导游,不厌其烦地向其介绍山上的景点和背景,还会很大方地留下游客吃“斋饭”。

对于这种做法,王芝霞有着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对待他人友好,这无关信仰,与人为善,与已为善,这是人人都有的品质。”

43年来,王芝霞所创下了两个世界纪录,一是在终南山数千名的隐士里,她作为女隐士,修行时间最长;二是王芝霞曾连续打坐108天,这在全世界也很难找到与其相媲美的人物。

至此,终南山的三圣殿,仍有一位叫作“王慈善”的女隐士在其修炼。

王芝霞的一生有着许多魔幻之处,譬如她与佛教冥冥之中的关联、可以听到佛祖说话。

即使,王芝霞的故事有着虚构和夸张的成分,四十三年来的修炼也可以证明她一心向佛的坚定与敬仰。

有很多网友表示,王芝霞为了修炼走火入魔,不惜放弃家庭,离开孩子,只为了一个子虚乌有的使命。

但在王芝霞离开时,她自己也遭受着难以承受的思念之苦,她何尝不知道失去家庭的难过。相反,一个中年人在面对为数不多的选择时,甘愿为了一个目标而不顾一切,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尊敬吗?

王芝霞

生活如烟,人各不同,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特殊的看法,只要不伤害他人、不涉及法律,生活有着许多种千奇百怪的答案与选择。

在不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和处境时,一味地加以评判,根本得不出任何结果。

所以,希望王芝霞的选择能得到尊重,也希望她在之后的生活里,可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