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对 于全球范围内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来说,目前仿佛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市场弥漫着各种各样不同 的声音,让很多投资者陷入了迷茫。 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其中的分歧和焦虑。

第一,美国通过了《芯片与科学法案》(以下简称《芯片法案》),但美国股市的芯片股却反遭集体大跌。

共有1054页的《芯片法案》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向半导体行业提供约527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以鼓励企业在美国研发和制造芯片,以及为企业提供25%的投资税抵免;二是在未来几年提供约2000亿美元的科研经费支持,主要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

按理说这一法案对于美国芯片企业来说是利好,特别是顶尖企业英特尔和高通,但在《芯片法案》通过的当天,费城半导体指数收跌4.57%,拉姆研究、迈威尔科技、应用材料下跌超过7%,格芯、ASML下跌超5%,英伟达跌3.97%。

为什么出利好还跌,因为市场变小了。《芯片法案》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规定,就是限制顶尖技术输出,比如限制14纳米以下芯片技术输出,这样一来虽然卡了不少追赶者的脖子,但也让很多美国顶尖科技企业丢掉了市场,不得不在美国本土集体“内卷”。

也就是说,《芯片法案》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在扼制市场空间的同时,其实也扼杀了技术竞争,延缓了行业整体进步的步伐。

第二,在各行各业特别是电动智能汽车产业依旧“缺芯”的情况下,市场却出现了“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开始走下坡路”的声音。

最近有消息称,由于微软、谷歌等半导体需求企业前期动态随机存储芯片(DRAM)库存较为充足,加之全球经济不景气,预计将减少半导体产品采购,市场预期也较为悲观,认为半导体行业开始迎来10年来最恶劣的局面。

从7月以来,市场端陆续传出半导体供应链大幅“砍单”的消息,涉及三星、LG、戴尔、台积电等头部大厂,覆盖了驱动IC、TDDI(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PMIC(集成电源管理电路)、MCU(微型控制器)等关键芯片与元件。

这其实也很好地解释了第一个问题,即如果美国在高端技术限制输出,下游的市场需求可能会萎缩,反过来就会影响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景气度。

第三,上周中芯国际交出了一份“创纪录”的半年报。

中芯国际第二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9.03亿美元,环比增长3.3%、同比增长41.6%;实现毛利7.51亿美元,环比持平、同比增长85.3%。

按理来说这份半年报是很不错的,但有市场人士指出,公司归母净利润5.14亿美元,同比减少25.22%,剔除第二季度新工厂试经营相关开支增加,及新冠疫情防控成本增加使得公司经营开支增加以外,市场需求下降将影响中芯国际未来的市场估值。

这一忧虑其实也是中芯国际在第三季度展望中透露出的担忧,其预计季度收入环比增长0%至2%,毛利率介于38%至40%的范围内。

公司在报告中指出,“(半导体行业)这一轮周期调整至少要持续到明年上半年”。作为行业排名前三的企业,中芯国际的观点似乎比较有代表性。

编辑|梅婧 校检|袁钢审核|秦川

本文为|金融投资报jrtzb028(微信号)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金妹儿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

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违者必究

联系金妹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112018000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112018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