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大部分起病于4~10岁,男生比较常见。到目前为止,病因还不清楚,儿童受惊或精神紧张往往是发病的诱因。面部肌肉或肢体肌肉在发病后反复抽动。有些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抽搐部位增加,出现各种奇怪的复杂抽搐,表现为冲动触摸、刺、踢、跪、行走旋转等,他们无法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抽搐不容易被父母发现,比如胃抽搐。有的患者以发声抽动为首发症状,发出各种有音节或无音节的叫声和不合适的句子,往往是重复刻板的脏话(骂人的话)。研究表明,至少30%的儿童抽动症患有污秽语症。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模仿和重复语言、强迫行动或猥亵行为。有些孩子还伴有遗尿、夜惊、口吃等症状。

临床观察发现,抽动症儿童大多敏感、害羞、不合群、兴奋、兴奋。治疗儿童抽动症应坚持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并重的原则。强调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减轻儿童的心理和身体疼痛。目前认为症状较轻的可以自行缓解,一般不需要服药。如果症状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孩子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症状。在长期服药的同时,适当的心理干预和家庭治疗可以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对儿童的危害。

家庭治疗,父母的配合,对儿童抽动症的缓解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平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当孩子抽动时,父母应保持冷静,理解孩子。

不要责怪和控制孩子,因为越责怪,越强迫他越紧张,抽搐不仅不能控制,而且会越频繁,孩子会逐渐变得胆小,自卑。父母可以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

2、避免不利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

在家庭中保持和谐的氛围,任何不良的视觉和听觉刺激都会加重或重复疾病。所以要避免看激烈的枪战片、武打片、动画片、恐怖片和小说,控制孩子看电视和玩游戏的时间。

3、帮助孩子消除紧张和恐惧。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他们的病可以治好,不要太担心;抽搐是由疾病引起的,不要太自卑,配合医生的治疗,建立克服疾病的信心;积极与学生沟通,参与集体活动,增强信心,克服自卑。

4、预防过度疲劳和紧张,预防感冒和各种身体疾病。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早睡早起,积极锻炼。

5、家长应多联系学校,与老师沟通。

让老师更爱孩子,提醒学生不要因为孩子奇怪的动作而笑、嘲笑、看不起。当孩子的学习和行为发生变化时,老师应该及时鼓励他们。通过医生、家庭和学校的有效工作,孩子们将身心健康地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