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教师营(ID:jiaoshiying365)

临近9月开学,教育部再发新规:

一是全面调整学生的到校时间:

“小学生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点20分,初中生上课时间需要在8点之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明确规定学生的睡眠时间:

“小学生每晚睡眠时间要在10个小时以上,初中生至少要达到9个小时。”

这应该是教育部为落实“双减”推出的“组合拳”。

它明确规定了学生的上课时间,要求学校全面推进“双减”政策。

然而,家长们却普遍表示:并不看好!

01

教育部最新要求:

小学生上课不早于8:20

减负,一直是近年教育改革的重点。

此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这几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抓好上课时间管理。

中小学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00,其中,小学上课时间应在8:20后。

教育部强调,学校可以让学生提前到校,但不能让学生参加统一的教学活动,比如晨读、早课等。

第二,切实减轻作业负担。

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三至五年级作业不超过一小时,初中作业不超过一个半小时。

教育部规定,学生原则上在校完成作业,回家后仍未完成作业的,老师不得惩罚。

第三,规范校外培训活动。

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也不能以任何形式布置作业。

教育部提醒,家长不应盲目让孩子参加校外培训,不跟风报班,不任意给孩子布置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小学生要睡足10小时,初中生要睡足9小时,高中生要睡足8小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和家庭要齐齐发力,为孩子扫清“睡眠障碍”。

这一份“睡眠令”意义重大,显示了国家对中小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视。

然而“中国式家长”的教育焦虑,不是一纸文件能缓解的。

02

理想很美好

现实很骨感

其实,很多地方已经实行“推迟到校”。

合肥市教育局曾下发通知,适当推迟学生到校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最迟到校不得早于8:00,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30。

在南京,大多数小学执行8:00到校的标准,但也允许学校个性化选择,有学校就把上学时间推迟到8:20。

没想到,这个为孩子考虑的政策,却为难了许多家长。

“别说了,我可犯愁了呢!以前送完孩子开车半个小时去上班……现在孩子要靠爷爷奶奶接送了……时间点有点尴尬。” “不需要推迟到校,越改家长越难,孩子上学迟,放学早,送也送不了,接也接不了,这是逼家长不得不找托管机构。”

接送孩子更不方便了,是一大难题。

也有家长表示,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谁都不敢松懈下来。

“我家娃初一,每天晚上8点半晚自习回到家,9点开始写作业,每天晚上都是12点半左右睡觉,作业实在多,压力也实在大。” “我们小学五年级,早上7:15到校晨读,下午13:30就开始上课,一天在校10个小时以上,回到家还要继续写作业。”

孩子学业负担依然重,是第二大难题。

随着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压力也是不断增长。

可想而知,想要实现减负,不是简单的“调整到校时间”就能实现。

03

调整上课时间

教师迎来更大挑战

有关部门表示,今年9月起,将全面调整学生的到校时间。

学生上课时间改变,可以多睡半小时,家长接送不方便,可以提前送孩子上学。

可老师呢?

不仅无法享受推迟到校的政策,还得一大早到学校照看提前过来的学生。

学生减负,家长减压,负担最后都到了老师身上。

有一线教师坦言:“双减”后,老师比以前更忙了。”

早上7:00左右就开始值日,晚上完成课后延时服务,20:00还在学校备课、批改作业。

这份朝六晚九的工作,要处理的不仅仅是本职工作要负责的部分,还有许多额外的、无形的工作:

学校一声令下,老师就得奋力抄写各种要上交的材料;

家长一个电话,老师就得放下手头事情心力交瘁地应付;

学生出现问题,老师不管是否知情都是首当其冲的“第一责任人”;

有人说,老师的工资待遇好,就要付出同等的工作强度。

“你们能有工地上的农民工累吗?你们的工资有清洁工的低吗?”

那时他们不知道,老师的工作强度和工资水平并不匹配,特别是班主任和核心学科教师。

试想一下:每天忙个不停的老师,还有多少精力用在教学上?

如果整个社会继续给老师施压,安排各种教学以外的任务,那么老师真的很难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04

真正的减负

不能停留于表面功夫

“双减”实施一周年,羊城派做了一份问卷:你对“双减”满意吗?

结果留言5000条,几乎就没有满意的。

家长不满意,认为只要升学就存在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不满意,工作比以前更累了;

学生不满意,从早学到晚;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不难发现,“双减”改变的只是最表面、最皮毛的东西,包括取消校外培训班,只是在清理外围,调整学生到校时间,实际上治标不治本。

真正实质性的减负,应该是教学层面上的减负,把课程课时数、教学的难度、教学的总量减下来,真正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

“2021年度教育人物”杨东平教师说:

“我们给孩子施加、灌输的东西太多了,到了今天我们应该很清晰认识到,要做素质教育必须做减法,必须把现有教育的负载荷减掉1/3,甚至1/2。”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考试,尤其是中考和高考改革,正因为考试没有变化,所以家长不放心,焦虑也没有减少。”

减负的前提,是消除家长和学生焦虑;

消除焦虑的关键,是对教育进行系统性的深入变革。

如果把教育系统工程比喻成一辆车的话,就是要把负载减下去。

想起了鲁迅的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现在谈“双减”的效果,还为时过早;

教育为孩子减负的工程,仍在起步阶段。

任重而道远啊……

对于教育部一系列的“减负”政策,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