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已签约维权骑士,抄袭必究!】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领袖的英明决断鼓舞了多少有志青年立志献身边疆和农村,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尽情泼洒。

现在回忆起当年的岁月,很多从那时走过来的知青们都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绸”。

怀念啊,我们的青春啊!是那么地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将祖国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白首之时,一定会为当初的选择感到荣耀和自豪。

现如今,回忆当初的那人那事,会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的启迪和教育作用。

张娟媛是千千万万个热血青年中的一个。

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那片散发着泥土气息的黑土地,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难忘的青葱岁月。

01、

张娟媛,是一个出生在北京的地道的北京妞儿。

她长相甜美秀气,人又十分聪慧

张娟媛的父母都是干部,她是父母手心中的宝,很得父母的宠爱。

从小,张娟媛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更是在父母的引导下,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1969年,张娟媛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从北京八十九中学毕业了。

当时,正是上山下乡热火朝天的时候。

张娟媛是热血青年,也渴望着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

于是,在父母的支持下,张娟媛背着行李,义无反顾地坐上了开往东北的火车。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张娟媛来到了离家千里的黑龙江畔下马场,参加的建设兵团的工作。

来到兵团后,张娟媛不怕苦累,干活总是抢着干,一个在家靠父母照顾的弱女子,来到建设兵团,却活脱脱变成了一个“女汉子”,她的出勤率和完工率都是数一数二的。

她心地善良,乐于付出,帮助别人,以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周围的人,颇受大家的喜爱。

当时,与张娟媛同在一个兵团的一个姐妹,因母亲病重、无钱医治而愁眉不展、心急如焚。

张娟媛知道后,马上把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60元钱拿了出来,交给了她。

这个姐妹不好意思拿张娟媛的钱,因为她知道,这是张娟媛准备回家探亲的钱。

如果借给了她,那张娟媛就没有回家的路费了。

她正想推辞,张娟媛却不由分说,将钱直接塞到她手中,对她说:别想太多,治病要紧,如果钱不够的话,咱们再一起想办法,救急要紧。

就这样,张娟媛把自己的体钱全都拿出来,替姐妹解了燃眉之急。

可能60元钱在现在来说,不算什么,但在当时,那也是不小的一笔钱了。足可以解一时之难。

难时的一滴水,是多么的珍贵啊!

多年后,回忆起当年的一幕,还是令这位同志热泪盈眶,感恩不已。

02、

张娟媛对同志如春天般的温暖,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

这里再讲一个小故事。

深秋的北大荒,天气渐渐变冷了。

为了过冬,兵团抓紧时间对当时的土房子进行修整,准备过冬时不出问题。

当时,房子都用土泥打墙。为了和泥方便,大家挖了一个坑,用来拌泥土用。

然而,那几天,天气突然变冷,泥坑里面很快就结了一层薄薄的小冰碴子。

张娟媛看到后,二话不说,不管当时自己还因为感冒发着低烧,挽起裤腿,“扑嗵”一声就跳到了泥坑里。

她奋力地用叉子钩草和泥,累得满头是汗,却就是不肯上来。

旁边的一个姐妹看到了,就劝她上来,自己要下去。

张娟媛却体贴地对这个姐妹说:你来着例假,不能下来,别管我,我没事儿。

就这样,她一个人硬是咬牙和好了泥,上来时嘴唇冻得发紫,浑身打颤,令人心疼。

就是这样一个好同志,却在1974年10月30号,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10月底,在黑龙江已进入了初冬季节。树木萧瑟凋零,河面上已经结了薄薄的一层冰。

那天,西北风呼号着,天空飘起了小雪花,天气十分寒冷。

由于玉米棒子在地里,有一部分还没来得及拉回场院,如果天气再恶劣一点,来场暴雨,可就收不回来了。

为了不让粮食遭受损失,连长动员大家冒雪抢收玉米。

张娟媛一马当先,接到通知后,正在吃饭的她马上搁下饭碗,穿上棉衣,戴上了御寒的帽子和手套,坐上了拖拉机的拖斗上,往玉米地驶去。

当时,开车的是新手小杨。

他开的是55马力的拖拉机,为了多拉些玉米,拖拉机后面还挂了两个拖斗。张娟媛和她的姐妹们就站在第一个拖斗上。

拖拉机驶出了车库,在转弯的时候,由于要绕过一个高压线杆,加上车速稍快,站在手外护栏处的张娟媛,没来得及扶稳,被车内的雪花滑了一下,瞬间被甩下了拖车。

人们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张娟媛就被第一个拖斗的后轮从腹部碾压过去,紧接着后面的第二个拖车前后轮又相继从她的胸部碾过......

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人们都惊呆了、吓傻了。当她们哭喊着叫司机停车时,已为时过晚。

此时的张娟媛已浑身是血,脸色苍白,呼吸微弱,不醒人事了。

大家哭着喊着,不停地叫着张娟媛的名字......

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张娟媛抬上了拖斗,赶往团部卫生院......

可由于张娟媛伤势过重,拖拉机还没有驶出连队,张娟媛就已经停止了呼吸......

当时的张娟媛,年仅21岁,正是花季的年纪,多少人生的美好还没有开启,就永远惜别了这个世界,永远地留下了黑龙江垦区那片黑色的土地中。

张娟媛走了,但她永远留在了她同龄好姐妹的记忆中,永远留在了北大荒的记忆中,她用自己飞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人生最辉煌灿烂的乐章,她永远不会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