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浴血三八线168“高射炮兵苦在平时,冬天生蚤子,夏天起痱子。敌人来了放下碗就打,打完再回去吃。三年没睡一个安稳觉,没吃一个温饱饭……(敌人)飞机总是投闪光弹,一投地里一片白,一灭黑得啥也看不到,不少人得了夜盲症。”——原志愿军高射炮兵部队战士李维波,多年后回忆起在抗美援朝战争当高射炮射手时的日日夜夜对于高射炮和高射机枪这类的防空武器,我军其实并不陌生,早在抗战初期的1938年,八路军120师就曾从南京方面获得了6门购自丹麦的麦德森20毫米高射机关炮(Madsen20mmcannon)。但因为对防空作战缺乏认识,八路军当时主要将其平射用以对付敌军装甲车辆,加上弹药严重不足,并没有在敌后抗战中发挥什么作用。我军真正开始成建制使用防空武器,则是在抗战结束后。当时的东野搜罗了大批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军遗弃的防空武器,数量最多的是11式75毫米高射炮,88式75毫米高射炮,96式25毫米高射机关炮,98式20毫米高射机关炮。这些日制炮数量可观,且剩余弹药大,完全可以应对成建制的高射炮部队高强度作战使用,而历经抗战的洗礼,我军对来自空中的威胁也十分重视,因此在1945年11月1日,我军首个防空部队在本溪成立,即辽东军区高射炮大队(下辖3个高射炮连),主要装备88式高射炮、98式高射炮等日制武器。在解放战争时期,初生的高射炮部队规模迅速扩大,到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时,我军已经成立了5个高炮团(全部部署在东北),并在东北野战军内专门成立了高射炮指挥部,统一指挥部队的野战防空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昔日蒋军曾装备的各型高炮也成批落入我军之手,有购自美国的M-1式40毫米高射炮,有德械师曾使用国的Flak-18型37毫米高射炮,英国产德维克斯M-1931型76毫米高射炮,还有瑞典产的博福斯M-1929型75毫米高射炮,单是高射炮就有来自英美德法瑞丹等多达6个国家的产品,要是算上高射机枪,其型号来源更是庞杂。这样堪称万国牌的装备,不仅给弹药补给和后勤维护带来相当大的麻烦,高射炮兵的统一训练也会面临很大困难。

新中国成立伊始,蒋军空军频频从东南沿海侵入内地领空,对包括上海、南京等重点城市实施空袭,我城市防空压力空前巨大,而已经部署在城市周边的各高炮团却只能依靠日制高射炮艰难成起防空作战的一片天。至于那些从蒋军手中获得的万国牌装备,却因弹药和数量不足只能闲置一旁。1949-50期间,我防空部队虽然配合新成立的空军有力地打击了来犯敌机,自身也承受了不小的损失,日制88式75毫米高炮射速慢,精度差,目标又大,极易成为敌机的靶子,而98式25毫米机关炮威力又不足,加之缺乏防空预警系统,单是上海防空作战期间,负责保卫上海的四个高炮团就付出了数百人伤亡的惨痛代价。更新装备,强化训练,就成了高炮部队的当务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签署了进口苏制防空武器的协议,随后新锐的苏联高射炮和高射机枪以及成批的弹药配件开始进入我国的防空部队。我军从苏联购买数量最多的防空炮有两种,一种是1939式61-K型37毫米高射机关炮,射速快,精度好。主要负责中低空防空任务。另一种是1939式52-K85毫米高射炮,这种大口径野战高炮拥有优良的内外弹道性能,射程远,弹药威力大,是中高空防空的利器。除此之外,我国还引进了少量苏制C-60型57毫米高射炮和1949式100毫米高射炮作为补充。同时,苏军在二战时期大量使用的各型高射机枪也开始加入我高炮部队的装备序列,比如ZPU-4式14.5毫米四联装高射机枪,DShK12.7毫米高射机枪等。在接受苏制装备的同时,我军也在沈阳成立了专门的高射炮兵学校,为新成立的10个高炮团培训炮手。

就在我军高炮部队还在华中和华南对付蒋军空军的时候,朝战局势急转直下,美联军迅速北上鸭绿江。相比于蒋军空军,美国的航空力量更是武装到牙齿,面对强敌,我军高炮部队没有丝毫退缩,在战火逼近国境线时,我军急令在中南和华东军队作战的4个高炮团先期赴鸭绿江畔布防,保卫东北边境城市和交通线路的安全。这4个高炮团还装备着老旧的日制高炮,面对屡次闯入我领空的美军先进战机根本无力招架,因此到了1950年8月,我军又提出扩编18个高炮团,并从苏联追加购买540门各型高炮,同时针对高炮部队技术门槛高的特点,在全国范围内紧急动员大批有文化有一定数理知识的青年报名参加防空部队,一时间响应者如云,大批知识青年来到部队开始了高射炮训练。

1950年10月,志愿军正式入朝参战,但当时可供调配的高炮部队极为有限,东南沿海依然处在蒋军空军威胁之下,需要相当部分的高炮力量留守,当时随第一批志愿军入朝的高炮部队只有一个高炮第一团的3个连而已,随后又从上海防空力量中硬挤出4个高炮连(隶属于高炮第14团)赴朝支援,但显然是杯水车薪。志愿军空军当时未形成力量,这仅有的几支高炮部队,几乎就是志愿军面对敌机时能拿出的所有反制力量。这批仍然普遍装备88式75毫米高炮的部队,面对的却是以F-84,F-86,F-80和P-51战机组成的空袭部队,特别是F-86和F-84这两款喷气式战斗机,速度远超老式活塞螺旋桨式战斗机,75毫米高炮无力是射速、射高均难以对其构成威胁。而除此之外,半岛北部崎岖的山路也让高炮部队的机动大受影响,加之部队缺乏在空袭条件下转运器材和隐蔽的经验,入朝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志愿军已经有三个高炮连因空袭,交通事故等原因失去战斗力。而就在官兵们还来不及沮丧时,高炮部队就迎来了他们的首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军高炮部队的老对手美国F-84喷气式战斗机,因与F-80一样在翼尖处装有副油箱,形似挑着邮箱的扁担,而与F-80一道被志愿军高炮手形象地称为“油挑子”】

1950年11月2日,美空军一支由4架F-84和4架P-51战机组成的编队飞临我军在云山的阵地上空。部署于鹰峰洞的高炮第一团3个连立刻进入战斗状态,75毫米高炮高高扬起,向美机发出怒吼,但我军射手很快发现按照常规的作战方式,以88式高炮慢吞吞的装填速度和有限射高,根本无法对敌机构成威胁,特别是对F-84这种喷气式飞机,炮手还在费力调整射击诸元时,F-84已经完成一次俯冲扬长而去。万般无奈之下,高炮1团8连官兵急中生智,将射击距离缩短到只有1800米,炮弹引信的信管装定在4秒(即炮弹离开炮口4秒就爆炸,以日军75毫米高炮的操作标准,这种做法形同自杀)。就是采用这种近乎和飞机拼刺刀的冒险做法,1团8连一个齐射,就将一架俯冲而来的F-84击落,成为高炮部队入朝以来的开门红。在云山之战期间,高炮1团以同样的战法又先后击落敌机1架,击伤10余架。首战成功终于让接连受挫的高炮部队士气大振。

这种冒险的打法,固然体现了志愿军高炮部队官兵极大的勇气,但毕竟只是依靠旧装备的权宜之计,不可能成为固定战术。随着苏制高炮的大批到来和新锐力量的补充,志愿军的防空力量逐步形成规模,1950年底,又有4个装备37毫米高射炮的高炮团入朝加入战阵。到次年初,在朝的高炮团又先后扩编成高炮师。到第五次战役结束,双方在三八线一代形成对峙时,志愿军的高炮部队已经拥有4个高炮师,另有3个高炮团以及40余个独立高炮营。这些部队除了担负野战防空任务外,还要肩负交通要道,桥梁,机场和城镇的防空任务,在志愿军空军尚无力顾及的地方,高炮部队当仁不让地成为粉碎敌军空袭的中坚。1952年美军重兵攻打上甘岭时,出动大批飞机为地面炮火提供引导和校正,得知这一情况,高炮部队紧急出动,连续干掉多架前来低空侦察的敌机,硬是逼着美机抬高飞行高度以躲避密集的炮火。而在美国的F-86和F-84带弹前来空袭时,志愿军高炮编织的密集火力网又让他们损失惨重。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被高炮干掉和击伤的美军飞机居然多达270架,其中高炮601团更是在一周时间内接连拿下14架敌机,效率之高可谓空前绝后。

而到了1953年的金城战役期间,志愿军的防空部队,无论是装备水平,作战技术还是弹药规模,都已是登峰造极,像电影《金刚川》中仅以两门高炮守卫桥梁的窘迫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炮手们也不可能会数着仅有的炮弹,以近乎狙击的方式打击来犯的敌机。多门37毫米和85毫米高炮轮流向空中倾泻弹药,在天空中形成巨大的弹幕,才是这一时期志愿军高炮部队真正的作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