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一档专访节目中,俞敏洪毫无顾忌地直问比亚迪CEO王传福,比亚迪的车起名都是秦汉宋元,老百姓一看就会觉得很土啊!而王传福的一席话让俞敏洪对眼前的企业家有了新的见解——回想起曾与英美合作时被傲慢对待,比亚迪在走出贫困后,剩下的就是为了争一个骨气,起名秦汉就是给中国人争一个面子。

8月3月,2022年全球500强榜单出炉,相比于去年中国企业掉出了一家、新增了三家,恒大由于负债暴雷一蹶不振,而中国电子、顺丰控股和比亚迪成果杀入500强,而就在前两个月比亚迪市值突破万亿大关,超过德国大众成为全球第三大车企。仅仅只花了20多年,比亚迪是如何在欧美百年车企巨头的围堵中取胜、踏入万亿市值之路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最初并不是造车的!1995年,材料专业毕业的王传福创立了比亚迪,主要就是搞电池业务的,而凭借着超强的成本优势一度碾压当时索尼、三洋等电池巨头,甚至还成为了诺基亚这种大客户的供应商,而此时,认知超前的王传福已经开始嗅到新能源电车的黄金未来。

2003年是比亚迪抉择命运的一年,在这一年,比亚迪收购了北京吉普的吉驰模具厂,并且王传福在公司不少大股东强烈反对的情况下,坚持收购了秦川汽车。此时的资本市场并不看好王传福的跨界造车梦,甚至还有港股基金机构对外称要做空比亚迪,在买下秦川汽车的同一天,比亚迪市值两天暴跌27亿港元、股票暴跌21%。此时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消费市场,大众、宝马、丰田、日产等一大批国外品牌纷纷成立合资企业,牢牢垄断着国内市场。不像一汽、上汽一样有着靠山,继吉利之后、第二家民营轿车企业比亚迪想在众多老牌车企的围攻下活下去,难度可想而知。

比亚迪进军汽车行业,可以说上是一场豪赌!

此时在太平洋对岸,一家名叫特斯拉的公司和比亚迪同期成立,没有人会想到,在20多年后,这两家企业可以分别成为中美两国新能源车企的龙头老大。

2005年,比亚迪成果推出燃油车F3,先用燃油车积攒造车技术、同时研发电动技术,这就是比亚迪的造车布局。2006年比亚迪在F3的基础上又成功推出纯电动汽车F3e,这是中国第一款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动汽车,但由于国内市场的配套环境没跟上,F3e未能顺利上市,但侧面也反映了比亚迪已经拥有了在电动车行业的超前技术。

而比亚迪王朝时代的开启,与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息息相关。2012年我国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布局方向。而在同一年,比亚迪正式开启了秦、宋、唐、元时代的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比亚迪秦横空出世,比亚迪正式开始领先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潮。

短短两年,由于有着先前的技术积累和产业链保证,2014年比亚迪新能源车的销量一举突破10万辆大关,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比亚迪凭借后续推出的唐、宋牢牢占据了行业的领先地位。但一切在2019年前后,中国新能源车行业迎来了大变局,国家补贴大幅度减少、互联网造车势力的加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破土动工,面对着国内国外的双重压力,这也逼迫了比亚迪加大投入研发的力度,而比亚迪也相继推出了几大重磅技术,来保证自已在新能源车行业的龙头地位。

2020年3月,比亚迪正式推出电车电池行业具有革新意义的刀片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采用高安全性磷酸铁锂技术,刀片电池成功通过了行业内公认的对电池电芯安全性最为严苛的检测手段——“针刺穿透测试”,重新定义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标准。

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在成组时可以跳过模组,大幅提高了体积利用率,最终达成在同样的空间内装入更多电芯的设计目标。相较传统电池包,“刀片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也就是说续航里程可提升50%以上,达到了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并且在同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获得年度7项创新技术之一的荣誉。

其次DM双模技术作为比亚迪的核心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比亚迪又推出了DM-i超级混动,DM-i超级混动以电为主的架构,以大功率电机驱动和大容量动力电池供能为主、发动机为辅的电混架构。不再过多依靠发动机,可以让发动机做减法,按照工况区域来设计发动机,不需要全面兼顾高、低速性能,使发动机更加聚焦高效。颠覆传统混动技术以油为主的设计架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9月,比亚迪又发布了纯电专属e平台3.0,攻克了电车在安全和低温续航方面的缺点,而且凭借此平台,比亚迪推出概念车Ocean-X,刀片电池、八合一动力总成和四驱架构将会是比亚迪新一代智能电车占据制高点的保证。最后2022年5月比亚迪发布海豹车型,将实验室技术真正转变在实车上,作为世界第一款搭载CTB技术的量产车,以e平台3.0为基础,海豹也是首款搭载iTAC技术、后驱/四驱动力架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底盘悬挂的车型,海豹也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次全新突破。

回望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沉浮的二十多年,比亚迪作为国产新能源车的先驱者,凭借扎实和积累的技术稳打稳扎,不断突破国外技术壁垒,万亿市值和全球500强也是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