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拒绝保险的理由,有千千万,通货膨胀,就是其中一个。

“重疾险,一保就是几十年甚至终身。30年后,还能值几个钱呢?买了也是白买。”

粗略的算一下,按照3%的通货膨胀,50万保额,30年后只值20万。

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保额贬值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保额会贬值,就不该买保险吗?

如果该买,又该怎么买?

1

我们先来看看关于“通货膨胀”的基础知识。

通货膨胀,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手头的钱不值钱了。

产生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多了。

这很容易理解。

比如市场上只有1斤苹果和你手里的5块钱,那么一斤苹果值5块钱。

现在多了一个人,手里也有5块钱。那么一斤苹果就会升值到10块钱,相应的,你手里的钱就贬值了,只能买半斤苹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解决通货膨胀,核心是减少货币流通量。

所以方法就很简单了,央行少印钱、加准、加息即可。

比如5月份,美国居民通货膨胀达到上涨8.6%,美联储近期就加息了75个基点。

通货膨胀,不全然是坏事,它有利于提高就业率。

相反的,通货紧缩的后果将要严重的多:商品贬值,企业利润降低导致倒闭、大批员工失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继而引发整个市场的危机...

而它解决起来,也要复杂的多。

所以,各国的经济目标是:维护一个温和的通货膨胀率(2.5%左右)来保证经济民生。

目标虽然简单,但做到的真心没几个。

庆幸的是,我国就是其中一个说到做到的国家,近十年的通货膨胀率均值只有2.26%。

我们该为之骄傲。

一些经济学家也倾向认为:未来我国将大概率由当前的温和通胀逐步转向通缩。

换言之,未来的通货膨胀率也可能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高,30年后的保险也未必那么不值钱。

2

聊完了遥远的未来,咱们再回到当下。

我们之所以买保险,保的不是保30年后,更重要的保你的当下。

你是否愿意为了30年后的不确定的保额贬值,放弃:

3年内、

5年内、

10年内、

20年内的保障,而选择裸奔呢?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但不得不说,有时候看得太远,想的太多,只会徒增烦恼,同时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东西。

3

所以,保险,该买还是得买。

我们真正的问题是:该如何买保险,既能“瞻前”又要“顾后”?

我为你提供了三个方法:

方法1:买更高的保额

解决保额贬值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做高保额。

但显然,高保额,与有限的保费预算是冲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如何用有限的预算,买更高的保额呢?

我们来举个例子:

小明,30岁,年收入10万,扣除支出和债务后,可支配收入还剩5万,他准备拿出5000元来买保险。

买了100万定期寿险(1000元)+100万意外(300元)+300万医疗(300元)后,留给重疾的只剩下3400。

该如何投保呢?可以从三个思路思考:

第一,小明可以缩短保障期限。

3400多块钱,留给小明的有两个选择:

●买30万重疾,保终身;

●买50万重疾,保到70岁。

小明选择了后者,他觉得:70岁过后,30万保险金可能只值9万了,保终身作用不大。

第二、我们可以延长缴费期限。

下表是达尔文6号不同缴费年限的保费比较。

有些人会选择20年缴费,因为总保费更低。

但我们知道,保费也会不断贬值。

如果按照3%的利率对每年保费进行折现,你会发现30年交只多了1700元。

延长缴费期限后,有三个优点:

1)压力小,每年缴费更低。

2)前期总保费更低,如果出险了,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省了保费);

3)时间长,发生保费豁免的概率更大;

第三,小明可以选择高性价比的产品。

比如达尔文6号这类。

3542的预算,就可以买到35万的保额保70岁,并附加重大疾病关爱金:60岁前重疾多赔付80-100%保额。

这样算下来,35万的基本保额,60岁之前重疾最高能赔70万。

虽然60过后的保额显得寒酸,但至少在小明的家庭责任期间内,是充足的。

——小明也觉得,这样就够了,这就是他买重疾险的目的。

这里要警惕两种“看起来能抵御通货膨胀”的重疾险:

①保额会自动增长的重疾险,比如弘康人寿的臻爱520,每年保额增加5%,最高增加100%;

②带分红的重疾险,分红可以用于增加重疾保额,比如xx人生(分红型)。

这两种保险很美好,但部分产品,当你测算保费时就会发现:

同样的保费支出,足够买1.5-2倍保额的普通重疾险了。

保额增长,只是个幌子,掩盖了产品低性价比的事实。

方法二:不断修正保障方案,补充保额

永远不要指望靠着一份保险,解决一辈子的生老病死。

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收入,不同身份下,我们需要不同的保险,不同的保额。

比如:

青年时,负担小,收入低,可以配置定期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

中年时,成家立业,有了家庭责任,需要长期重疾险+定期寿险+意外险+医疗险;

生了二胎、贷款买了房...需要更高的重疾保额、寿险保额;

年老时,家庭责任较少,更加关注医疗险+意外险。

买保险是一个不断配置的过程,我们需要定期查漏补缺,满足不同阶段的需求。

如果你不懂该如何规划,就联系我们。

——这就是我们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法三:资产对冲

保额贬值的同时,如果另一项资产能够不断升值,就能抵消掉我们的损失。

我来做个演示,构造以下两种保险产品的组合:

重疾险:基础责任的达尔文6号,50万保额保终身,5515元,交30年。

理财险:金玉满堂增额终身寿险,年交2万元,交20年。

两种产品按照3%贬值后的价值及总和如下图:

重疾险保额(蓝线)不断贬值。

增额终身寿险(橙线),由于长期收益率irr接近3.5%,大于3%,因而可以不断升值。

两者之和(灰线)就能保持在50万上下,形成了资产对冲组合。

当然了,如果你能找到一个更高收益的,同样安全稳健的投资途径,通过构造资产组合来保值,也是可以的。

我们来做个总结:

减少保额贬值影响的三种方法:

方法1:买更高的保额,可以通过缩短保障期限、延长缴费期限、买高性价比的产品实现;

方法2:不断修正保障方案,补充保额;

方法3:选择稳健增值的投资途径,来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

4

2022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有人提问:

“美国通胀创40年以来新高,这如果仅选择一只股票来对抗高通胀,应该选择什么?”

91岁的巴菲特这么回答:

“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某件事情上做得特别好,不管有没有经济利益,最好的一项投资就是投资自己,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不用担心你的钱因为高通胀而贬值了。”

依我看来,耄耋之年的巴菲特所给出的回答,不仅是在投资上的思考,更是对整个人生的领悟。

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你自己。

投资自己的眼界、胸怀、思维、学识、能力、健康...

让它们不断成长,不断升值,这样就能坦然淡定地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

这为我奉为圭臬。

谨以此文,与诸君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