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五谷、五音、五彩……”这些含有“五”的词语你都了解吗?“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谷”就是稻(麻)、黍、稷、麦、菽;“五音”就是宫、商、角、徵、羽;“五彩”就是青、赤、黄、白、黑。

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些含有“五”的词语吧!

五行

“五行”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主要研究木、火、土、金、水的概念、特性和生克规律,并用于阐述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联系。

最早提出“五行”概念的著作是商周典籍《尚书·洪范》,原文写道: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该书阐述了五行的特性——水性滋润、下行,火性炎热、上升,木性生长、舒畅,金性肃降、收敛,土性生化、收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谷

“稻”也就是水稻,是产出大米的重要作物。“五谷”最初只有麻、没有稻,因为黄河流域曾是经济重心,后来经济重心南移,稻的地位才逐渐提升。

“黍”俗称“大黄米”或“软黄米”,和“稷”类似,但是黏性更大,常用于制作米糕和黄酒。

“稷”一般指小米或高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之一,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酒也是用稷酿造的。

“麦”一般指小麦,而不是大麦、燕麦和荞麦,前者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后三者种植规模较小。

“菽”是各种豆类作物的总称,有的版本直接写作“豆”,指的都是黄豆、绿豆等各种豆类作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音

我们常说的“五音不全”,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音律标记法——宫、商、角(jué)、徵(zhǐ)、羽,分别对应现代七音中的1、2、3、5、6,即do、re、mi、sol、la。

在《礼记·乐记》中,对五音做出了详细阐述,包括五音的象征——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以及五音与五行的对应关系——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土、金、木、火、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彩

“五彩”同样和“五行”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

“青”对应木,因为树木繁茂呈现绿色。

“赤”对应火,因为火焰燃烧呈现红色。

“黄”对应土,因为土地广袤呈现黄色。

“白”对应金,因为金属光滑呈现白色。

“黑”对应水,因为海水深邃呈现黑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