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陈郁 党成恩 报道)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金秋时节,稻穗成熟,瓜果飘香,一幅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徐徐展开。

田野里,稻谷笑弯了腰;枝头上,向日葵露出金灿灿的笑脸;果园中,沉甸甸的番茄在低声细语……一年的辛勤劳作终于换来果实累累、穰穰满家,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谷粒熟得很饱满。”民和杞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员何金秀一边跟记者说着话,一边熟练地采摘着刚成熟的玉米。今年,他们合作社种植了50亩鲜食玉米,眼下是采摘玉米的最好时节,她合计着赶在八月底前把新鲜的玉米送到顾客手中。

不仅是玉米,合作社的大棚里,西梅、番茄、辣椒等新鲜蔬菜也挂满枝头。

民和杞萌种植专业合作社占地300亩,已初具规模,建成了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实训基地,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吸纳了搬迁到县城的12户脱贫户家庭成员务工,切实解决了脱贫户就业问题。目前,合作社承包了14个温棚、20个拱棚,种植草莓、枇杷、杏子、葡萄、羊角蜜等反季节果蔬,是民和县城内唯一一个一年四季都能提供新鲜水果的体验基地,预计今年采摘收入和订单销售80余万元。

“今年我们安排综改资金2万元,对运行好、种植面积大的5个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扶持奖励,杞萌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后期,我们还将以农机服务、统防统治、农资采购等农业生产服务为主要业务,努力提高标准化服务水平,实现联合社、各社联及社员之间互助互利。”民和县供销联社党组成员、监事会主任李忠德告诉记者。

南北塬面,山台洼地,处处透着葵花成熟的香甜。“1500余亩地,预计纯收入在120万元左右。”隆治乡桥头村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光明站在葵花地里,金灿灿的向日葵映红了他的笑脸。

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流转耕地1500余亩,今年,赵光明种了有机大棚蔬菜500亩、葵花350亩、小麦100亩、玉米400亩、马铃薯240亩。

“刚开始种植大棚蔬菜的时候,叶片枯萎,果实偏小,经历过多次失败,甚至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后来,通过不断学习摸索,民和县供销联社也派了技术老师进行现场指导,现在大棚的温度和湿度都能控制好,蔬菜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赵光明说,自己管理大棚蔬菜就像照顾孩子,一会儿都不敢闲着,虽然很累,但是心里非常高兴。

由于赵光明种植的蔬菜不含农药,品相好、质量优、信誉高,市场供不应求。“最近订单特别多,每天要向民和川垣两个蔬菜批发门市部配送辣椒、茄子、西葫芦等新鲜蔬菜,还要采摘350亩的向日葵。”由于合作社种植的葵花盘大仁饱满,含油丰富,可鲜食,也可加工葵花油,还没等葵花成熟,就被预订一空。

随着电商产业的兴起,赵光明还专门邀请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驻桥头村原第一书记李玉兰进行网上直播带货,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桥头村农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忙的时候我这里要用到150多个人,脱贫户居多,桥头村、马场垣下川口村、古鄯镇、总堡乡的都有,一年下来他们都能有三四万元的收入。去年,工人工资就发了160万。”赵光明说。“我常年在这做工,工资一天90元。”正在采摘新鲜蔬菜的54岁脱贫户藏琳琳笑吟吟地说,她家的4亩土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租金收入三四千元,她跟她的丈夫也都在合作社打工,一年有小十万的收入,生活完全不用愁。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让农民增收是关键。供销联社党组充分利用民和县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优势,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种植,通过种植各种蔬菜水果,大大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从大棚建设、育苗栽秧、田间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入手,不断激发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民和县供销联社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0家,培训初中级经纪人470人、新型农民160人。供销联社也逐渐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李忠德说。

近年来,民和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着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广大农民群众靠奋斗创造幸福生活,一个个农业品牌正在形成,一个个农业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乡村振兴的蓝图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全县人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唱响丰收的赞歌,并将继续精耕细作,勠力同心,携手做好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民和,人和岁稔,仓箱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