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潘璐 实习记者 王潇艺

8月17日晚,重庆涪陵区城区周边突发山火。目前,山火已得到有效控制,无人员伤亡,过火面积和起火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秋已过,刚刚送走39℃夏天的重庆人民等来的是升级版的持续晴热高温。据中国气象台消息,8月18日下午,重庆北碚国家气象站气温升至45℃,这是本轮高温国家观测站出现的最高气温记录。

而在中国北方,多地早晚天气已经转凉,人们翻出了长袖长裤迎接初秋。“空调夏天也就用了四五天,现在晚上都要关窗盖棉被了。”一位来自辽宁的网友在微博上感慨。

一边是火辣辣的太阳和高温新纪录,一边是开了不到一周的空调和凉爽的秋雨。南北方天气差异有多大?这一话题也在社交平台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小时新闻记者连线了两位分别位于重庆和哈尔滨的市民,聊聊他们在这个夏天的感受。

40℃+高温持续大半月,不是“烧烤”就是“焖蒸”

“上厕所用纸,一张擦屁股,剩下的都拿来擦汗,真是一点不夸张。”住在重庆市江北区的叶钦云(化名)在采访中告诉小时新闻记者。8月18日,重庆的最高温度达到43℃,叶钦云在滚烫的手机上查看未来十天的气温,仍是一片绝望的深红。“以往最高都没到40℃,今年都立秋了,体感温度还有50℃左右,太热了。”她在电话里感叹。

这是叶钦云在重庆生长的20多年里最热的一个夏天。“7月份就开始热了,但当时热两天下场雨,还好一点,八月份以来简直热得离谱,也不下雨。”叶钦云给小时新闻记者看了重庆下午三点左右的街道,空无一人,“现在还在路上的都是洒水车。”她告诉记者,为了节约用电,重庆的部分工厂也已经停工了。

叶钦云原本听说近期可能会有人工降雨,但因为重庆的天空一丝云也没有,不满足人工降雨的条件,她已经大半个月没见着雨水了。现在重庆老人们的纳凉场所也换到了轻轨站和防空洞,“那里头凉快啊,在外面走十几秒,露在外面的腿就晒得刺痛。”

据报道,受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影响,重庆全市51条河流断流,24座水库干涸。上周末,叶钦云和家人一同去漂流,往年夏天都要等师傅把漂到下游的船拖上来几波才能等到坐船,今年的售票大厅却有些冷清。叶钦云还没到景点就开始心慌——下游的溪水全都干涸了。询问售票人员后才知道,因为天气酷热,场地里没有水,只能每天早上10点靠上头的水库开闸放水,才能让游客体验到漂流项目。“从十点玩到十一点,戴着安全帽,穿着防晒冰袖,我的脖子和手还是晒伤了。”

七月底的时候,朋友邀请叶钦云去欢乐谷玩耍,当时重庆的气温已经有39℃了。“坐在室外的器材上,和坐在铁板烧上一样的,不到五分钟背心到裤衩全湿透。”叶钦云形容这个天气在太阳底下是“烧烤”,在树荫下阴凉处是“焖蒸”,不像云南,太阳底下热,树荫底下就凉快了。出门一个小时不到,叶钦云还没玩几个项目,自己先中暑了。

人难受,动植物也难受。叶钦云养在家中阳台上的富贵竹和虎皮兰在今年夏天全部晒枯了。她上班的时候,养的猫一般就在有空调余温的背阴房间里待着,偶尔带它出门,刚从家里走到地下室,猫就被热得不停哈气,得对着空调出风口吹几下才会好转。

原本重庆的室外火锅是夏季的热门打卡项目,但叶钦云告诉小时新闻记者,今年来重庆的游客比往年少了些,景点也不怎么拥挤。“除非特别特别辣的东西,或者提前做好放冰箱冰好的冰稀饭才吃得下去,不然什么东西都吃着没味。”叶钦云开玩笑说,这个天气,她不相信重庆还有人能保持一个好胃口。

夏季短、入秋快,东北或成老人避暑胜地

张建国(化名)居住在黑龙江哈尔滨。今年,在南方许多城市陷入极端热浪、屡屡打破高温纪录时,他度过的只不过是一个对北方人来说再平凡不过的夏天,整体气温也和往年没什么差别。

哈尔滨的夏天,最热的日子只持续一个星期左右,最高温度仅30℃出头。空调——这一南方人的避暑利器在哈尔滨的家庭中甚至很少见。张建国说:“只有在最热的那一周需要空调,也就白天在单位开一下。晚上回到家,开着窗吹着风就够了。”

最热的那一周,哈尔滨人的避暑方式还有很多。或者,借着晚风,去松花江上散散步,大爷们则会跳到江中去游游泳,快活潇洒;又或者,在周末,带上家人去泡泡温泉,用这种类似“以毒攻毒”的方式发完汗后,反而觉得舒爽许多。

北方的秋天来得比南方迅速许多。张建国说:“很神奇的,每年立秋那天,天气就会唰地一下凉下来。”立秋后,甚至一场毛毛小雨,也能给人带来凉意。这几天,黑龙江许多地区一直在下暴雨,张建国甚至估计省内大片的经济作物会需要一些御寒措施,而在靠近俄罗斯边界的地方,目前,老人们已经在夜晚穿上了线衣线裤。

南北气温差异不仅仅是网友之间的调侃。张建国在某国企部门任职,负责养老方面的一些工作。最近几天,他和同事们正在联合西部一些省市,洽谈一个“旅居养老”的项目。他们的大致设想是,在炎热的夏季,将重庆、云南、湖南等西南部省市的老人接到哈尔滨、漠河等地去度过夏天,而在寒冷的冬季,将东北的一些老人送去更温暖的南方地区。这些年来,东北人去南方过冬逐渐成为趋势,张建国笑称,或许这将成为两地老人们度过极端天气的一种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