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古今中外战争史册,军事情报在战争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敌方军事行动情报是否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得往往决定了一场战争胜利的归属,因此军事情报侦察机构的设置以及相关情报侦查人员的培养是历朝历代军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像唐朝的捉生将,宋朝的急脚,明朝的夜不收等等都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情报侦察部队。

大明王朝的特种侦察部队--夜不收军

1、夜不收军的建立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推翻了元朝统治并建立了明朝,但逃往蒙古草原的北元残余势力依旧庞大,“弓之士不下百万众也, 归附之部落不下数千里也”,整合后的蒙古部族始终是大明王朝的心腹大患。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数次北伐瓦剌,也未曾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抹除瓦剌的势力,此后明朝的数代帝王更是与瓦剌展开了规模宏大的军事战争。在长达几十年的战争过程中,明朝制定了一系列专门针对瓦剌的军事打击措施,其中以刺探情报为主的夜不收军就是明朝设立的军事间谍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

“夜不收”是明代边军中负责侦察、示警、间谍、突袭的特殊兵种,因其昼夜在外执行任务,夜间不回营地而得名。夜不收军并非独立的部队建制,早期在军队中也并不是长期编制,由各部队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决定是否配备。

到了明朝中后期军队逐渐实行战时临时抽调、以营为核心编制的军事制度--营伍制,夜不收军便随着营伍制的兴起而渐渐广泛出现在明朝军队的正式编制之中。

2、夜不收军在明朝各军队中的广泛发展

《明实录》记载:“宣德三年,以遵化卫夜不收张大川为本卫百户。”这是有关于夜不收军的最早记载,可见宣德年间在河北遵化地区的边防部队中已有夜不收军完整的编制,此时的夜不收军仍然主要用于对北方瓦剌势力的作战。

边防

《明英宗实录》中记载:正统二年,右都督蒋贵“累遣夜不收分途出境,直至宁夏贺兰山后,探知贼营移往东北”。此时在宁夏甘肃等西北地区也开始出现夜不收军的身影。

到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在福建领导东南抗倭事宜时,也在其组建的戚家军中编制了夜不收军。但让夜不收军开始在后世逐渐声名显赫的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之后,此时后金势力逐渐崛起,夜不收军的身影开始频繁出现在辽东战场之上,并对后金部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清朝在编纂史书时着重记录了有关明朝夜不收军的信息,这也让大多数人认为夜不收军是为对付后金的崛起而专门设置在辽东地区的军事编制,但实际上夜不收军是普遍存在于明朝的各个军队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宁缺毋滥的精锐之师

《明实录·英宗正统实录》中对于夜不收军这一从事间谍活动的部队士兵曾专门有过记录:“沿边夜不收及守墩军士,无分寒暑,昼夜了望,比之守备,勤劳特甚。”由此可知无论寒冬夏暑,白天黑夜,夜不收军的士兵都时刻处在观察敌人动向的最前线,他们的艰辛以及付出的精力与牺牲远远超过了普通的军队士兵。

因此,夜不收军的士兵选拔极其严格,只有身强体壮,机警敏捷,熟悉战场前沿地理环境以及敌方风俗习惯的精锐人员才能胜任刺探、预警、袭杀以及深入敌后从事间谍活动的任务

此外,军队对于夜不收士兵的选用也并非只局限于汉族士兵,少数民族士兵也可编入夜不收军中,其中以少数民族为主的达官营就配备有夜不收军的编制,而明朝晚期在与清军作战的锦州军中所编排的夜不收人员就有蒙古族的士兵。

这一现象表明夜不收军士兵的任用极其的慎重,既要选出足够的人员数量,也要兼顾士兵的能力素质,即使任用优秀的少数名族士兵,也不能滥竽充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夜不收军所承担军事任务的重要程度。

夜不收军的职责任务

1、驻守边防墩台城堡传递前方情报

驻守边防的夜不收军主要负责架炮传递前方敌情,具体任务为“架炮出口,墩堠守边。口外传炮,沿边举号,挨传一时,遍报镇城营”,即出城巡逻的夜不收每人随身携带四枚西瓜炮,一旦发现敌情便先燃放两炮,等敌人靠近再燃放两炮,

凡是听到炮声的夜不收依次放炮,让边防的各个墩台能够及时的接收到敌情,再相继示警,白天举旗,夜间点火,以便于塘报军马能够及时的把情报传递到各个军营进行排兵布阵。架炮夜不收有固定的巡视区域,方便接应潜入敌方的哨兵。

2、深入敌后从事间谍活动以及情报的传递

明朝所设立的从事间谍活动的机构有着一张严密的情报搜集以及情报传递的网络,除了夜不收军还有缉事军、哨报马军、尖儿手、哨探等组织。一般情况下,间谍机构的哨探会分为“明哨”“暗哨”两个部分,要求担任明哨的人员不仅要熟悉少数民族的语言以及生活习俗还要求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能够冷静的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明哨需要长期潜入敌方内部,不能被敌人识破,因此这样的人员一般由尖儿手担任。而暗哨负责在固定的联络点接应明哨,又称为“尖夜”,因此暗哨由尖儿手或是夜不收担任。

明哨在敌方内部探听到消息,秘密转告给暗哨,暗哨再通过特定的方式传递给接应消息的架炮夜不收,然后依次传递给墩堠、塘军,报知各营将领。暗哨人员要昼夜轮班守候,不能有丝毫懈怠,以确保消息及时快速的传递出去。如果没有紧急的情况,暗哨一般也要几个月才能悄悄回到军营汇报,顺便领取装备与给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主帅直接指挥的暗杀行动

夜不收军经常参与的直接战斗应该就是对敌方重要将领的暗杀行动。何良臣所著兵书《阵纪》中描述了夜不收军的选人要求:“捷能飞檐走壁,而杀人放火技能奇巧异人而骇世惊俗,术能窥天测地而预知露馅之类,俱应选入中军为心为膂之用”无论是擅长飞檐走壁,刺杀偷袭的武林高手还是懂得占卜算卦,窥探天机的能人异士,都可以选入夜不收军中。

这些有着惊世骇俗杀人技巧的夜不收军通常会被临时征调,在主帅的直接指挥下执行一些艰难危险的杀敌任务,也算是军营主帅直辖的特种部队。

夜不收军的兴盛与没落

1. 以死报国虽死无悔

由于常年身处与敌人接触的最前沿,夜不收军所从事的阵前侦察与敌后间谍活动具有非常高的风险性,一旦暴露行踪往往会被捉拿甚至直接斩杀。根据史料的记载:“成化九年五月十三日,与同一般夜不收魏克成等九名,前去暖泉山墩爪探,被贼射讫二十七箭...其魏克成等六名,亦被重伤,当即身死”,

而且夜不收不仅时刻要面对敌人的死亡威胁,还要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及时准确的将真实情报传递给自己的部队,一旦由于夜不收传递的情报有误而导致战争的失败,夜不收也会被斩首。

由此可知夜不收军的命运是真正意义上的九死一生,面对着敌我双方带来的无穷压力,只有满腔热情报效祖国的铁血男儿才会加入,这也是明朝中前期夜不收军实力强大的重要原因。

《明实录·英宗正统实录》记载;“其险苦艰难,比之别军悬殊,若非加厚优给,何以责其用命?”朝廷对这些死心塌地为国效力的夜不收士兵也是照顾有加,他们的待遇以及阵亡后朝廷对其家人遗孤的抚恤都是极其丰厚的。

2. 在军队腐坏中走向消亡

由于夜不收军并非军队的正式编制,只是个军营自发临时组织的特殊兵种,因此在管理上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常常由一军主帅直接调动。明朝中期之前,于谦、戚继光、俞大猷等一大批名将尚能重视利用好夜不收军,

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军队将领更多的只是欺世盗名之辈,再加上边防主帅的频频更换,导致军队情报系统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夜不收在军队中扮演的角色逐渐的边缘化。

而且夜不收军也不是军队唯一的情报部门,在与尖儿手、缉事军等其他情报部门合作的同时,他们之间也相互猜忌防范,因此如何在各种情报之中获得最准确有效的信息并及时调兵部署就显得极其重要。

但是明朝末期军队既没有名将统领,政令又很难统一,边防情报系统内部还争斗不断,夜不收军等情报部门在战争中基本上再无用武之地

总结

明代夜不收军的创建与发展,最初是用于针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边防和战争需要,后来随着边患形势的变化逐渐由北方扩散至东南沿海一带。夜不收军所执行的任务繁杂危险,主要集中在侦察、传递情报以及敌后间谍等方面,是明朝军队情报系统中的重要角色,也是明朝中前期军队边防将领中的一把杀敌利剑。

但到了明朝后期,由于国家整体的腐坏萎靡,军队内部也是一片混乱,夜不收军也因为无法再发挥自己的作用而逐渐废除,甚至史书上还有夜不收士兵向敌方出售明朝军队情报换取利益而导致明军大败的记载。由此可见夜不收军发展与消亡的历史折射出的是大明王朝背后由盛转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