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奇墨的脱口秀段子里,有一句对共享经济的调侃。在生活开销大到不知道钱花哪儿了时,他合理怀疑:“我是有充电宝没有还吗?还是有人一直在骑我没有上锁的共享单车?”

虽然只是玩梗,但从现场反响的热烈不难看出,大家对共享经济槽点满满的共鸣之深。

当初共享经济横空出世,为消费者带来诸多便利,只不过时至今日,这份便利的代价正变得越来越大。

被刺痛的消费者

近来共享单车的新一轮涨价引发了热议。

8月5日,美团单车宣布从8月10日23时起,上调畅骑卡的无折扣价,7天、30天、90天骑行卡无折扣价分别从10元、25元、60元调整至15元、35元、90元,单次骑行价格维持1.5元/半小时。

今年1月,哈啰单车率先调整价格,其骑行周卡、月卡、季卡无折扣价上调后同为15元、35元、90元。

按此价格计算,若购买骑行卡,三种档位平均下来的每日花费为2.14元、1.17元和1元;若不购买骑行卡,三家共享单车巨头的单次骑行价格均为1.5元/半小时,不过有多地消费者反映,哈啰单车部分城市的单次价格已涨至2元/半小时。

比起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更是涨价于无形。银柿财经记者探访多家共享充电宝点位得知,目前不同品牌计费规则为1.5元~3元/0.5小时或1小时,甚至突破4元/小时。租用一天的价格在18~50元不等,封顶费为99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点位铺设的各品牌共享充电宝

要知道,在共享赛道发展初期,无论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宝,无不疯狂补贴,大打价格战,从“免押金”、免费补贴,再到0.5元/小时、“1元时代”,到动辄五六元,个别景区甚至高至一小时十元。

涨价,不知不觉似乎成了共享经济的唯一出路,同时也成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心结。对于此次共享单车涨价,不少消费者认为“2块钱已经比公交贵了”“再涨还不如买自行车”。因共享充电宝质量问题在20分钟内被扣掉4元的肖山(化名)告诉记者,“感觉被深深刺痛了”。

经历过早期的野蛮生长、烧钱补贴后,共享经济赛道格局大多已定,为谋生存,剩下的玩家告别无序竞争,而此时送出去的“羊毛”也长成了待宰的“肥羊”。

上限价格换来下限服务

不过,记者发现,同样是涨价,大家对共享单车和对共享充电宝的态度却有不同。

诚然,共享经济的存在迎合了一定的市场需求,但需求也分轻重缓急。尤其在服务下降的前提下涨价,用户很难买账。

当问及共享单车涨价是否会给自己带来太大影响时,阿淼(化名)认为,“几乎没有影响”。由于家附近投放运营的共享单车数量太少,所以即使早晚通勤都需骑车,阿淼至今还是个单次卡选手。

“骑车能省5~10分钟,就算单次涨到3元我也可以接受。”阿淼表示,“应该不会考虑买自行车,买了还得管理,不像共享单车不怕被人弄坏也不怕丢。”

同样上下班必骑共享单车的小九(化名)也声称暂时没有别的替代方式,“就算上地铁前可以骑自己的车,下地铁去公司的路上也还是要扫共享单车。”

开通连续包月骑行卡的小九,此次并未受到涨价波及,实际支付价格还是与从前相差无几,“感觉只要没有涨到100块我都可以接受。”

而此番对共享单车的容忍却没能落在共享充电宝头上。一提到共享充电宝,小九便直言“除非情况紧急,我现在已经不用了。”小九认为,“之前1元/半小时就觉得贵了,现在一小时6元,还充得特别慢,真的很离谱。”

小九直言“充电这件事没那么刚需,我可以自己带数据线或充电宝,有很多解决方案。”肖山也指出,“现在的手机电池都比较耐用,借充电宝的频次也降低了。”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共享充电宝最大的问题在于,价格涨得厉害,品质却越做越差。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共享单车价格上调,但总体还能被消费者接受,而有关共享充电宝的讨论却多充斥着愤怒、不满的原因。”

共享充电宝易借难还

银柿财经从黑猫投诉获悉,共享充电宝的毛病不止一两件,像是成功归还仍然扣钱,联系客服退款无人应答,租用后网点无法退还,未租用成功仍索取费用等时有发生。

一边是试探上限的价格,一边是突破下限的用户体验。张毅表示,“如果不协调好与消费者的关系,很可能会直接断送了这个行业的美好前景。”

涨价不是长久之计

冒着断送前路的危险也要涨价的原因是,共享经济企业急于摆脱成本高、盈利难的经营困境。

某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管理人员梦溪(化名)告诉记者,“铺设商家不用负责质量问题。我们通过后台监测充电宝的情况,对电池寿命到期、接触不良等的充电宝进行替换、召回,这其中涉及很多人员成本、营销成本和损耗开支。”

而据ofo曾给出的数据,每天每辆共享单车的折旧费用和运维费用为2元,若照此计算,一辆单车每年的运维和折旧开支约为730元,光是单个城市上万的投放量,成本动辄上千万。

“资本涌入,资金补贴的时期已经过去,目前行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经过市场培育后,用户已经形成消费习惯,我们会试探其接受程度调整价格。”针对不同点位出现的费用差异,梦溪解释称,“不同场景产生的运营费用不同,因此会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但都在规定价格区间内浮动。”

2021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加大共享消费领域的价格秩序监督,要求哈啰、青桔、怪兽、街电在内的8个共享消费企业限期整改,明确定价规则,严格执行明码标价,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

“未来有较大涨幅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梦溪表示。

共享经济企业以期通过涨价“回血”,但现实是涨价对盈利单一的状况并无实质助益。

以共享充电宝为例,早期各品牌对优质点位的争夺导致商家渠道的话语权增强。据艾瑞咨询,商户分成比例从2017年的20%或免费增长至2019的50%,甚至80%。渠道成本提高,盈利模式单一的情况持续,随着电池技术进步,用户充电需求频次变低,可能会威胁到未来的盈利空间。

2022年一季度,怪兽充电(EM.US)的移动设备充电业务占到97.38%的收入构成,为7.18亿元,一季度总营收为7.31亿元,同比下降13.2%。

网经社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指出,为解决盈利焦虑,共享经济公司亟需构建新的增长路径,可通过精细化运营降本提效。另外,还可考虑基于海量用户建立强大网络渠道,在数据、流量、场景上做深耕。

但在张毅看来,“租赁业务是共享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不用抱太大希望于做其他增值服务。客观来讲不需要,做好本质、提升服务才是最主要的。”

梦溪向记者透露,公司目前正就智能硬件、数字化方面作积极探索,包括从新消费场景中衍生共享生态。就共享充电宝业务本身,“希望通过代理模式开局,拓展三四线下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