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

作者 | 塞尔达

中芯国际又走到了命运的关口。

今年年初,中芯国际董事长高永岗在致股东的信中提到:

面对疫情演变、复杂的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产业动态,2022年依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事实上,2022年,无论是中芯国际还是整个中国芯片行业,都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份。

7月底,市场传出美国拟扩大对华芯片技术出口管制的消息;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芯片法案,实质上要求芯片企业在中美两国之间“选边站”。

外部环境日趋严峻之际,中芯国际的管理层动荡依然没有平息。

8月11日晚间,中芯国际公告称,现任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赵海军将辞任执行董事职务,10个月前,技术大牛蒋尚义和梁孟松亦同时辞去执行董事职位。

同日,中芯国际发布了二季度成绩单。

在业绩交流会上,赵海军表示,全球经济宏观周期、半导体市场进入下行周期,给市场带来恐慌情绪和不确定性,部分产业链甚至出现“速冻急停”的极端反应。

内忧外患加上行业周期下行,作为中国突破芯片困局的最大希望,中芯国际能否挺过一系列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错的成绩单

8月11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港股公告称,今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03亿美元,同比增长41.6%;毛利率39.4%,去年同期为30.1%;归母净利润为5.14亿美元,同比下跌25.2%。

中芯国际二季度业绩

除了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合同负债的情况也反中芯国际订单预收款情况良好。

今年二季度,中芯国际合同负债为20.76亿美元,比一季度增加了5亿美元,环比增长32%。

二季度合同负债相比一季度大幅增加

据中芯国际2021年年报,2020年、2021年年末合同负债分别为12.97亿和66.7亿人民币,按美元汇率调整后分别为1.92亿和9.85亿美元。当中,预收货款占合同负债的绝大比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和2021年年末合同负债

按中芯国际今年二季度的20.76亿美元合同负债计算,该数据是2021年末的2.1倍,是2020年末的10.8倍。

对于合同负债大幅增加,赵海军表示:

“签订长约预交款的都是公司认为非常有潜力发展为行业龙头的客户或者是现在行业的龙头。长期合作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操作方式,可以锁定未来部分的价钱和产能,这样未来发展产能就不会有太大的风险。长约预交款部分执行得非常好。”

但与此同时,净利润大幅下滑也引起关注。

从报表上看,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去年同期处置子公司获得2.31亿美元收益,今年二季度并没有类似收益;

研发费用由1.43亿美元增加至1.87亿美元,同比增加31.1%;

一般及行政费用由0.51亿美元增加至1.19亿美元,同比增加133%。

中芯国际解释称,上述变动主要由于第二季度新厂试经营相关的费用增加,及疫情防控成本增加所致。

二季度财务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摊销折旧由去年同期的4.61亿美元大幅上升至5.57亿美元,同比增加20.7%。

折旧的增加可能与中芯国际近年的扩产决策相关,中芯国际不止一次提及要在2025年之前产能翻倍。

早在今年年初的业绩说明会,就有投资者询问中芯国际产能扩张带来的折旧压力。

年初业绩交流会,投资者关注折旧问题

赵海军对此表示,“2020年以后,中芯国际的折旧额上升非常快,今年折旧已经超过20亿美金,后续的这些资本开支是一定都会转化成折旧,所以我们的折旧增长幅度要与我们的销售收入的增长和毛利的承受力相结合的,应避免折旧给公司的盈利造成一个巨大的波动。”

此外,今年二季度,中芯国际的收入和毛利率均略超指引。

此前,中芯国际二季度收入指引为环比增幅为1%至3%,毛利率在37%至39%范围内,而二季度实际情况为收入实现3.3%的环比增幅,毛利率为39.4%。

今年以来,中芯国际的毛利率相比过去大幅提高。

过去五年,中芯国际毛利率大部分时间在30%以下,而今年前两个季度毛利率分别为40.7%和39.4%。

过去五年,中芯国际毛利率并不高

当然,即使毛利率大幅提高,距离芯片巨头还是有不少差距。

以台积电为例,据2022年中报,台积电毛利率高达57%,近五年毛利率基本上维持在50%左右。

如果把毛利率看作产品技术溢价的一个反映,由此可以看出,中芯国际距离一流芯片企业还有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五年,台积电毛利率维持在50%左右

据应用分类,今年二季度,中芯国际智能手机收入占比为25.4%,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智能家居收入占比为16.2%,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消费电子收入占比为23.8%,同比减少1.3个百分点;其他应用收入占比为34.6%,同比增加3.7个百分点。

中芯国际业务分类

对于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业务占比下滑,中芯国际表示,应用领域出现结构性分化,智能手机仍在消化库存,消费电子需求疲软

赵海军认为全球经济宏观周期、半导体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双重周期的叠加给市场带来恐慌情绪和不确定性,部分产业链甚至出现“速冻急停”的极端反应

对于本轮周期的调整时长,赵海军预计至少要持续到2023年上半年,何时结束还要看宏观走势、消费端需求恢复节奏,以及行业去库存的情况。

不过,在近期调研中,中芯国际展现出乐观的态度,表示将长期看好国内的芯片代工行业发展,未来会保持长期产能扩充计划。

目前,中芯国际的收入主要来自国内。今年二季度,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贡献的收入占比为69.4%,同比提高6.5%;而北美洲、欧洲及亚洲的收入同比都在下滑。

董事会动荡

8月11日晚间,中芯国际公告称,赵海军将辞任执行董事职务,专注履行联合首席执行官的职责。

早在10个月前,中芯国际就因蒋尚义和梁孟松同时辞去执行董事而引起热议。

赵海军的辞任意味着中芯国际的动荡仍未平息。

时间回到2021年11月11日,中芯国际公告称,蒋尚义辞任公司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成员职务,该决定自当日生效。

彼时,蒋尚义刚上任不够一年。

中芯国际在公告中解释称,蒋尚义辞任是因为“希望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蒋尚义已确认其与董事会并无意见分歧。

然而,今年3月,蒋尚义在接受美国媒体访谈时表示,加入中芯国际是个错误决定,也是一生中做过愚蠢的事情之一。

蒋尚义在半导体领域有超过40年工作经验,在业界被尊称为“蒋爸”。

1997年,蒋尚义进入全球最大的纯晶圆代工厂台积电,主管研发,牵头了0.25um(微米)至16nm(纳米)FinFET等十个关键节点的研发,使台积电的行业地位从技术跟随者发展为技术引领者。

事实上,蒋尚义刚上任时就引发了人事动荡。

2020年12月15日,中芯国际引入蒋尚义做二把手时,主管研发的梁孟松向董事会提出辞职。

梁孟松于2017年10月入职,是台积电老将,中芯国际技术骨干之一。

有分析认为,资本市场对中芯国际的改观,转折点之一就是梁孟松从三星转投中芯国际。

据媒体报道,在中芯国际内部,梁孟松和董事长周子学、联席CEO赵海军不和是公开的秘密。

不过,在中芯国际的挽留下,梁孟松最终留在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在2021年5月的股权激励草案中显示,授予梁孟松40万股A股股票;此外,据财报信息,中芯国际还向梁孟松赠予了一套价值2250万元的住房。

公告蒋尚义离任当天,中芯国际同时发公告称,梁孟松为了专注履行联席CEO的职务,将辞任董事职务。

没有想到,10个月后,赵海军以同样理由辞去董事职务。

此外,加上2022年3月周子学辞去中芯国际董事长兼执行董事,现在公司董事会仅高永岗担任执行董事。

分析认为,中芯国际董事会的动荡与其战略选择有关。

去年的缺芯潮中,中芯国际从先进制程研发迅速往成熟制程扩产,导致众多技术专家由董事会“隐身”。

当然,中芯国际没有回应董事会动荡事项,也无法预测何时能平息。

然而,更大的挑战来了。

外部压力

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芯片法案》,对芯片与科技行业进行补贴。

《芯片法案》特别提到中国,要求受补贴的实体如果与中国等“受关注的国外实体”有实质性的半导体产能扩大的重要交易计划(成熟制程除外),须向美国商务部通报,美国商务部有权收回补贴。

有分析认为,这实质上要求芯片企业在中美两国之间“选边站”。

除了通过用补贴拉拢企业站队,美国还加码出口管制手段。

7月27日,美国芯片设备厂商泛林半导体主席在财报会上证实,近日已收到美国政府通知,要求对华技术出口管制范围从10纳米以下扩大至14纳米以下。

即便中国是泛林第一大市场,贡献了超过三成的总营收,泛林还是准备完全遵守美国政府的上述通知。

短期内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芯国际,因为它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一家采用14纳米工艺的晶圆制造厂。

有业内人士认为,不同于过去的实体清单,美国若出台这样的新管制政策,相当于把管制从个别企业拓宽到整个中国——在华进行生产的相关机台都会受到影响。

上述人士特别指出,很多芯片的生产设备都是跨节点的,例如现在28纳米的新机台,基本上都能支持14纳米工艺,所以,如果对14纳米机台进行管制,28纳米的机台恐也受波及。

公开信息显示,28纳米是当前应用广泛的成熟制程,中芯国际近年来扩产了不少28纳米产线。

除了单边管制,据韩国媒体报道,美国还试图拉拢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组成 “供应链闭环”,将中国大陆排除在外。

如果供应链闭环形成,大陆半导体产业将从材料、设备到设计、制造、封测全面受限,几乎只能依靠自身力量从零开始。

目前,中国半导体供应链严重依赖海外,尤其是EDA/光刻机等关键环节。

尽管中国开始走上国产化道路,集中力量建设自有供应链,但仍然需要一段时间。

据财新报道,一名美国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在2021年5月曾表示,如果中国要从软件、设备到材料,全部做到国产自主可控,40纳米产线要两到三年,28纳米产线可能要五年。

此外,《芯片法案》的潜在影响还包括对国外人才的吸纳。

赵海军辞任董事当天,独立非执行董事William Tudor Brown亦同时离职。

资料显示,Brown先生自2013年起担任中芯国际独立非执行董事至今已有9年,曾任Arm首席营运官及总裁。

对于Brown辞职的原因,市场就猜测是和“国际分歧”甚至是《芯片法案》有关。

在Brown宣布离任的社交媒体发文下,半导体设备公司Lam Research的董事Andrew Li评论问道:“是国际分歧让你从中芯国际离开吗?”

图源:半导体产业纵横

分析认为,在美国《芯片法案》影响下,Brown不会是最后一个离开中国的美国企业家。

不得不说,中芯国际这一路走来风雨不断。早在2020年9月就曾被美国施加出口限制,市值在3个月内蒸发3100亿元,同年12月被美国列入华为同款的制裁名单。

如今再次面临来自美国的封锁压力,而且还要顶住宏观经济与行业周期的双重下行压力,中芯国际的国产芯片崛起之路注定更难走了。

参考资料:

1.财新《上任不到一年,蒋尚义离职中芯国际》

2.财新《全球半导体开启军备竞赛,中国突围危中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