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曾广闲文

地理上的泛东亚包括中、日、韩、朝以及东盟十国;地缘政治上的泛东亚中、日、韩、朝以及东盟十国,外加域外的美、澳、印、俄、西欧。

二战后,在全世界风起云涌的反殖民地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热潮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泛东亚国家获得了独立。但随后美国主导发生的冷战,又让泛东亚国家陷入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艰难抉择,最后使泛东亚地区分为南北对立的两个区域,而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则重新成为美国新殖民主义下的半殖民地。时至今日,至少日本和韩国还处在半资本半殖民地社会。

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开始主导的全球化浪潮让泛东亚地区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截止到2021年,中日韩已经分别跻身世界第二、第三、第十大经济体;而东盟作为整体,跻身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东盟当中的印尼跻身世界第十六大经济体,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国也都跻身世界前四十大经济体。泛东亚地区成为世界最具经济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其发展势头已经超过欧洲。

将近80年后,美国意图主导发动的新冷战,又一次将泛东亚地区推上艰难抉择的风口浪尖。这一次,泛东亚地区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泛东亚地区的出路何在?

美国的战略与战术

美国的泛东亚战略非常清晰,从重返亚太到亚太再平衡,再到印太经济框架和四国安全对话机制,都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在美国第一的原则下,防止俄罗斯死灰复燃,重新坐大,以及防止中国继续成长,继而挑战美国霸权;

二是防止世界任何一个区域出现能够挑战美国的势力。在泛东亚地区,最开始是新中国,继而是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和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发生的中日韩一体化,以及现在的中国。

三是随着全球化产生的、一直被掩盖的美国国内危机需要找到宣泄口,因为“内病外治”一直是霸权主义国家避免内部发生动乱的“常有药”。

战术上美国则经过了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三任总统方开始成型。美国的战术大致分成四步:

第一步政治动员,包括国内和国际。目前美国国内已经达成共识,国际上欧洲和澳、日、印正在逐步达成共识。下一步就是逼迫东盟国家站队。

第二步实施“囚笼政策”,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甚至包括民间交流方面,对中国进行围堵、脱钩,最后达成全面封锁的目的。

第三步组建联盟,并培养代理人国家“打头阵”。美国绝不会赤膊上阵与中国一战,因此培养代理人国家是美国的必然选择。目前来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是美国重点培养的代理人国家。出售给澳大利亚的核潜艇,是美国实施核扩散计划的一部分;日本近日试射成功的高超音速武器,是美国准备让日本充当反华先锋的信号;扶持印度经济,对印军售和美印军演是美国推动印度袭扰中国后方的“奇兵”。

第四步就是极限施压,引爆与中国的冲突。佩洛西访华只是美国的战略试探,等美国前三步准备做好,台海问题必将成为美国“激怒”中国,并籍此点燃与中国冲突的导火索。

其他域外国家的盘算

首先是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在泛东亚地区无非两点诉求:

一是在澳大利亚与亚洲大国之间建立战略缓冲带,避免类似二战时本土险遭日本侵略的危机重现。

二是作为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一员,梦想成为亚洲的“英国”,因此一贯采取“紧抱美国大腿”的政策。

其次是印度。

印度继承了尼赫鲁“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野心,已不满足于做一个南亚霸主,开始向东盟地区扩展影响力。正在实施“替代中国”计划的印度,梦想复制二战后复兴的日本,以及80年代开始崛起的中国的成功经验,因此倒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并通过与中国一场“有限冲突”向美国递投名状是迟早的事。目前正在观望,意在选择一个对印度损失最小、利益最大的时机。

再次是老欧洲。

老欧洲在经历一战、二战后的死伤惨重和满目疮痍后,痛定思痛,努力通过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和平、文明、富足”的欧洲,从根本上不愿意看到世界大战的战火重新在欧洲燃烧。因此,俄乌冲突以后,虽然欧盟看似对俄罗斯实施“自杀式”全面制裁,实际的目的还是止战,并一直在寻求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俄乌冲突。所以,老欧洲强国明面上站在美国一边在泛东亚地区显示军事存在,暗地里的算盘是“祸水东引”: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就让它发生在亚洲吧!

最后是俄罗斯。

俄罗斯因为与西方连年的代理人战争,与西方的决裂已经不可逆转。因此为解决自身发展困局,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实施“大欧亚计划”,在经济上实施“欧亚经济联盟”。

在地缘政治上,俄罗斯在东盟主要承担“大国平衡”角色;在经贸领域,俄罗斯主要是向东盟各国出售武器,并先后与越南、印尼建立自贸区,俄越经贸双边合作以年均30%的速率增长。

目前俄罗斯在东盟的主要盟友是印尼和越南,武器销售对象则不仅包括印尼、越南,还包括马来西亚、泰国等。近年俄罗斯对东盟的武器销售占比甚至超过美国,更是远超中国。

这次围绕G20是否邀请俄罗斯参会的外交斗争,最终俄罗斯胜出,就可以看出俄罗斯在东盟的影响力。

泛东亚地区各国的态度

1. 日本的角色。

日本二战后的基本国策几经反复,现在已经基本成型。

首先是充当美国的“亚洲代理人”,其次是成为泛东亚地区的领导者,就如日本曾经在经济上发布的“雁阵模式”,日本要做“头雁”,最后日本的野心是至少在亚洲,最好是世界,与美国构成美日共治世界的“G2”模式。

美国对日本是既支持日本在亚洲承担“有限责任”——充当对华冲突的先锋,又防范日本——因为日本的野心、潜力,以及日本偷袭珍珠港和美日两颗原子弹的死仇。

2. 东盟的分化

东盟目前整体的态度是实施“大国平衡”战略,谁都合作,谁也不得罪。但作为个体的东盟国家,实际上在安全上已经作出选择:印尼、越南主要与俄罗斯结盟,新加坡、菲律宾主要与美国结盟,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文莱现在还没有明确态度,但如果面临美国的逼迫,至少泰国、马来西亚和文莱会选择与美国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朝鲜半岛的挣扎

朝鲜是“求关注”状态,韩国是“左右为难”。

中国的困境与对策

中国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域内大国,与域内国家经贸往来密切:东盟、韩、日分别是第一、第四、第五大贸易伙伴,再考虑到目前积极干涉泛东亚局势的欧美,几乎可以说泛东亚局势牵动了中国的前五大贸易伙伴。因此,泛东亚局势的因应,中国必须慎之又慎。

目前,中国面临的困难不少。

1. 两千多年“中华帝国”的阴影在泛东亚各国驱之不散。面对重新崛起的中国,泛东亚各国纷纷按照一般的小国生存战略,寻找域外的“第三领国”作为靠山。

2. 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美国如果借此发难,中国无法妥协,只能选择强力出手,哪怕明知是“地缘政治陷阱”。

3. 域内强国日本和印度,一个要与中国争夺泛东亚领导权,一个要复制“中国经验”,矛盾很难调和。

4.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一直奉行不结盟,不干涉政策,导致中国在泛东亚区域既没有为中国“两肋插刀”的朋友,也没有中国控制的“代理人国家”,导致发生冲突时,中国只能自身“赤膊上阵”,大大压缩了中国的战略回旋空间。

那么,中国的出路和对策在哪?

时间在我,忍耐为先。

在目前局势下,一旦触发战争,首先被孤立的必然是中国,因此,战争不是中国当前当然的选项。

我们应该积极组织泛东亚和平论坛,逐步建立维护泛东亚的和平机制与处突机制。同时放下历史恩怨,不管遇到多大阻力,甚至需要做出一定让步,都要与日韩继续推进一体化战略。

我们还需要学习日本在东盟各国,通过政府援助与民间交流相结合、经济与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友华”势力的增长。日本曾经在东南亚大肆侵略,但最后都能化解矛盾。为什么近现代没有侵略历史的中国就做不到?

最后就是复兴与发展中华文明。

中美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治理模式的竞争。已经大大落后于经济改革的制度化改革必须尽快提上日程,释放制度红利,激发经济活力刻不容缓。同时文明社会的建立也是当务之急。如果我们不能成为中华文化圈的“楷模”和“领头羊”,我们就不可能成为世界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