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创新兴国,这是中国崛起之路的重要战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一个国家的主要生产力已经不是劳动力数量,而是质量。倘若国内没有科技而言,有再多的劳动力都会受制于人。

幸而中国人最不缺的就是刻苦钻研的精神,前有两弹元勋邓稼先打破核压制,现有第一聚乙烯压缩机女设计师姜妍打破美日垄断

从零开始

姜妍毕业于一所普通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成立历史久远,负责大型乙烯、大型炼油、大型煤化工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工程项目,是国家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6年,国家决定投资建设300万吨乙烯项目,但中国没有研制出自己的聚乙烯压缩机,也就是说,只有聚乙烯的原材料石油,可没有从石油中将聚乙烯提炼出来再投入到工业生产中的技术。

那时有聚乙烯压缩机技术的国家只有美日德三国,中国只能将原材料交由美国或日本进行提炼,美日再把提炼出来的聚乙烯高价卖给中国,就因为这简单的一来一回,在之前的50年内,中国没少被这两个国家压榨。

因此在国家准备进行大型项目的同时,也在宣告着一件事情,就是中国该有自己的聚乙烯压缩机了。沈鼓集团接下了研制45吨聚乙烯压缩机的任务,而任务的主要负责人是当时年仅33岁的姜妍。

任务艰巨而又迫切,压力之大难以想象。姜妍在此之前接触聚乙烯压缩机的经历微乎其微,而且于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零。因此姜妍需要从零探索,从头开始。

但是姜妍好像不在意这些,她在乎的只是怎样能有效的掌握研发技术,什么时候能使中国拥有自己的聚乙烯压缩机。

刻苦钻研,不畏艰难

面对着未知数的技术挑战,面对着中国研发方面的空白,面对着国外对中国这方面技术的封锁,姜妍不退反进,她谦虚好学,经常向学界前辈讨教相关原理,遇到进程上的难题更是不服输,连夜翻书查阅资料也要解决,骨子里面有着一种韧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身为一名女工程师,在一些力气活上肯定有些吃力,但是姜妍从来没有退缩过,她带领团队,跑遍全国的工厂,在数十米高的乙烯装置工作台前,也是说上就上,爬上去就勘测同类机器的运转情况,观察机器结构,整理参数。

在起初,姜妍所带领的团队毫无进展,前一天提出的方案让领导进行评审,第二天就被推翻了,是一点头绪都没有,看着这没有希望的工程,团队的成员们士气消沉。

这时,姜妍就会带头鼓励大家,将他们所获得的哪怕一点进程都做成幻灯片发给同事,鼓励他们的信心,渐渐的,姜妍坚持不懈的态度触动了周围人,团队的干劲又回来了。

经过姜妍和团队的钻研,终于在2009年,中国自主研发出的第一台聚乙烯压缩机试车成功,我国实现这方面的零突破,打破美日的垄断,不再受美日这方面的压制以及对中国金钱的压榨。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团队是由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组成的,在研发出聚乙烯压缩机后,又承担起沈鼓集团的一半工作量,真正的彰显着年轻人的担当和朝气。

在姜妍研发出聚乙烯压缩机之后,沈鼓集团立刻签下大型乙烯装置机组、大型天然气液化等几十个重大项目,这些项目在中国实现自主运营,从而节省国家外汇50多亿

中国作为重工业大国,对乙烯的需要不言而喻,也就是因为这点,在此之前中国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姜妍的研发成功不仅宣告着中国不再受制于人,也展现了中国自主研发能力和中国科技的发展。

是工程师也是母亲

在我们眼中姜妍是一名很成功的工程师,但是对姜妍来说,功名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国家的富强。可惜自古家庭和工作难两全,在姜妍为工作日夜付出时,家庭就被忽略掉了。

姜妍为自己不能时刻照看父母感到愧疚,同时也觉得亏欠女儿。她的丈夫由于工作原因不能经常在家,而姜妍本人更是日夜都呆在研究所里,因此女儿只能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上学后才和姜妍生活。

可是当时正是乙烯工作进行时,姜妍平时更加忙碌,对女儿的关心就少了。好在女儿很懂事,又比较独立,很少让父母操心。懂事的孩子容易让人心疼,在姜妍听说女儿为了不打扰她工作而自己在雪地里等了半个小时公交时,心里非常难受,她觉得自己没有做好一位母亲。对女儿成长过程中的缺席,姜妍希望以后能够补回来,多花些时间陪陪女儿。

姜妍作为一名工程师,临危受命,不畏艰难,在困难重重下突破难关,为国家研发出先进科技,打破美日德垄断,成为第四个拥有该项技术的国家,她的成就,她的精神值得被赞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中国崛起的路上,有着无数这样的人,在默默付出,甚至为此牺牲家庭。

例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游走田间几十载亚久处杂交水稻解决民生问题;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放弃美国特优待遇,在国家危难时回国挑起国家导弹研发大梁;"铁人"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水泥,用生命开采石油等等。他们一心为国家发展,用生命开拓未来,都是可歌可泣的人物。

科技强则国强,中国早已强大,但倘若想要立足于世界,不再看别人脸色发展,还是需要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科技支持。现如今中国已经是发展中国家的中流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只差临门一脚。

可前进的路上困难重重,有美国的刁难和某些亲美国家的牵制,这时就需要中国多产出高阶层知识分子,投入到科技研发中,科技在手,国力在手,说话腰杆子就直。

相信我国十四万万人口,有不少如姜妍一般的人士在默默的研究新的技术,不畏前路艰辛,只为国家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