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请救救我的女儿!”8月6日深夜,吉大一院党委书记、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吉林大学肝移植中心首席专家吕国悦刚刚完成一台DCD(心脏停止跳动后的器官捐献)肝移植手术,便接到了一通来自沈阳的紧急求救电话。

吕国悦立即仔细询问起患儿的病情及目前的生命体征。经询问得知,患儿是一名4岁女童,因3天前进食了山上采回的蘑菇后,逐渐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伴有精神萎靡加重、肝功能指标明显升高,患儿急诊收入当地医院,在保肝、改善凝血、降血氨、血液净化等积极治疗后,病情仍持续进展,现已陷入深昏迷,目前已进行气管插管。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Ⅳ期。检验结果中,肝功能指标均大幅上升,凝血指标全面崩溃,患儿生命垂危,作为唯一的生存希望,肝移植手术刻不容缓。

适合患儿的肝移植手术类型分为DCD供肝肝移植及亲属供肝活体肝移植,因患儿病情无法耐受等待肝源的时间,手术方式只能选择亲属供肝活体肝移植。吕国悦与患儿家属沟通后,患儿姥姥自愿捐肝进行肝移植。经过与家属仔细沟通并交代其余注意事项后,患儿及家属乘坐救护车从沈阳市火速赶往吉大一院。

亲属供肝活体肝移植,是一种针对肝源短缺所采取的替代性手术方式。这种手术方式旨在确保供肝者安全的前提下,获取部分健康肝脏,并将其“嫁接”在患者身上,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效果。然而,因此类型手术涉及供肝者和受体两台手术,术前的供受体评估、伦理审批、手术人员的调配及手术过程都较传统肝移植手术更加繁琐与复杂。

8月7日,患儿抵达吉大一院器官移植中心,并开始进行术前检查及准备。在非工作日的情况下,医院紧急召集科室人员以及放射线科、麻醉科、小儿ICU科等多位科室专家进行术前讨论及评估工作,力求术中万无一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肝移植团队和小儿ICU科团队第一时间启动肝移植程序,马不停蹄地办理伦理审批程序等,为患儿尽早手术争取时间。

8月8日凌晨3时,患儿进入手术室,而此时距患儿入院仅过去了18个小时。经过肝移植团队11个小时的奋战,供受体的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均安返病房。小儿ICU科医护团队不舍昼夜,实时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液体管理、凝血功能、肝脏指标、肝脏血流等动态变化,全力为患儿的术后恢复保驾护航。术后第1天,患儿肝功指标全面下降;术后第4天,患儿脱机并完全清醒;术后第7天,患儿身体机能全面好转,也对医生露出了第一个微笑。 这个甜美的微笑,不仅仅是患儿意识状态逐渐恢复的证明,更为这个家庭带来了继续生活的希望。这场与“死神”的较量,医患大获全胜。

这种与死神角力的战斗,对于吉大一院肝移植团队来说,已屡见不鲜。自2012年肝移植中心创办以来,已成功完成700余台DCD肝移植手术和活体肝移植手术,成功挽救约700名患者的生命,填补了吉林省医疗方面的多个空白。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毕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