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红红~

都说“一二年级不相上下,三四年级开始分化,五六年级天上地下”。以前有人跟表姐说这话,表姐总是嗤之以鼻。直到连续两年都是班上第1名的侄女,进入三年级后成绩开始下滑,上四年级后更是一路滑到20名开外,表姐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想不明白,自家孩子向来优秀,基础也好,就算再怎么不成器,也不应该像坐滑滑梯一样越学越回去啊?照这样下去,别说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就是普通中学也不占优势,还怎么考985、211?

表姐急得团团转,一边买了大量习题逼侄女刷题,一边四处打听靠谱的补习班,精力花了不少,侄女的学习却一点起色都没有,红红看不下去了,建议表姐:班主任最了解孩子,不如去请教一下。

成绩拔尖的孩子,都有1个共同特征

班主任老师说,确实有很多孩子,低年级成绩优异,一到三年级就开始下坡,学习跟不上,这是典型的“三年级现象”,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毁了整个小学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出现“三年级现象”的原因,主要有3点:

学科难度

一二年级阶段,主学科就是语文、数学,知识偏基础,语文就学拼音、字词,数学就学加减法,很多基础好的孩子都不用怎么花精力就能拿到满分。

三年级开始,学科难度明显增加,不仅新增了英语、科学等学科,就连原本的语数也增加了难度:语文出现作文;数学增加乘除法、分数。

可以说,三年级一年要掌握的知识量,比一二年级两年的都多,学习难度可想而知。

学习积极性

一二年级还是不懂事的小孩子,学习积极性差,老师会天天守在教室里,不断催促、指导,逼着孩子学习,是典型的“抱着学”,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只要顺着老师往前走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年级开始,老师的教学任务加重,孩子们也有了考试压力。老师没有那么多精力再围着学生转圈,很多事都需要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

没有老师逼着向前的动力,如果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还等老师一点一点推,学习成绩下滑是必然的事。

学习习惯

一二年级时,老师更注重课堂纪律,要掌握的东西也很基础,孩子只需要遵守纪律、带着脑子听、课后重复机械记忆,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就可以了。

而从三年级开始,学习的灵活性增强,孩子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会动脑、学着寻找最优解、懂得取舍。

就拿记笔记来说,如果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分不清主次,只会埋头苦记,很可能课上记了一大篇,做题还是会卡壳,甚至连破题都不会。

班主任老师说,容易出现“三年级现象”的孩子,归根结底,就是那些学习死板、思维僵化的孩子,因为他们思考深度不够,学东西不懂联想和变通,不会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自己的知识网。因此,随着年级增长,会越学越吃力。

反之,那些越到高年级,成绩越拔尖、学习越轻松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拥有极强的思维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培养思维能力:方法用对,事半功倍

老师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想象力、判断力等,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并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

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学习效率高不高,主要就取决于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要想使孩子更聪明、更有智慧,刷题、补课都没用,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进行刻意练习,培养思维能力

针对侄女的情况,班主任推荐表姐选择合适的资料给侄女做思维训练,老师说,班上很多家长都是这么做的,效果特别好。

选择书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与小学课本知识同步,涵盖课堂内外,内容丰富

思维训练书要以小学阶段课本知识为蓝本,内容涵盖了小学各科的知识。除此之外,还新增了有趣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大大拓宽了孩子的学科知识范围,启发孩子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孩子一听就会,一看就懂,既增加了知识,又增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趣味性强,吸引孩子积极动脑

书籍注意趣味性强,符合小学生既渴望获得知识,又对有趣的东西充满好奇心的认知特点,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到一起,让孩子越玩越感兴趣,引导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积极动脑,让思维更加活跃。

让孩子尝试之后,再带着问题去思考,接受度好,学起来也更灵活。

除此之外,还有孩子们最爱的数独游戏、闯关游戏、迷宫游戏等,通过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孩子在游戏中拓展思维、积极思考。

多角度、多方向锻炼孩子的思维力

经典的思维游戏,包括图形观察、智力挑战、趣味闯关、创意发散和数独进阶5个主题,让孩子的逻辑思维、发散性思维等在不同的游戏中获得进一步锻炼和完善,让孩子越学越想学。

既拓展了孩子的阅读量又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同时,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分析想象力和判断推理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

人脑在10岁之前发育速度最快,12岁时基本趋于成熟,而6-13岁是逻辑思维训练的黄金期,孩子在这个阶段习得的思考方式、学习习惯,将贯穿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甚至直接影响着初中、高中的学习成绩。

孩子学习的时间就那么几年,与其耗在刷题、补习班,把亲子关系搞得糟糕又紧张,不如早早教给孩子一套更高效、更有用的思维方法。

毕竟,我们只能陪孩子一阵子,思维方式却能陪孩子一辈子,还能让他走得更高、更远、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