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1200万,2021年出生人口仅为1062万,再创历史新低。

根据卫健委的预测,在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总量将开始下滑。

以历史经验来看,在现代国家中,一旦总人口开始下滑,似乎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扭转人口下滑的趋势,最多只能减缓。

卫健委还介绍称,国内调查显示,导致生育率下降的首要因素,是婴幼儿无人照顾。

该调查发现,城市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家庭有托育需求,但对此方面的供给则明显不足,因此得出结论,导致生育率下降的首要因素,是婴幼儿无人照顾。

但这个结论,多多少少似乎不太符合逻辑。

按照正常的市场逻辑来说,如果需求端充足,那么供给端必然会跟上,以满足市场对于托育的需求,但现在的问题是,市场对托育需求的供给并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

难道市场失效了吗?

显然不对。

需求一方客观存在,为什么供给却没有跟上?仅仅以市场失效来解释,显然并不具备说服力。

我们以教培行业为例,父母对于教培的需求存在,因此在“双减”之前,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一直做得风生水起,为什么到了托育行业,需求仍然存在,供给反而消失了?

站在托育行业的角度来看,之所以跟不上市场需求,或许有以下几大痛点:

  1. 难以规范化、复制化
  2. 人工成本较高,一个大人不能同时兼顾几十个婴幼儿
  3. 安全风险较高
  4. 盈利困难

需求有了,供给端难以跟上,更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托育行业内部的原因,诸如市场不够成熟,父母没有更多的闲钱把资金用在孩子托育上。

换言之,托育需求是客观存,但真正影响托育产业化的,其实还是收入问题。

婴幼儿无人照顾,或许是导致生育率下降的首要因素,但这背后恰恰反映的还是赚钱和养家带娃难以平衡的痛点问题。

有些问题的答案其实早已经是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孩子出生谁来带的问题,再到全职带娃后的找工作问题,从就业、教育再到房子结婚,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年结婚,他能创造多少经济,就能为父母带来多少额外的经济负担。

因而,从宏观角度来看,保持每年的新生儿增长,就显得极其重要。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趋势下,卫健委等十七个部门在本周二公布了二十项鼓励生育的措施,涵盖教育、住房、就业、社保等方方面面。

在8月16日发布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包括优化生育休假制度、完善生育保险等相关社会保险制度、住房政策向多孩家庭倾斜、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鼓励实行居家办公、弹性上下班等灵活工作方式等20条指导意见。

《意见》还指出,要改善托儿服务,同时要求地方实施积极的生育支持措施,包括提供补贴、退税和更好的医疗保险,以及为年轻家庭提供教育、住房和就业支持。

除此之外,针对卫健委提出的“婴幼儿无人照顾,是导致生育率下降的首要因素”这一原则,所有省份还必须确保在年底前,为两到三岁的儿童提供足够的托儿所,以减少托儿服务的严重短缺。

自去年放开三胎后,此次针对鼓励生育的多部门联合措施,具体而又细节,覆盖广泛,可以说是至今为止最全的一份鼓励生育措施。

这份生育措施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很多人关心这次鼓励生育措施的影响如何,从短期来看,明后两年的出生人口数据应该就可以得到答案。

长期来看,人口下滑的总趋势可能难以阻挡,但我们可以做的,则是极力挽救生育率,延缓总人口下滑。

关于人口问题,不管你承不承认,你都会意识到随着人口的进一步下滑,因为人口不足尤其是劳动力人口不足引发的问题一定会越来越多。

社会问题、养老体系、医疗保健体系、房地产问题、乃至教育就业,都和人口问题息息相关,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口下滑是一个严峻且值得我们重视的大问题。

但具体到个人,尽管我们都承认人口很重要,但当你自己需要去承担养育二胎所带来的经济、精力不足时,你又常常会感受到,力不从心。

在谈到生育时,尤其是二胎时,以我自己的观察,反对最大的声音反而来自女性。

为什么女性不愿意生?

一方面是传统观念的“女主内,男主外”,很多女性在全职带娃后,在踏入职场则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窘迫,工作有时候不仅仅意味着能够带来收入,还是个体渴望“被承认”的需要,感受到自己的个人价值的有效渠道。

另一方面则是经济方面的问题。父母对小孩投资很多,如果生一个娃养到大学的成本是50万,那么两个就是100万,这还不算时间上的陪伴,仅仅是经济成本就已经如此之高,这让现代社会觉醒下的个体意识,和传统的集体家庭意识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冲突。

现代社会压力之大,很多成年人自己都还是个巨婴,喜欢在互联网上逃避现实中的自己,而让他们自己做父母,经济是一方面,心力交瘁也是一方面。

我的一位朋友曾找过我诉苦,她现在是一位妈妈,孩子已经三岁多了,平常是她妈妈在帮着带娃,她和老公则在外上班。

按照她自己的说法是:现在娃娃都跟我不亲,晚上睡觉都不跟我睡,有时候我明明晚上七点就可以下班的,但我宁愿在公司多玩一会手机,也不想回家去,老公天天回家也是玩手机,让他跟孩子培养感情,他说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有时候我甚至都会想把孩子“掐死”算了,我在想,我是不是心理出现问题了,是不是成了一个变态?

朋友只养了一个娃,还是朋友的妈妈在帮着带,但是朋友都有这样的想法,尽管我知道说想“掐死”孩子只是她自己内心的一种负面情绪而已,但这背后依然说明了一个问题:养娃在今天,不管是经济上还是精力上,成本都已经太高太高。

以个人悲观的预测来看,2022年的出生人口可能会跌破千万,又一次创造新低。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 2021年中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比2012年的1324万对,少了近一半
  • 2020年为 814 万对
  • 2019年为 947.1 万对
  • 2018年为 1013.9 万对
  • 2017年为 1063 万对
  • 2016年为 1143 万对
  • 2015年为 1225 万对
  • 2010-2014基本在1300多万对

短短十年时间,全国结婚的人少了近一半,加上疫情、疫苗接种、经济、高房价等原因,结婚的人数少了一半,作为影响出生人口的主力军新婚夫妻越来越少,不出意外的话,今年新生儿会下降到千万以下。

有意思的是,前几天我正好看了一部关于宣传计划生育的电影,名字叫做《甘泉村风波》,电影中有一段台词是这样说的:

这一个劲地生孩子,不是越生越穷吗?
这辈子穷,下辈子接着还是穷,这穷到啥时候是个头啊?

跟上时代的发展是困难的,80年代我们计划生育,提倡只生一个好,21世纪初加入WTO后,我们吃到了人口红利的机会,又一跃成为世界工厂。

如今,人口成了一个大问题,尽管它不是那么紧迫,但却又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一旦人口总量开始下滑,市场进入存量状态,这意味着内卷会愈演愈烈,自然就有人开始选择躺着。

躺着,其实和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又有异曲同工之妙。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司可以预测计划明年的收入增长指标,个人可以预测计划未来的收入曲线,我们可以计划煤矿生产量、计划发电量、甚至计划一部分经济指标,但唯独要想计划人口、计划生育,反而是最困难的。

人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很难通过“计划”把一大帮人的个人意志转移为宏观服务上来。

在众多的大问题之中,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一样多,人口不过是其中一个最重要但却不那么紧急的问题。

而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所要付出的困难以及能够达到的效果,可能会远超很多人的想象。

做大蛋糕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把人口做大。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