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会里,有3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了脱颖而出,他们开始练习拳击。

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后来,他们独自成为卡车司机,到工地推泥推沙,过着没有员工、没有工资的免费培训孩子的生活。

即便如此,他们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每天来回骑车几十公里,还要不停地训练。

2013年,一部关于拳击的纪录片《千招》诞生,并成功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以及多项国际大奖。

主演之一齐默香是一名没有工作人员、没有工资的拳击教练。

他带着弟子何宗礼、苗云飞参与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的故事改变了重庆少年周瑞东的人生。

那时,做保安的周瑞东喜欢抽烟、上网,整天生活得一塌糊涂。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了主人公为梦想永不放弃的精神,他一下子爱上了拳击,找到了人生的目标。

现在,9年后,他们过得怎么样?

周瑞东的人生目标实现了吗?齐默香还是拳击教练吗?

当时,18岁的重庆男孩周瑞东因为学习成绩差,初中毕业,上职业高中。

他没有人生目标,也没有技能。毕业后只能在酒店当保安。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部名为《千次考验》的纪录片。

纪录片中,讲述了三位来自四川回力的年轻拳手追逐梦想的真实故事。

齐墨香鹰眼般的锐利眼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从此深深烙印在周瑞东的心中。

周瑞东练过散打和跆拳道,也喜欢格斗运动。

他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像齐墨香那样通过训练成为一名职业拳击手。

梦想的种子一旦萌芽,势不可挡。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看似一步之遥,实则相去甚远。

他心里很清楚,自己18岁才开始练拳,而且起步太晚,根本没有机会进入职业队。

但终于有了梦想后,他立即开始不顾一切地行动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凑够练拳的钱,他辞去了相对稳定、底薪低的保安工作,先后尝试了城管合作、房产中介等工作。

但在这期间,周瑞东发现,只要去上班,就没有时间和自由,根本练不了拳。

再加上他抽烟的坏习惯,他的身体开始发胖。

现状如此紧迫,周瑞东知道自己已经等不及了。

为了重拾健康的身体,改掉吸烟的坏习惯,离梦想更近一步,周瑞东于2014年参军。

2016年退伍后,通过熟人认识了范锦荣。

重庆拳击队退役教练,纪录片《千考》主角齐默香的弟弟。

彼时,周瑞东21岁,职业拳击手的黄金年龄在26岁左右。

拳击三分靠天赋,七分靠勤奋。

周瑞东的身体素质非常好,经过军队的锻炼,非常适合打拳击。

于是,范瑾荣决定收周瑞东为徒。

至此,在范锦荣的带领下,周瑞东走上了职业拳击之路。

每天早上跑步锻炼体能,下午进行3个小时的搏击训练,晚上练功对着镜子,周瑞东正式开始训练。

每节拳击课,周瑞东都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的。

他从不抱怨苦涩或疲倦,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成为一名职业拳击手。

专业训练只有半年,也就是2017年12月,在IBF职业拳击联赛中,周瑞东连赢两场,一举成名。

2018年,他还获得了IBF中国职业拳击联赛的冠军。

很快,他就获得了世界职业拳王冠军,被誉为“外卖拳王”。

为什么叫“外卖拳击手”?

原来,在训练期间,周瑞东之前的积蓄都花光了。

他不想向家里要钱,所以在练拳休息的时候出去送饭谋生。

没想到,在赢得比赛后,球迷们给了他这个称号。

对此,周瑞东坦言,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他会因此更加努力。

2019年至2020年的两年间,他频频在职业比赛中夺冠。

尤其是在WBA中国拳击锦标赛上,他一举夺得WBA中国次中量级金腰带,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拳击冠军”。

18岁播下梦想,21岁开始练拳,25岁拔剑出鞘。7年后,周瑞东终于成为拳王。

艰辛之中,除了周瑞东本人,只有他的教练范锦荣最清楚。

在范锦荣看来,周瑞东的成就与他对拳击“无所畏惧”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周瑞东练拳初期,实战中挨打是家常便饭,鼻子和脸上也经常有淤青。

有一次他去外地参加商业活动,但在出发前的赛前训练中,右手拇指骨折;

面对伤病,他没有选择退役,而是选择了忍痛结束比赛,直到回到重庆后才去医院。

戴着一双“熊猫眼”参加商业活动的发布会,被兄弟姐妹们讥讽为“功夫熊猫”的周瑞东从不抱怨也不放弃。

因为心中有梦想,所以没有恐惧。

如今,凭借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出色表现,周瑞东成为了正式的拳击教练,再也不用跑外卖糊口了。

纪录片真的那么励志吗?一个陌生的齐墨香真的有这么大的能量吗?

一起去看看,纪录片背后的齐默香。

齐墨香1978年出生于四川雅安,因父亲工作调动举家迁至惠丽。

1987年,9岁的齐默香为了锻炼身体,跟随姐夫赵忠在惠立二中拳击班学习拳击。

两年后,齐默香不仅认识了拳王阿里、伦纳德、哈格勒,还彻底爱上了拳击。

他渴望有一天能像这些偶像一样威风凛凛地站在擂台上。

从此,拳击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91年,在四川省锦标赛上,齐默香获得48公斤级冠军,并被选入省队。

省队有非常明确的等级制度。

成绩突出的运动员吃专用灶,职业队吃小灶。

而像刚刚加入省队的齐墨香一样,只能吃大灶。

每个炉子上的食物种类和营养都不一样,这也说明你付出了多少努力,站在对应的位置上能取得多少成就。

省队的训练难度很大。一般早上有强度跑、速度跑
和各种力量训练;

下午进行了配对、实战等数十轮技术培训。

此外,还有沙袋和手部目标训练。

每天早上6:00开始训练,当所有训练结束时,已经快晚上8:00了。

前一分钟你还在打沙袋,下一分钟你在练习步法。

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过了一会儿,大家都喘不过气来。

不到30分钟,所有人都像是被人从水里捞了出来,衣服被挤进了一滩水里。

每周一次的极限训练,让齐墨香印象最深的是:

我们20多位兄弟姐妹组成的队伍都站在擂台上,戴着手套和头盔,要在大家面前战斗45秒或者1分钟。

一旦你在一个圆圈中击中它,这个人就会崩溃。

冬训结束后,齐墨香被选中转入职业队,可以尝尝小枣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5年,在全国拳击锦标赛上,齐默祥准备参加48公斤级的比赛。

但在比赛前两个月,他的体重是56公斤。

为了参加这次比赛,他不得不节食减肥。

在保持高强度、高强度训练的情况下,他从未进过食堂。

比赛前十天,他醒来时出现了黑眼圈和颤抖腿的现象。

体重达标,但他的训练效果和精神状态却完全不在线,输掉比赛毫无意外。

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齐默祥参加了54公斤级比赛。

这一次,他只需要减掉一两公斤,而且状态非常好,一路打得很好。

结果,在半决赛的比赛中,当“全场的兄弟姐妹都竖起大拇指,喊一号”的时候,他看到裁判举起了对手的手。

齐墨香输了。

这几天他回家特别沮丧,每天脑子里都只有输掉的比赛。

他担心失眠,不甘,胸口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呼吸不畅。

看着儿子不说话,因为一场比赛不开心,父亲的心中充满了担忧。

齐默香回队的前一天晚上,父亲坐在沙发上对儿子说:

其实成功与否并不重要,也是人生值得回味的一段经历。

看着年迈的父亲,听着父亲的教导,他带着家人的温暖和父亲的信任,回到省队继续刻苦训练。

1998年,齐默祥在全国锦标赛中获得亚军,入选国家队。

1999年,在全国拳击锦标赛上,齐默祥再次失利。

他的心中充满了失落,他想不通。明明有中奖券,剑怎么没有出鞘?

他打电话给家人,想诉说自己的苦恼和不情愿。

结果,他意外地得知父亲已经去世了。

齐墨香愣了一下。输掉比赛比让父亲活着有什么坏处?

可现在,父亲不会再给他温暖的安慰了。

而他也从来没有机会孝顺他的父亲。

等他赶回家的时候,父亲已经下葬了。

原来,父亲曾经解释过,为了让儿子安心备战比赛,即使他走了,也没有人可以告诉儿子他重病的消息。

在比赛失败和父亲离去的双重打击下,齐默祥离开了省队。

不能亲自送父亲,也成了他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情。

离开省队的齐默祥去深圳打工,虽然他想证明自己“不打拳什么都可以”;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失落、沮丧和压抑,想着解脱,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直到2004年,齐默祥选择成为职业拳击俱乐部的拳击手,他才意识到:

职业拳击是我真正想要的。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再次奔向了自己的爱人。

在两年的职业拳击生涯中,齐默翔7战6-5的K.O成绩,让齐默翔的排名从亚太区羽量级第二名跃升至前十。

可惜当时国内的职业拳击才刚刚起步,每一步对于职业拳击手来说都是非常艰难的。

齐墨香也不例外。

很快,他就面临着自己实力大增,却又没有戏可玩的局面。

前方,看似光明,实则艰难。

2006年,齐默祥的姐夫赵忠因糖尿病无法正常执教,无人接任惠立二中拳击队主教练。

当时,齐默香回到惠里,支持拳击队,没有组织,没有工资,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这种支持,直到现在。

他始终相信“他会在这里,培养出世界冠军”。

因此,他把“成为拳王”的梦想寄托在了那些孩子身上。

惠里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教育和经济发展落后。

这里的村民世代以种植烤烟为生。

在这里出生的孩子从小就有着不屈不挠的意志。

在这座大山里,知识改变命运的方式并不适合他们。

只要拳头好,孩子们可以毫无例外地在县城上中学;

将来,当我成为拳击冠军,去大城市时,我可以加入省队和国家队,成为国家的一员。

每次我们招收学生,齐默香都会对孩子们说:

好好练习,拳击可能会改变你的生活!

如果你的父母不能给你有利的生活条件,你就得靠自己,用你的双手,坚强下去。

拳击不是用来打人的,我也不是教你打架的!

拳击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虽然孩子们似乎明白,但他们都很珍惜被选入拳击队的机会。

除了阅读,拳击是当地孩子走向世界的另一个跳板。

所以,他们每次练习的时候,都用力地挥动着自己的小拳头。

在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的情况下,齐默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为孩子们的训练创造条件。

没有住的地方,齐默香带着孩子们住在体育馆的看台下。

看台是倾斜的,空间狭小,没有通风。夏天很热,冬天很冷。

几十个人在里面上下床铺之后,就成了集体宿舍。

担心孩子们半夜偷偷溜出去上网,齐默香经常起身查看。

虽然他的家离体育场不远,但他还是选择了和孩子们住在一起,一心一意地为拳击队效力。

每天早上六点,他带着孩子们起床跑了十多公里的路程,时而跑在县城的高速公路上,时而跟着跳广场舞的阿姨练习。

在路边、草地和赛道上,随处可见他们训练的身影。

练爆发力的时候,他带着孩子们从山脚反复冲刺到当地的墓地门口!

因为那里大约有400级台阶,而且坡度非常陡峭。

没有拳击台,他们用塑料跑道当拳击台,两个人在里面一对一打;

没戴手套,他拿出旧手套递给孩子们;

没有沙袋,他让孩子们直接打他。

拳击也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的运动,孩子们的饮食也远没有营养。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更重要的是,拳击是一项以重量为基础的比赛。

为此,齐默香经常私下掏钱给孩子们买很多牛羊肉作为补给。

他每周为孩子们开一次会,有时会互相交谈,有时会和孩子们一起踢足球来调整他们的精神状态。

在拳击队里,他是孩子们的教练、家人和恩人。

拳击队里有个叫苏林的人,个子很小很轻。

第一次备战45kg级,体重不达标。

准备比赛的夏天,晚上训练完,齐默香带他出去吃点心。

但是第一局,苏林就输了。

因为他的对手是比他高的人,所以苏林特别沮丧。

齐默香对他说:“没关系,我是第一次出去比赛,回去好好准备!”

孩子们都知道,齐墨香作为拳击队的教练,没有工资,没有组织,教拳击也不收学费。

因此,他们非常珍惜和感激。他们总觉得,如果自己不刻苦训练,取得一些成绩,就会为齐教练的努力感到遗憾。

2013年的省运会选拔赛,整个拳击队都打得不是很好。

每个人都感到内疚,屏住了呼吸。

回来后,他们开始努力练习拳击。

2015年,四川广元出战时,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全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五个冠军,其中四个是省队留下的。

就在他们看到了希望,梦想飞扬的时候,齐默香又遭受了一次打击。

2011年6月28日,在WBC洲际锦标赛上,齐默翔对阵日本新秀松本浩。

这场比赛的场地是惠立,齐默香代表惠立参加了战斗。

他想用这场比赛来实现他多年的拳击梦想。

然而,这场齐默湘等了三年的比赛,却在第三轮被K.O击倒,也就是技术上。

33岁输给日本年轻球员,主场输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赛结束,日本人离开,人群逐渐散去。

然而,村民们异样的眼神和冷笑的话语,却留在了齐墨香的心里。

“输给日本人太可惜了!”“我们输了比赛,你在打什么?”...

那段时间,齐默香有过自我怀疑。

脑海里始终浮现出一句话:“我还能教孩子吗?”

那段时间,孩子们都在他身边,仰头望着,强忍着眼里的泪水。

他们说:

齐哥,其实你没有输,我们会努力训练的,一定会给你一战的。

齐墨香的眼泪差点掉下来,心里自言自语道:

对于这些孩子,我必须站出来好好教育他们。

齐默香没有获得金腰带,但他主演的纪录片却获得了金马奖。

2013年11月,由何宗礼、苗云飞、教练齐默香主演的历时三年的纪录片《千次考验》在广州首映,并以黑马的身份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

村民们对他赞不绝口,一位老同学甚至开玩笑说:“这是刘德华握的手。”

也正是因为这部屡获殊荣的纪录片,齐默香才得以解决七年未解决的组织和薪酬问题。

在会理教书的这些年,齐默香感受到了周围世界的变化。

唯一不变的是他肩负的责任,每天训练孩子的场景,以及他一直坚持的拳王梦想。

16年来,齐默香每年都会到会里各山学校走访,为拳击队选苗。

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送他们上学,下山,走向外面的世界。

用齐默祥的话来说,30年的拳击生涯教会了他三件事:

一是勇敢面对,永不放弃;

第二,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

三是为了理想,坚持下去。

“沉夏新带孩子练拳,让更多的山里孩子有本事,以后靠自己的本事出山”,这是齐墨香此生的追求。

张桂梅曾说:“欲断贫根,必有所牺牲。”

拳击能否真正改变深山儿童的命运,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知道,我们都是平凡的,我们要靠自己。

虽然努力可能不会成功,但不努力就不会成功。

成功不是靠奇迹,而是靠轨迹!

希望孩子们未来在齐默祥教练的熏陶下,勇敢顽强地走好每一步。

就像拳击精神一样,越失败,就越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