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个日夜,他们片刻不歇;多少个生命,从他们手中获得新生。

敬畏生命,他们坚定救死扶伤的信念;大爱无疆,他们“追光”与病魔交锋。

坚守抗疫最前线和疾病防治第一线,守护无数人的健康,他们是最美的那道风景。8月19日第五个“中国医师节”来临,湖南省卫健委发布湖南省2022年“最美医生”名单。罗令、汤伟,赖燕......40个名单,40颗赤诚之心,他们都是当无愧的最美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罗令将自己绑在手术床上,体会病人手术时的感受。)

三湘都市报8月18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李琪 实习生 孙昕 通讯员 李珊)领口扯出几根线,紫色的衣角被洗得发白,这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创伤骨科专科主任罗令常穿的手术服。8月17日,医院的钟表跳向零点之后,他才脱下手术服,摘下帽子和口罩,擦了擦汗,准备下班。

这是罗令的工作常态。早上七时半到达病房,查完房便投身手术室,等出来时经常已经是夜幕降临,外面刮风下雨,他毫无感知。

作为一名创伤骨科专家,曾为无数车祸、坍塌等伤者救治,罗令和他的同事,被称为“修身体”的人。“医学不只是工作,医学是一门有温度的事业。我们医生经常是把自己的生命化为一点一滴,让其他人获得健康,我觉得很值得。”8月18日,湖南省卫健委发布公告,罗令获得湖南省2022“最美医生”。

“我们的5个通宵,换她50多年健康行走”

今年4月的一个凌晨,湘雅三医院门诊楼早已经安静,手术室门口却有着匆匆脚步声。

里面即将开展一台手术,患者是一个外伤导致双腿濒临截肢的女孩。患者左腿的胫前动脉、腓动脉“没了”,胫后动脉到踝关节平面也没有血供,可以说“一条血管都没了”。要命的风险还有很多,比如组织继发性坏死、横纹肌溶解和骨筋膜室综合征。

“经初步会诊,必须要立马处理,最好是截肢。因为如果强行保腿,搞不好命都保丢了。”截肢虽然能保命,但也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罗令看着病床上年轻的姑娘,想着她以后没了腿的生活,心疼惋惜。

“腿没有了,这一辈子怎么过?”罗令苦苦思考,寻找生机,决定为这条年轻的生命一搏。他的计划,是从患者身体其他部分取血管、取神经,种植到腿部,等待这些组织恢复功能。

神经有了反应、血管也慢慢通了......经历了8次手术,罗令和同事不休不眠熬了5个通宵,女孩的腿终于保住了,生命危险的警报也解除。

“她还有大好的人生,用我们5个通宵,换她的50多年健康行走,你说值不值?”8月17日,在医院住了3个多月的女孩,已经在医护的陪伴下,开始慢慢行走。

“我们取神经、血管、肌肉这些组织时,不能从她肚子上取,因为她以后要生宝宝,会有影响;也不能从大腿取,她以后穿裙子不美观。所以从腋下取,这样最好。”为患者做最周全的打算,这就是罗令的医者仁心。

“看似救了一个人,其实是救了背后一个家庭”

目前,罗令治病的主攻方向为创伤骨科、手显微外科。主要治疗项目含四肢及骨盆髋臼骨折、脱位的治疗,手足畸形矫正,显微皮瓣、骨瓣修复,儿童骨折,骨髓炎的手术治疗等。

医学负责的方向不同,专属技能也就不同,有的是锦上添花,比如美容整形;罗令所负责的创伤骨科,则是雪中送炭。

对他来说,一台手术几个小时是平常,他的团队每个手术日平均工作15小时,最长的一次长达22小时。

“这对于我们的智力、体力、耐力都是挑战。”为了一台手术,“罗令们”往往不吃午饭,降低喝水频率,以减少上洗手间等不必要的时间,尽量一口气做完手术,缩短病人伤口的暴露时间。

碰到放射性手术,罗令会和他的团队需要穿着铅衣做手术。二十多斤重的铅衣不断给身体增加负担,一天手术做下来,基本上要换两次衣服,全身都被汗浸透。

“年轻的时候,我总会问自己,为什么要选择学医?但时间慢慢长了后,我感悟到了其中的意义,医生看着只是救了一个人,其实是救了背后一个家庭。”怀揣着这样的信念,罗令坚持攻克各种复杂的骨折、断肢再植、矫形手术。2021年9月,罗令团队与手术室团队合作,运用机器人辅助成功完成一例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粉碎性骨折的保髋治疗,经文献检索,这是国际上首次将机器人技术运用到带蒂髂骨瓣移植术,为年轻的患者带去福音。

“医学是一种有温度的事业”

年近半百,回首行医路,罗令愈加理解医学的神圣,健康的重要,生命的可贵;愈加有如履薄冰之感,面对病情不敢有丝毫懈怠;愈加有恻隐怜悯之心,不能让罹咎苦难的患者雪上加霜。

“医学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一种有温度的事业。”罗令常以有温度的医生来要求自己,作为医生重要的是起死回生的技艺,更重要的是对病人发自灵魂深处的善良。一声声感谢,一句句“我已康复”,每一台手术成功完成,每一份生命被成功挽救,这都是罗令多年来走下去的动力。

罗令的书包里总装着一本素描本,这是他的手术图文笔记。上面密密麻麻画满了各种手术的术前实施图,也有术后反思图,这是他为医术事业留下的“智慧结晶”。

罗令常常告诫自己,做一万台手术哪怕失败了一台,失败率虽然只有万分之一。但对患者来说,却是无比残酷的百分之百失败。作为医生,要全力去追求每一次治疗的“完美”。

(一审:黄娟 二审:彭治国 三审:周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