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开年之初1月12号,中国旅游协会召开企业家及专家座谈会,就有专家指出,“2022年或许是旅游业最艰难的一年”。这一预言不幸被言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游人数同比下降了20%。在五一长假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同比减少30%,旅游收入同比减少43%。要知道,这是在去年2021年旅游业就不太景气的基础上又下降的数字。

上半年旅游业及从业者磕磕绊绊的,总算是度过去了。他们本来以为可以在暑期旅游旺季“回点血”,以弥补连年的亏损。但是近期,以三亚为代表的口罩事件,致使8万名游客困在海南不能出岛,严重的打击了国内民众出游的信心。

而且,还有网友妄加指责这些为国做出贡献的游客,说他们在疫情期间没有风险意识,给国家添乱,到处“乱窜”,给防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这些话简直是不可理喻。要知道,旅游业作为长链条行业,它的上下游关联产业甚众,所带动的经济规模和劳动就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旅游,起码是有钱有闲才能从事的活动,不但要有眼前的“苟且”(金钱),还要有诗和远方的情怀。能在如此艰苦困境下出行旅游,已经是身体力行的爱国行为了。试想,没有这些旅游者,那些酒店餐饮旅游产品去哪里获得收入?那些航运、空运以及旅游大巴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又从哪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本来对下半年的旅游市场充满了信心,但是目前以三亚为代表的拉萨、新疆等多个热门旅游路线都处于全域静态管理状态,信心彻底崩溃。

可以想见,在即将到来的10.1黄金长假期间,旅游业也不会有任何的反弹起色。中国旅游经济在2022年被彻底打入冷宫,旅游企业的信心是从新冠疫情出现三年以来的最低点。

当下的旅游行业面临的巨大的困境,之前有企业家还称,“尽量活下去,守住不倒闭”就是旅游业的底线。但目前看来,这条底线可能会被轻易击穿。到下半年会迎来旅游企业的集中倒闭潮,很多旅游企业主及旅游从业者将永远的退出旅游市场。

遥想疫情之前,旅游业对GDP的贡献是连年攀升的,甚至在2019年突破了十万亿的大关。短短两三年时间,中国旅游市场的结构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旅游业所受到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而最主要的是旅游从业者对于坚持下去的信心已经消耗殆尽。他们不知道在目前的防疫政策下,旅游业还会有什么变化。因为从目前看来,我们将不得不与新冠疫情在较长的时间内共存。而如果共存,在目前的防疫政策下,旅游行业注定是没有任何的反转机会的,即使国家对旅游行业出台再多的帮扶政策,减免再多的税收也没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没有人出行或者出得去回不来,试想,谁还敢出门旅游?

在目前防疫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业及旅游从业者只能继续在漫漫的黑夜中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