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印度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不光是老百姓,就连不少专家都认为他们的制造业不够优质,在各类配套的基础设施上也没有优势。

最近这几年,这些国家都得到了一定的经济发展,在产业链配套和技术研发上都取得了不少进步。不少国际知名品牌都在这些国家投资建厂,把原本放在中国的部分产能移植了过去。

不少人看到这一幕,都以为中国制造业丢失了竞争力,人家都把目光转移到别人身上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仅凭这一现象就能证明我国制造业失去竞争力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是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印度和越南等国家跟我们还存在相当的一段距离,这不是单靠外资引进就能在短时间内追上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种感觉:以前很多外国大牌还在国内生产商品的时候,我们都觉得产品质量很不错。但是当这些大牌的生产线迁到东南亚后,产品的质量就开始参差不齐了。小到衣服鞋子,大到数码配件,都有这种感觉。

另外,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这些国家的不少产业已经感受到了阵阵“寒风”。在越南有不少工厂因为缺少订单,工人们一周没几天上班,加班赶工更是罕见的事情。

再加上俄乌冲突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越南疫情的反复等等问题。市场需求下滑,工厂接不到单,工人上不了班。

越南媒体Vnexpress报道称:很多工厂开始缺订单,不得不缩短生产时间,停止招聘,减少劳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很多人吹的印度,印度纺织业首当其冲,来自美国和欧洲的服装和家纺出口订单下降了约15%-20%,在家纺生产中心帕尼帕特有迹象显示,出口订单下降了高达40%!

全球经济衰退让市场需求下跌,更多的消费者保持观望的态度,或把目光投向价格更低的地方。而承接企业订单的东南亚工厂,自然因为市场需求的减少,以及当地反复的疫情,而拿不到更多的订单、干不了更多的活。

现在发达国家的订单因为各种环境因素在不断减少,如果少量的订单还确保不了产量,那么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影响是相当之大。

直至现在,很多品牌都打消了把生产线转移出去的打算,甚至有不少原本把工厂迁到东南亚地区的品牌,又重新把工厂回迁到了我们国内。

原因很简单,迁过去的地方疫情反复不稳定,当地工厂一个月开工的天数都是未知数,很难保证产量。虽然东南亚的生产成本比国内更低,但是太不稳定了。

国际订单的减少,对于制造业大国来说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原本东南亚国家的优势是在于更低的人力成本和物料成本。

但是当这些低成本的优势,被疫情和大宗商品引起的“涨价”抹去之后,还出现了新的“产能稳定”问题。这个时候把生产线再放过去,似乎也成了不怎么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