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先生确实是一位很有影响的资深媒体人,发个微头条都会引起一阵舆论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胡先生与佩洛西

不久前,胡先生对佩洛西窜台说了一些“伴飞”“驱离”“击落”之类的话,引发的舆论旋风差不多快赶上佩洛西事件本身了。

我在相关文章中表示了对胡先生的理解和支持,我认为胡先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美国政客肆意踩踏中国红线、蔑视中国民意的愤怒情绪,没什么可指责的。

伴飞、驱离、击落,只是胡先生愤怒情绪的宣泄,而不能认定这就是他具关于处理佩洛西事件的主张。面对佩洛西如此张狂,中国人民连一点愤怒都不能表达吗?难道都得像蔡英文那样低眉顺眼有些人才觉得“有涵养”“有理性”吗?

退一步说,就算胡先生主张“伴飞”“驱离”“击落”就不可以吗?面对佩洛西事件怎么办的问题,网络上就只能出现一种声音吗?作为退了休的民间人士就不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吗?其实,攻击胡锡进的声音后面我总感到有一个潜台词:怕把中美关系弄得更坏,这个潜台词背后更有一个深沉逻辑是中美关系变坏是中国的责任。特朗普发起对话贸易战那会儿,网络上就充斥着责怪中国没有继续“韬光养晦”的声音。攻击胡先生的人似乎比胡先生更愤怒地说:居然敢主张直接攻击美国政府三当家的座机,这还了得!中美真打起来,美国有那么多帮手,中国孤军奋战,打得赢吗?

中国军方没有伴飞、驱离,更没有击落,而是逼佩洛西绕了一个大圈子,躲着中国划定的演习空域。这事实已经表示佩洛西是怕死的,她是趁夜偷偷摸摸溜进台北的,中国的反应是有效果的。加上中国军方接着展开了围岛演训,对域外势力和岛内台独势力的震慑效果大家都看到了,愤怒的中国人民的气也顺了许多。不过攻击胡先生的舆论并未消停,这种攻击好像变成了一些人表演“理性”“涵养”“有战略智慧”的角斗场。

二.胡先生与和服女孩

近日一女孩穿和服在苏州淮海街街头拍照,被警察以寻衅滋事带走事件,胡先生又发了一则微头条,引发的争论又几乎盖过了和服事件本身。这次,我并不完全赞同胡先生的意见了。

胡先生自己都说:“我们看到的视频很短,拍摄的画面也不全,说话人到底是谁看不清楚。当时的环境是什么样,也不清楚。”既然信息如此不充分,胡先生也未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去核实真相,为啥就认定:“警察仅仅因为女孩穿和服,就将其强制带走”呢?虽然胡先生用了“如果”一词,但从后文的论述和产生的效果看,胡先生其实已经认定这不是“如果”,而是事实。不然如何有“中国开放的城市里不应该容不下一身和服”这样的定论式的见解呢?

视频是穿和服的女孩发的,谁可以保证这段视频为未经过剪辑呢?如果在因女孩穿和服引发群众非议的过程中真发生了貌似“寻衅滋事”的情况呢?又有群众报警,警察履行职责去回应群众报警,“和服女孩”确实是事件的引发人,警察带她到警局做进一步调查,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容不下一身和服”嘛!也不意味着警察认定女孩违法嘛!况且,警方并未发布什么结论性的东西,没有对女孩的行为定性嘛!带到警局了解情况,就算对当事人有批评教育,也不可以吗?怎么警察回应群众报警却惹了一身不是呢?胡先生不也说:“但是有人要穿和服时,我劝他们一定要注意周围环境,防止引起周围人不悦,更要尽量避免自己成为不必要的争议中心。尊重多数人的感受,这总不是错的。”焉知警察不是如胡先生这般耐心地劝说了女孩几个小时呢?

胡先生这么一带节奏,今后我们的警察同志如何履行职责呢?况且还据此给“开放城市”扣上“容不下一身和服”的帽子,岂不把舆情推得更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到底该如何对此类事件发声?

当然不能因为穿和服就对女孩的动机定什么性,女孩不违法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中国人都有穿衣服的自由,只要符合文明规范,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不该有什么问题。

由于女孩发出视频的时间敏感,引发舆论对女孩的动机作出许多猜测,也不应该有什么问题。

按照网上传播的视频的拍摄角度看,不应该是女孩本人拍的,也就是说是“有心人”偷拍的。女孩10日穿和服拍照,14日晚才发出这视频到网络上。换句话说,女孩是在别人那里获得这段视频的,女孩得到视频后才发到网上。这样一来,是“有心人”教唆女孩发的视频呢还是女孩有意或无意发的呢?就给诸位网友留下了解读的空间。

第二天就是8.15,是日本宣布投降的日子。稍有历史感的中国人都会有此产生联想,这是一种民族情感的正常反应,对吧?由此,对女孩发视频或者“有心人”诱导女孩发视频进行定向解读便成了一件很符合逻辑的事情了,对吧?8月10日,路人对女孩的表现的反应也属于该逻辑自然运行的结果,对吧?当然,表示出某种情绪是可以的,达到看起来像“寻衅滋事”的情状是有些过了,对吧?按对“寻衅滋事”这个词的理解,现场是不是存在过激语言有导致肢体冲突的危险呢?

问题在于网络媒体该如何对待此类事件,如何善于从中发现积极因素,使得舆论导向有利于团结同时有利于明辨是非,使得事件向好的方面发展,最后达到于大家都有利的结果。

这件事的信息源主要是女孩的视频,而视频并不清晰,大致可以确定的是:女孩穿了和服;有民众因指责女孩的行为而发生争吵;争吵看起来像有人“寻衅滋事”,故被报警;警察回应了群众举报带走了女孩,几个小时后女孩走出了警局;女孩于14日晚在某网络媒体平台上发布了视频,引发了舆论。

女孩穿和服是没有过错,也许她拍照等活动的动作幅度较大,大到足以引起周围群众不满。群众在接近8.15这个时间点发现女孩穿和服有些张扬,或联想到近段时间发生的类似于南京玄奘寺事件的事件,以为女孩故意挑衅。积极解读群众反应,此反应说明群众的确没有忘掉国耻,如果毫无反应反而不正常了,只是不应过度到需要报警的程度,对吧?积极看待警察回应,说明警察重视群众报警,如果警察不理反而不正常了,对吧?

警察迅速了解到引发事件发生的最初原因并带走女孩做进一步调查是符合程序的,带走本身不应该解释成警察对女孩穿和服表态,对吧?积极解读警察行为,警察带走女孩才能最快平息群众情绪,控制事件恶化,这种事如果遇到别有用心的人拱火,很可能激化矛盾发生不测事件,因此警察的处置是理性的,对吧?为什么不猜测警察带走女孩是为了保护女孩呢?为什么不猜想警察会像胡先生那样劝诫女孩呢?警方没有公告处理意见,为什么不可以理解为警方觉得这件事真的性质并不恶劣,因处置及时也未酿成什么不可收拾的结局,对女孩劝诫劝诫就可以了呢?

可见,女孩穿和服事件,如果舆论多找事件的积极因素,就不致于发酵成舆论风波,导致两种意见对立和撕裂。

四.对舆论发酵本身的质疑

这件并不大的事为什么这么容易在舆论场发酵的问题倒是应该引发我们思考和质疑。

为什么事情已经波澜不惊地处理了却还要发这么个视频呢?

为什么人们不问视频是女孩自己发的还是有人怂恿发的或者有人以女孩的名义代发的呢?

为什么要在8.15这个敏感的时间点发视频呢?

为什么有人非要从消极的角度使劲地解读事件的各当事方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事件的舆论热度超过8.15引发的舆论热度的现象呢?

为什么不思考是否有人就是想让舆论发酵呢?

这一连串的为什么?我们的媒体人倒是应该好好地反思才对!应该理性的质疑才对!

有些事该穷追猛打得却很快偃旗息鼓,比如日本往太平洋倾倒核污染水,比如美英向澳大利亚扩散核武器,比如毒教材事件等等。而对这些事实模凌两可,完全可以息事宁人的事件造如此大的风波,真的不可理解。

从舆论发酵的情况看,很像有人故意往“爱国还是不爱国”的话题上引,想用这类话题消解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故意把“爱国”说成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记得网媒上至今热度不减的一个词“爱国贼”,这词真的不好!如果有人假爱国真卖国、那就用是事实揭穿他就行了。发明这个词,很容易被恨国党利用来打击所有真爱国的人,好像爱国跟做贼式的,中国大陆这舆论环境不太像台湾岛了吗?

其实,在日本也发生过网民攻击穿汉服的女孩的事,是不是形成了这么大的舆论风波不清楚。又比如美国,只因为长了一张中国人的脸就可能被直接攻击,那可是直接用枪攻击啊!为什么没有中国媒体人要求美国人理性呢?为什么没有中国媒体人批评美国的“爱国贼”呢?

当然,我不认为胡先生是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比如利用在环球时报获得的知名度通过这类发言进一步扩大粉圈),只是一种正常的媒体人发声。只是借此劝劝胡先生先做一些调查研究,以免引起像我这样善意的误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牟林,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新的一年,祝愿大家携起手来、战胜疫情、遏制霸权,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