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军世】二战初法国的迅速溃败和“自由法国”弱小的力量,让法国在盟军中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费用方面都是英国拿的,“自由法国”也是英国一手支持的,在军力上,法军多数主力都在“维希法国”控制中,“自由法国”也没有足够的实力让人看得起自己,而还未“进场”参战的美国,则是更为重要的左右手,也十分讨厌戴高乐这位骄傲不逊的法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自由法国”军力3:戴高乐的“格局”,让法国战后重获地位

此前我们说了法国投降后,戴高乐在英国成立“自由法国”,虽然是有几千人的军力,但是重点目标转向了非洲的法国殖民地,希望获得更多的支持,并提升“自由法国”的军力,有实力,才能在盟军中有足够的地位,更能打消英美对于法国战败后,对于法国在非洲殖民地的“小心思”,也不希望战后法国过于强大,丘吉尔和罗斯福显然都不太喜欢已经为法国规划好了重新站起来的“自由法国”核心人物,尤其是此时的戴高乐还没有什么声望,不如换一个更“听话”的人来做。

1、戴高乐打开“格局”:英美不看好自己,拉着苏联打开了局面

虽然法国战败投降,但是仍控制法国相当面积的“维希法国”,不论是在法国本土还是法国的海外领地、殖民地中仍有足够的影响力,因此虽然丘吉尔支持戴高乐,但是实际上英美都不太支持戴高乐,英国也都在拉拢贝当和他的“维希法国”,以稳住和争取“维希法国”的军事力量,这股力量仍有影响欧洲的战局和形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比之下,二战前期的戴高乐的名望在法国和世界上都不高,法国战役中戴高乐才成为临时准将,与其他已经建立功勋的法军将军元帅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加上“自由法国”在此时的影响力还很小,实际上英美都想要换一个人代替他,并屡次打压戴高乐,而戴高乐此时却展现了其过人的才智,也开始了崛起之路。

虽然达喀尔之战失败,不过1941年9月26日,苏联却正式承认“自由法国”代表法国后,也承认了戴高乐的地位,这个二战中的“大玩家”下水之后,显然改变了“自由法国”在盟军中“小透明”的格局,而苏联的支持也成为了戴高乐与丘吉尔、罗斯福博弈的重要工具。

同时也是在1941年,通过与法国本土的抵抗组织取得联系,打高了也逐步获得了法国本土的一些支持,并逐渐在法国本土的抵抗组织中成为象征和旗帜,打开了知名度增加了影响力,到1943年时,法国本土抵抗组织普遍认可戴高乐,加上在赤道非洲等地的影响力,戴高乐和“自由法国”已经逐步成为盟军中法国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名望与实力之战:戴高乐与自己的老上级

其实,戴高乐虽然是“自由法国”的创立者和领导者,但是不仅是英美想要换掉戴高乐,不过加入“自由法国”的法国将军,也在资历和名望上远高于戴高乐,如法属印支总督乔治·卡特鲁(1877-1969),在1940年时就已经是五星上将,加入自由法国后,另外还有一些人是英美的“中意”者。

比如说,法国刚战败时就加入“自由法国”的米塞利埃海军中将,在军队中三星海军中将的身份而言,他的军衔明显要高于临时准将的戴高乐,也要求戴高乐将“自由法国”海军部队的指挥和管辖权交给自己,但其实他还是将戴高乐当成是自己的上级,1940年12月米塞利埃在英国抓捕,戴高乐直接以“断交”为威胁,要回了米塞利埃并获得了道歉。

不过后来米塞利埃和戴高乐还是出现了分歧,米塞利埃认为戴高乐有些“专制”,但大多数“自由法国”成员也更相信戴高乐,最终,1942年米塞利埃海军中将辞去职位,同时,也正是戴高乐强硬的态度,让丘吉尔发现,戴高乐似乎很不好对付。

英美中意的代替戴高乐的人选就是亨利·吉罗,吉罗在1939年就已经是上将,二战已经是集团军司令,不仅长期在北非服役,威望很高,也很熟悉北非地区的情况,还有一点,吉罗曾是戴高乐的上级,虽然吉罗二战初成为德军战俘,不过逃出开之后的他还是倾向于与德军对抗,曾向贝当提出“维希法国”可以利用美国的力量去打德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也非常中意吉罗,曾许诺吉罗可以为军人荣誉而战,并“可以担任盟军的总司令,指挥所有北非盟军”,其实,吉罗也曾与“自由法国”接触,不过吉罗认为戴高乐的资历和威望还不足以让自己去投奔他,于是在美国人的帮助下,与1942年末偷偷离开了“维希法国”前往北非,希望借助美国人的力量去指挥北非作战。

不过吉罗和美英似乎都高估了自己在北非法军中的影响力,虽然吉罗在1943年成为了北非法军司令,但是由于和戴高乐之间的意见存在分歧,吉罗本人更忠实与“维希法国”的贝当,结果手下的部队大部分转投到“自由法国”队伍中去了,显然,吉罗并没有能够替代戴高乐。

3、“自由法国”的军力大幅提升,勒克莱尔将星升起

从1940-1942年,“自由法国”军队不断作战,虽然人数不多,不过还是有3200人阵亡,到1942年,“自由法国”的军队开始小规模的点缀,走向了一战作战,如1942年底到1943年初的时间中,勒克莱尔率领法军直接横跨了利比亚沙漠攻入的黎波里和突尼斯,1943年5月,勒克莱尔晋升为少将,其所在的“勒克莱尔纵队”,也进一步改编为“自由法国”第二师,后又改为第二装甲师。

通过北非法军的加入,“自由法国”的军力大幅提升,1943年,自由法国军队中,88%的人都来自北非殖民地,以“自由法国”第一师来说,1940-1944年,该师累计参军2万4970人,1940-1942年该部队多获得的人数占全部人数的34.7%,1942年6-11月参加阿拉曼战役时,仅有7090人,1943年直接获得了占全部人数的40.3%的新成员,到1944年意大利战役整编时,已经有1万8347人。

来自俊赫君的胡说:法国战后重获地位

事实证明,英国、美国或者说丘吉尔、罗斯福的眼光确实很独到,戴高乐在二战的过程中将已经“躺平”的法国重新拉回到了战争国的行列中,并利用法国、法军和苏联等因素,得到了一定的话语权,让英美必须要维持和拉拢,在二战结束后为法国得到了5个常任之一的席位,虽然二战后10年,名声大噪的戴高乐因为与苏联的关系,受到英美的干扰没能立刻成为法国总统。

但是二战结束10年后,戴高乐还是成为法国总统,创立“法兰西第五共合作”,并在军事领域重新塑造了法国作为大国的基础,建立了相对自主的国防工业,军事上并不过分依赖美国,冷战中,法国也成为了美苏都要尽力争取的对象,在这一过程中逐渐重新拾起了法国人的自尊,更为法国在二战后争取到了更大的话语权,比如说从“欧共体”成立到1973年时,英国都想要加入欧盟,但是都被戴高乐反对阻止了,可以说,现在法国在欧洲的地位,与二战中和二战后的戴高乐都有着极大的关系。

同时,与现代欧洲的“脑S亡”相比,在逆境中身处弱势一方的戴高乐,仍能将一手烂牌理顺,并为法国重新成为欧洲强国奠定基础,即便是在美苏两大超强力量面前,也能为法国争取到一定的利益,却又不会“引火烧身”,真的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