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国外国内有两则重大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思考,也成功地把在下从中美以及台湾问题吸到了中国自己国内问题之中来。

来自国外的消息:近日,美国白宫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在电话吹风会上指责中方对佩洛西访台反应过度,试图改变现状,目的是威胁和胁迫台湾,称美将根据长期以来的政策予台支持,包括在台湾海峡进行标准化海空通行行动,支持台自卫能力,强化美台经贸合作,强化自身军事存在,呼吁中方重开相关交流合作渠道,履行负责任大国义务。

来自国内的消息: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对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要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6省里4个沿海省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6成,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

综合国内国外的相关消息,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中美竞争越来越趋向白热化,由此产生的影响已经传导到国内经济的各个层面;面对越来越大的困难,中国应以更加积极的政策对策行稳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美贸易战已经打了四年,全球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两年,美国在发起新冷战的路上也越走越偏,受到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经济可能会持续面临“外贸收紧”、“内消不足”、“流通不畅”的三大难关。

再加上此前国内的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土地税收”、“中小企业税收”和“地方国企收入”作为地方财政的三大来源均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疫情防控所产生的财政支出大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今年经济财政形势比较严峻。

尽管以上这些可能只是短期之内面临的困难,但鉴于疫情和战争等国内外形势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及时调整政策对策以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各类突发事件,做到“心中有底、万事不慌”。

那么,我们的底气来自于哪里呢,且听以下分析:

一、土地税收是在减少,但这是宏观调控所预期的结果。

当年为了共同应对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方面,中国加大承接美国等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的力度,用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降低了国外消费者获得各类商品和物资的成本,并用赚来的血汗钱购买了美国大量的国债,一度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另一方面,为了国际收支平衡,确保国内创造的大量外汇收入不流失,同时还要抑制物价上涨,因此将土地作为信用基础来确定国内货币发行总量,在此基础上发挥房地产的资本蓄水池功能不断积累国内财富总额。

因此,在那个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人民币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土地本位货币”,土地财政也自然成为了各地财政的主要来源。

有了充足的土地财政作为基础,中国才能持续推进城市化,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并采取积极的财政措施促进制造业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制造业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人口更为集聚并产生新的人口红利,从而不断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不可否认的是,在“土地本位货币”时代,房地产行业作为中国经济的压舱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受到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中国的巨大变化。

美国通过次贷危机将中国经济发展绑上了美国这艘大船,由此尝到了不劳而获躺赢的甜头,逐步放弃了勤劳致富的拓荒精神,并似乎就此赖定了中国;每当其国内产生危机时,总是不思自我改良,而采取当年次贷危机同样的手段。

在这里打个形象的比方,好比是明明可以靠借钱过上好日子,然后用其固有的国际地位以及“商业智慧”来赚钱,为什么还要去打工奋斗呢。

如果中国仍然采取当年次贷危机之后的应对措施,或是踩到本国房地产投资过盛的雷区,继续充当美国资本的现金牛和提款机,那真是当定了冤大头了。

因此,才有了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调整。这种政策调整必然会对土地财政和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要做出改变。

正当我们处在改革必然会带来的阵痛之中时,美国果断打响了贸易战,其目的是使我们的外部市场环境不断恶化;由于中国采取的对策得当,非但没有阻断我们的经济发展,反倒是美国自身遭到了极大的反噬;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冲击,美国经济正在遭受到通胀和滞胀的双重打击,其根本原因是过度依赖货币政策、金融工具和高科技,而忽略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正是因为美国的教训给中国上了极其生动的大课,才使中国在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时能够采取更为有效的政策和举措。

三、解决中国当前面临的问题,一定是剖开现象看本质,从根本上入手才可真正达到目标。

近日来,网络媒体爆出了某些地区的一些情况,有鼓励多买几套房的方式来刺激土地经济缓解财政压力,也有鼓励公务员贷款来给自己发工资,还有通过行政罚款来增加财政收入的;先不论这些情况是否属实,是个别情况还是普遍情况,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在短期之内或许能够稳住地方财政和经济发展,但从长计议的话还是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才行。

结合以上分析,提出以下三条政策对策的相关建议:

1、短期之内,地方政府应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方面通过金融产品化盘活地方平台公司存量资产和存量项目以扩大财政收入来源,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金融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如此一来即能够解决财政紧张的现状,也能够有效稳定就业保民生。

2、中期来看,地方政府应加大产业政策的供给力度,完成从土地财政到产业财政的转型升级,地方平台的投资逻辑也要从原先的做大公共类资产,改变成为做大产业类资产,及时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良机,发挥政府作为大数据公共资源管理者的优势,设立产业数字化发展基金加大产业数字化转型投资力度,推进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通过“上云用数赋智”提质增效,并通过资本市场实现数字资产证券化,分享由此带来的产业投资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长期来看,地方政府应该更加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完成从数量发展到质量发展的动能转化,应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地方优势产业,通过企业创新能力评估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逐步补齐制约地方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依托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推进实施,通过科教产业结对子工程以及协同创新体系与具备差异化发展资源的国内外各地实现优势互补。

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我们坚持正义必胜的信念,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就一定能够攻克一切阻碍我们发展的难关,取得最终的胜利!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研究员吴立峰,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新的一年,祝愿大家携起手来、战胜疫情、遏制霸权,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