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帅大多都是少小离家,参加革命,直到几十年后才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也引发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比如开国中将邱会作,他与父母的重逢,就充满了戏剧性,非常曲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邱会作1914年出生于江西兴国县一个贫农家庭,众所周知,兴国县是著名的“将军县”,当年有无数青年参加红军,邱会作就是其中的一个,那年还只有15岁。

转眼20年过去了,到了1949年,邱会作已经成为四野第45军政委,即将率领部队南下。

在一次开会时,邱会作和四野第44军军长邓华坐在一条板凳上,当听到四野即将分兵南下解放湖南和江西时,两人都很兴奋。

为什么呢?因为邓华是湖南人,邱会作是江西人,两人都是少小离家闹革命,与家人失去了联系,现在终于有机会解放故乡,怎能不高兴?

不过,不巧的是,邱会作的45军要解放的是邓华的湖南老家,而邓华的44军则要解放邱会作的江西老家,于是,两人就做了一个“板凳约定”:到了对方老家后,派人打听一下对方的家人,如果还有人的话,就帮忙照料一下。

这种约定在解放战争时期很常见,就连四野总司令林彪也是如此,林彪的老家湖北黄冈林家湾就是邱会作的部队解放的,邱会作就派得力干事,带着米粮肉和银元,去慰问了林彪的家人,并拍了老宅的照片送给林彪。

邱会作路过邓华的老家湖南郴州时,也专门去探望他的家人,并将消息告诉了邓华。

但是,邓华路过邱会作的家乡后,传来的消息却让邱会作很不开心。

原来,兴国县并非44军解放的,而是48军解放的,有一个班驻扎在邱会作的家里,因为部队后勤供应中断,班长就征用了邱会作家的米,还杀了一头猪。

邱会作的父亲问那个班长是什么部队,班长回答是解放军,就是当年的红军,邱父一听,兴奋地脱口而出:“我儿子就是红军!”

结果,这个班长误以为邱父是在骂他,就罚他去当挑夫,给炮兵挑炮弹。

邱父一路上不停地发牢骚,还念叨儿子的名字,说邱会作太没出息了,当了红军,还要让我当挑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有人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48军政委陈仁麒,陈仁麒立即让人把邱父请过来,一看,果然跟邱会作长得很像,就通报批评了那个班长,还给邱会作家里送去几百斤大米,并把情况告诉了邱会作。

邱会作得知后,虽然有点不痛快,但很快就转悲为喜,因为这么多年来,他以为亲人可能早都被反动派杀害了,没想到家人都还健在,还多了一个妹妹,所以邱会作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

不过,邱会作那几年经常变动工作,因此一直无法和亲人团聚,直到1955年,他在广州华南军区担任政治部主任,总算安定下来了,就派人把父母接到广州团聚。

父母到达广州时,邱会作正在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不能亲自到车站迎接,就派了一个警卫员去,先把父母接到家里。

但是,邱会作的母亲思儿心切,听说儿子正在部队开会,就非要让警卫员带着她去部队,先去看看儿子。

当时,会议还没结束,卫兵进来报告说,门口有个大娘,说是邱主任的母亲,要进来找儿子。

谭政一听,说:“这是大事啊,我看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吧,好让邱主任母子团聚!”大家也都纷纷赞同,准备散会。

这时,陶铸出了一个主意,笑着说:“老人家几十年没有见到邱主任了,也不知道她现在还能不能认出儿子来,咱们给她来个认亲会好不好?”

大家一听,也都纷纷叫好。

当时,授衔刚刚结束,大家都是穿着笔挺的将军制服,大盖帽一戴,站成一排,还真不好辨认。

老太太进来后,一看到这十几个一样装扮的将军,还有点发懵,但所谓“母子连心”,老太太的目光在大家身上没有多做停留,直接就认出了自己的儿子,颤巍巍地走过去,流着泪喊着邱会作的小名“阿贵”。

邱会作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消瘦的身体,也不禁热泪盈眶,跟母亲抱头痛哭。

在场的十几位将军也都鼻子发酸,热泪盈眶,都悄悄地走了,不忍心打扰邱会作母子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