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出生在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个叫“长春村”的村子,和吉林省省会一个名字。以至于去年回老家参加婚礼,别人问表弟在哪工作,他会特意强调,是在“长春市”,以作区分。

因村里没有幼儿园,6岁时,我在村小读了一年级,10个学生中考第9名。第二年复读时,5名男同学便是班里全部阵容,我终于考了第一。因为学生少,学校只有四个年级,五年级要到乡里上课。学校采用一、四年级和二、三年级复式教学。

村小仅有两名老师。老师给一个班级讲完课,留下习题,随即给另一个班级上课。东张西望的我们,无意间预习了下一年级内容。没有上下课铃声,何时课间休息也全看老师心情。体育课就是在操场上疯玩,同样也没有音乐课,当时我只会唱《太阳当空照》一首歌。

作者家乡,松花江畔

读初中时,期末考英语听力,老师便拎着卡带录音机,逐个考场播放。为了截取录音,出题的老师就用两台录音机翻录,失真效果可想而知。我们连听带猜,甚至在考试前大致背下了题源练习册的答案。

中考后,我进入县高中的理科重点班学习。但接下来,我对理科的“不感冒”,便随着节节败退的考试逐步显现,人也变得自卑起来,对高考充满恐惧和焦虑。

2011年高考,我名落孙山,选择复读。家里续租了县城的出租屋,已经考上大学的同学给我送来了整整一箱复习资料。他们放假回到学校看我,短暂寒暄后,我回到物是人非的原教室继续上课,百感交集。

我时常面对着一长串的理综卷子发呆,可能支撑我信心的,就是还算不错的英语和语文成绩。我忘不了英语老师看着我讲课的样子,那份注视的目光,让我没有就此“破罐破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中学就读的学校(现已撤并)

2012年的高考中,我英语得了132分,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英语专业,进入牡丹江师范学院求学。军训后,我们迎来了第一节专业课,老师的全英授课,让多是来自县城的我们面面相觑。后来我恍然发现,自己高中时很多单词发音竟是错的。

为了练习英语,我抓住每个上台展示的机会,老师也给了我极大鼓励,即使超时也从未打断我。虽然那是一所普通的师范院校,但一直有着背诵18篇美文的传统。我们排队进教室背诵,老师逐个纠正发音。尽管已经忘记了大多数内容,但考试前大家疯狂背课文的日子,着实令人难忘。

大三那年,我被学校推荐去参加东北三省英语辩论比赛,使我真正走出家乡,走出小小的师范学院,见识外面的世界。此后,我如愿通过专业八级考试。学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仿佛是一道光,照亮了高中时自卑的路。

作者家乡的夕阳

在内蒙古读研期间,突然得知父亲需要接受心脏搭桥手术,我发疯一般,买了最后一张车票前去照顾。签手术同意书的那一刻,作为独子的我终于知道,我们终究会成为父母的屋檐,唯有尽快成长,才能学着撑起一个家。

返校后,在课业之余,我接了几份家教工作,不再向家里要生活费。从学校往返学生家,要3个小时车程。有时早起坐车,顾不上吃饭。恰巧遇到学生在吃早餐,捂着肚子对学生家长谎称吃过了。

上完课,领着补课费,坐车回学校时,我觉得无比幸福。过节时,学生家长塞给我粽子和牛肉干,放假回家前多给100元钱,嘱咐我路上多买些吃的,温暖着一个游子的心。

儿时,在村委会“打更”的姥爷,常常会拿回旧报纸。在那个没有网络、电视节目匮乏的年代,趴在火炕上读厚厚一摞报纸,是我课外阅读的唯一来源。或许是这一爱好,为我成为一名记者埋下了种子。

作者儿时照片

2018年11月,得知新华社招聘英文对外记者,我报考了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获得了面试机会。但面试后,没有接到后续消息。下个月,社里又组织了第二批考试,我再次报名,终于如愿。

2019年7月,我从呼和浩特坐了25个小时火车来到哈尔滨,来到单位报到。如今,我工作将满3年。其间,我到过海南调研采访,也曾在漠河市北红村挂职。成长于农村的我,在一次次采访中,和乡亲们交朋友、拉家常。我用双脚丈量这片土地,也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2020年,牡丹江绥芬河发生新冠肺炎境外输入疫情,我回到牡丹江,用在这座小城学习的英语,首次英文出镜报道患者救治的最新进展。汽车路过熟悉的校园,让我想起那些青涩过往。报道发出时,点开链接,泪水早已模糊了眼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在工作中

如今,给我拿回旧报纸的姥爷已经永远离开了我。我采写的报道,也变成了铅字,出现在了全国各地的报纸上。相信他一定会为我感到欣慰。

已到而立之年的我,从一名村里的孩儿,成长为一名新华社记者。一路感恩,一路成长。我想,唯有加倍努力,来回报曾默默帮助过我的人,让手中的笔真正为人民群众书写,让更多催人奋进的故事被更多受众听见。

一路走来,我很幸运。你要敢于相信,终究会有人温暖、仁厚、纯良,愿意为足够真诚的你打开一扇窗。今年9月,又将有莘莘学子走入大学校园追逐梦想。尽管高考时的数学考试,还会于某个“压力山大”的夜晚在梦里重现;尽管偶尔因为写稿,摸着日渐稀疏的头发,在键盘敲击声中守候黎明;但一路走来的过往告诉我,如果想要感受阳光的温暖,那就战胜黑暗夜晚。你要去努力、去相信,梦想终究会有照进现实的那一天。

作者 主播: 孙晓宇

来源:《品读》2022年第8期

责编:张初

校对:郭艳慧 孟雅斐(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