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们经常将寺和庙并称为“寺庙”,其实二者最初并不是一回事。寺是政府办公的机构,庙是祭祀祖先的宗祠。

本期“三分钟文史冷知识”就带大家走进寺和庙,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寺的历史

寺大约出现在秦朝,最初是作为政府机构而设立的,比如“三堂会审”中“三堂”之一的大理寺,就是负责司法的政府机构之一。

东汉时期,汉明帝派人请来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西域高僧,并将他们安顿在鸿胪寺(和大理寺一样属于政府机构,主管迎接宾客),请他们翻译佛教经典《四十二章经》。

后来为了纪念两位高僧,汉明帝命人修建了白马寺。这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建筑,也是寺由政府机构向佛教建筑转变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庙的历史

庙的出现要远早于寺,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的宗祠而设立的,比如“宗庙”“家庙”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和宗族情结深厚,很早就有祭祖祈福的习惯。当时甚至有“天子至士,皆有宗庙”的说法,拥有庙的数量还成为礼法的重要规定。

后来的庙不仅仅是祭祖祈福的场所,而是逐渐演变出各种祈福的用途,包括求雨的龙王庙、求丰收的土地庙、求平安的关帝庙等。由此引申为佛教的场所,用于拜佛祈福等宗教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