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大学生的阶级成分分析:大地主与贫农出身的大学生最反动!

以寻乌县为例,上世纪二十年代,整个寻乌县有12万人,文盲60%,识字的40%,识字200的,20%,能记账的15%,能看三国的,5%,能写信的,3.5%,能做文章的,1%,初小学生,5000人,高小学生,8000人,中学生,500人,大学生,30人,留学生,6人,秀才,400人,举人,1人。

12万人,才出了30个大学生,其中25人出身于大地主,全部是反动分子,其余5人是出身于小地主,有3个是共产党员,1个在读大学时病死,思想是革命的,一个留学俄国,给大使的儿子教书,思想也是革命的。

也就是说,30个大学生,凡是出身大地主的,全是反动;而出身于小地主,都是革命的,其中3个还是共产党员。

可惜的是,3个共产党员都在1927年反革命大屠杀时,被另外25个反革命给杀了。其中一个叫邝才诚的,在北京师大读了一年多,后来是红军50团的参谋长,被反革命抓住了,活活割死了。另外两个,一个叫刘维炉,另一个叫刘维锷,在325暴动时被杀了。

325暴动的领导人就是古柏与二刘等人,325暴动,因为地主返乡团的反攻而失败。

旧社会的革命派,往往是破落的小地主家的子弟,读书后明白了革命的道理,然后回乡带着贫困农民革命,革大地主的命。

极少有从贫农出身的读书人,因为没钱,根本读起书。偶尔有一个出身贫农的读书人,那也是因为被开明地主看中,愿意提供资金供他读书进学,这个的读书人,反而成为中间派,骑墙派,一面维护地主的利益,一面也赞同贫农的主张。

比如,寻乌那个唯一的举人古鹿苹,他老爹就是雇农,苦得没饭吃,偏偏这个古鹿苹读书很厉害,先生见他聪明,不收他的学费,居然考中了举人,做过县知事,省议员,但是在乡间极顽滑,什么人都不得罪,表面上赞成新派,但同时又禁止他自己的女儿剪头发,限制她的婚姻自由,寻乌斗地主时,他反对;但是红军打炮楼时,他又主张投降。

就是一个中间派。

由此看来,大地主的子弟基本是是反对的,而小地主富农的子弟往往倒反是革命派,而贫农出身的读书人,却是个中间派。这跟大家心目中的印象可是大大的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