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上半年各地工业数据业已公布,中部“三巨头”长沙、武汉、郑州表现亮眼:如果将范围圈定在经济二十强城市中,长沙武汉郑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三甲——逆势上扬的工业成绩,让武汉长沙上半年经济增速并列二十强首位,郑州的经济增速也在前十之内。

如果说工业是经济的“压舱石”和主力军,那“专精特新”企业则是工业的“垫脚石”和生力军。八月以来,各地陆续公示了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武汉一股脑出了158家,长沙和郑州也分别有74家和49家——此前三批一直处于“末尾”的武汉,眼瞅着就要超过长沙和郑州。

一般而言,专精特新“小巨人”发展得好的地方,经济都差不了,而且“小巨人”企业数量也关系着城市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总体而言,工业增加值增速和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是城市经济的直接体现,以这两项指标为切片来看,武汉长沙郑州工业产业前景各不相同。三地各自优势、短板何在?“小巨人”喷涌的武汉能否重回国内工业十强?长沙郑州“缠斗”谁能胜出?

武汉规上工业去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是衡量城市工业经济增长强劲与否的重要指标。从2012年的2000多亿元增长到去年的3000多亿元,长沙排名中部六省省城次席。上半年,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35个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增加值同比正增长,增长面达62.9%。

中部省会城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最高的是武汉。数据显示,去年武汉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达到4665.6亿元,为近7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近9年来最快增速。虽然成绩不错,但武汉去年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仍然挤不进全国十强——重工业基础雄浑的中心城市武汉,近年来已先后被北京、宁波、佛山、无锡、泉州、东莞等地超越。

不过武汉工业加速之势并不是“昙花一现”,在去年高增长基础之上,今年上半年武汉继续平稳增长,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5%,虽然比不上长沙,但这个增速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照这样的势头,武汉工业增加值重回全国前十,也许就在未来这几年。

郑州与长沙是一对“冤家”,近年来两地在经济总量上你追我赶、难分伯仲。以过去三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2020年上半年郑州落后于长沙34.4亿元,2021年上半年反超104.3亿元,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拉大至217.8亿元。上半年,郑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7个、1.7个百分点。

从全国来看,长沙武汉郑州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GDP二十强城市中,分列一二三位。不能不提的是,年初长三角、珠三角疫情此起彼伏,两个区域重点城市工业数据不太好看,这也是中部三巨头排位居前的一大因素。抛开外部原因不谈,长沙郑州武汉自身的后劲也上来了——这种后劲的体现之一,就是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长沙郑州卯足劲培育“小巨人”

2019年到2021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了三批,全国已有4762家中小企业上榜。截至目前,长沙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达到69家,在全国省城中,长沙去年新认定国家“小巨人”企业数排名第二,累计总数排第三;武汉有4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郑州目前是63家。

今年第四批名单目前由各地公示中,武汉长沙郑州分别有158家、74家、49家企业。虽然这些企业未必都能上榜,但以往年“规则”来看,被淘汰的没几个。此外,前三批上榜的企业每年也会复核,被淘汰的也极少。可见,武汉“小巨人”企业数量今年要在中部占鳌头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回归“正常态”。

2020年,武汉受到疫情冲击,中小企业普遍遭遇重创,当年及次年获评国家级小巨人数量较少在情理之中,这也让武汉的GDP排名和“小巨人”数量倒挂——武汉GDP在全国排名第9位,而“小巨人”企业数量在全国排名第20位。去年到今年上半年,这些企业逐渐恢复了元气。此外,武汉海量的高新技术企业也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孵化提供了充足后备力量。

去年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151家,相比2016年底,5年翻了两番。今年公示的第四批专精特新企业中,有超过150家来自武汉,它们绝大多数是高新技术企业。相较而言,长沙郑州稍逊一筹。目前长沙有高新技术企业5218家;年初当地媒体披露,郑州高新技术企业为4137家,6月,郑州776家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公示,两个数加起来也不到5000。

虽然高新技术企业有差距,三地都卯足劲拿出政策和真金白银来培育“小巨人”。武汉“自培”+“引进”;长沙“三级联动”+“三真模式”滋养“小巨人”;郑州计划到2025年“小巨人”企业达到130家——这个目标与当前相比要翻一倍。总的来看,坐拥最多高新技术企业的武汉,在未来几年会持续保持“小巨人”数量领先优势。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是“进行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将来时”——如果说前者是汽车的速度,那么后者则是油箱储备。这两个小指标折射的是整个城市产业、工业的基础和前景。今年上半年长沙武汉郑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经济二十强城市排名前三,但“小巨人”数量相比头部区域差距较大。三地工业面临的困境不同,但都麻烦不少。

武长郑可串起中部制造业“纵贯线”

以经济总量最大的武汉来看,近来制造业存在“结构不良、投资低迷、优势下降、带动力弱”等问题。比如规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比重偏低,三成不到;民营经济比重不高,只有约六成。而长沙民营企业贡献六成以上GDP、半数税收;郑州更不用说了,民营经济占经济比重超过七成。

数据显示,去年武汉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6.3%,是唯一一个工业增加值在4500亿左右时工业占比低于三成的城市。武汉工业要想重回全国前十,路途注定遥远,而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武汉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965”产业体系,即9大支柱产业、6大战略新兴产业、5大未来产业。

武汉现有的4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分布于“965”产业体系中。近九成来自支柱产业,其中,高端装备和先进技术材料有15家,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有12家。另外还有3家来自于空天信息、网络安全等战略新兴产业。

拥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万亿产业集群;显示面板、集成电路等战新产业;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业态——武汉的重点“小巨人”主要集中在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武汉制造业转型能否成功,专精特新企业是极好的观察窗口,而“小巨人”企业越多,武汉工业重回全国前十的底气越足。

至于长沙和郑州的竞争,是个老话题了。郑州创新能力低于中部平均水平,因科创资源相对短缺而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创新团队和市场主体。长沙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约3%,总量突破400亿元;郑州研发投入强度只有约2.3%,总量只有约300亿。从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巨人”数量上看,郑州也落后一些。单看制造业转型升级,长沙拥有更广阔前景——工业赢则经济赢,从这一点上讲,两地经济总量之争的天平往长沙倾斜。

武汉长沙郑州的视野显然不能只局限在周边。在首批2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武汉申报的两大产业集群未能入选,中部省城只有长沙、合肥各入选一个,长三角和珠三角“大获全胜”。从趋势来看,城市群也被视为可承载产业集群的平台,武汉、长沙、郑州要想在全国“出挑”,除拢住省内兄弟伙之外,如果三地能形成中部制造业跨省纵贯线,那将胜算更大。

参考资料:

武汉上半年工业稳韧性足.长江日报

长沙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三湘都市报

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十.郑州日报

武汉规上工业增加值能否重返全国前十.第一财经

来源:搜狐城市 注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

微信编辑: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