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纪秦蕾

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一起来看看钱江晚报小时健康小站、杭州市西湖区古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些家庭医生们和家有关的故事吧。

熟悉到像家里人一样

嘉绿苑卫生服务站的候诊大厅,是附近居民的相聚聊天的好地方,而居民之间的枢纽,就是卫生站站长项清医生。

项医师已经在嘉绿苑站工作了9年,除了医疗诊断,项医师还常和居民们拉拉家常;他对大家都非常熟悉,人还未到,听着声音就知道是谁来了;居民也常说"项医生就像家里人一样熟,有些东西都骗不了他。”

在医疗服务上,项医师也把居民当成家人一样照顾。

傅阿姨由于车祸导致左下肢挤压伤皮损面积较大,又是过敏疤痕体质,正值气温升高时期,创面结痂缓慢,需要每天清创换药,居家护理难度较高,项医师利用中心和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建立的康养联合门诊,及时和专家联系上门会诊查房,按照专家建议进行护理治疗,让傅阿姨在家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级别的清创换药服务,近3个月后,傅阿姨的创面逐渐恢复。

古荡中心里的“项医师”有不少,他们都和患者像家里人一样熟悉,对患者也像家里人一样上心,也赢得了患者的真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零距离的“家”

“我还能回家吗?”古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的娄青医生家住下沙,当钱塘区发现一例无症状人员,发布了划定三区公告后,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果回家后不能出来了,那她就不回家了。还好她家在低风险区,只要拥有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她可以正常出入。

娄青并不是古荡中心第一个随时做好不回家准备的人。今年春节期间,古荡一小区有确诊病例居住过,需要连续7天开展居民全民检测,早上5:30就要到岗,益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陈伟丽医生家里距离比较远,她不会开车,那么早也没有公交车和地铁,而她的家人都已经放假回乡下过年,于是陈医生选择提早一天睡在办公室,不耽误第二天的工作。

同样的还有马美丽医生,丈夫被判定为“次密接”需要居家隔离,如果她照常回家,作为次密接的同居人她也会被一起隔离,为了不影响医务工作和抗疫任务,她与家人商量后,决定不回家,自己一个人住在中心附近的酒店。

非常时期,工作地点就是自己“临时的家”,“零距离”上下班,以最快速度响应每一个任务,是医务人员战疫三年来的“默契”。

家里人成为了暑期工

古荡中心大门口的核酸采样点,每天的登记人员都是中心职工,但从8月初,登记人员变成了2人搭档,一名是中心职工,还有一名是来暑期实践的大学生,而这名大学生是莲花卫生站毛敏青的儿子。

得知妈妈单位一直人手紧缺后,放暑假的他主动要求来妈妈单位暑期实践,认领了核酸采样登记这一岗位,而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在古荡中心当暑假工了,去年夏天新冠疫苗全民接种,他在古荡街道平安家园集中接种点,身上套着红马甲作为志愿者,负责维护接种秩序。无独有偶,中心副主任汪丽医生的女儿,也是中心的老帮手了,一到假期,她就出现在妈妈的办公室里,帮忙装订体检报告、跑腿送文件、维持就诊秩序……

医务工作繁忙,医务人员和家里人相处的时间有限,“山不就我,我来就山”,医务人员的家人们也都成了医院的“帮忙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