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读书是学生的本分,是人一生该有的追求。

但在晚清时期的大多数人眼中,读书就是为了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

在入京为官前,曾国藩也是这样想的;可当官后,他才明白,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做官。

读书的真正意义在于,向圣贤学习,努力成为圣贤那样的人

当官前,读书就是为了当官

嘉庆十六(1811)年冬,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正所谓“士农工商”。在封建农村,一个家族是否发达,看的不是财富,而是有没有人读书当官。

老曾家已经几百年没出过当官的人了,出门在外,经常被人嘲笑。

实在不甘于此,曾国藩的祖父和父亲,从小就十分注重对曾国藩的培养。

但是,在同龄人中,曾国藩的资质算是比较差的。

有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传说,有个小偷藏在曾国藩家里的房梁上,准备等人都睡了,就下去偷东西。可当时曾国藩正在房梁下背《岳阳楼记》,背了很多遍,却怎么也记不住。小偷都睡了两觉了,他还在背后。
终于,小偷忍无可忍,直接从房梁上跳了下来,大骂曾国藩:“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听你背了这么多遍,我早就记住了。”小偷挑衅地将《岳阳楼记》背了一遍,甩门离开。

可见,曾国藩的资质实在是普通。

即便如此,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仍悉心教导他,在困难面前,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败打倒。真正的男子汉,要倔强到底,决不放弃

小曾国藩也以此为信条来要求自己,这为他后来在考场、官场、战场上愈挫愈勇打下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适龄之后,曾国藩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起初,考试并不顺利,秀才考了六次也没考上。

但穷则思变,掌握了考试的窍门之后,再加上之前死记硬背打下的扎实基础,曾国藩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便中了进士。

紧接着因为自己的文章得到皇帝的赏识,甚至直接考上了翰林院,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道光二十(1840)年春,他继续参加了散馆考试,并被授予翰林院检讨一职,当时他才28岁。

曾国藩就这样正式开启了他的京官生涯。

可以说,在当上京官之前,曾国藩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当官

可在翰林院的经历,很快让曾国藩醒悟过来,读书的根本意义并不在于当官。

读书的真正意义

翰林院是什么地方?那里聚集了全国读书人中的翘楚、精英。

参与翰林院的工作后,曾国藩每天都在和优秀的同事打交道。

很快,曾国藩便发现,自己和很多同事比起来,简直算得上是庸俗。

翰林院里的很多读书人,博览群书,见识广博,思想前卫,谈吐间尽是学者、大儒的气质。

而只读过应试书籍的自己,从前只专注于科举,读书不如别人多,见识不如别人广,格局不如别人,气质不如别人。

可自己却还在当了京官后沾沾自喜、更加狂傲,荒废了部分学习,不由得心中惭愧,下定决心学习理学。

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的《传习录》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王阳明在私塾请教老师:“什么是天下最重要的事?”
老师回答道:“当然是读书、做官!”
王阳明却不同意了,反驳道:“人生最重要的事不是登第做官,而是‘做圣贤’”

在看这段对话时,曾国藩感受到醍醐灌顶。

是啊,读书最终的目的不是做官,而是成为能够经邦治国、造福百姓的伟人

自此,曾国藩便下定决心,学习圣贤身上的美好品质,改掉自己身上不好的恶习,努力向圣贤靠近,提高自己的眼界、精神境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也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

过惯了闲适的生活,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严格要求自己去学习、去提升自己,这个过程很难是一帆风顺的。

这和“从简入奢易,从奢入俭难”是一样的道理,

至少对于曾国藩来说就是如此。

最开始,他给自己定了许多要求,要求自己每天都要完成。

比如:每天都要早起、养生、练书法、写日记、记录读书心得等。

可是,人无完人,曾国藩也是一个人,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偶尔也会表现出普通人的懒惰、傲慢、爱美,会给自己找借口。

谁又能免俗呢?但是不能免俗,并不代表不重视培养自己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国藩有三个优点:知错就改,能够坚持,笨拙。

反思到自己的错误后,曾国藩会在心里谴责自己,进而要求自己第二天按时按量地完成自己给自己布置的任务。

即便最开始坚持不下来,但是经过不断地适应,曾国藩坚持做事的功力见涨。

例如,曾国藩自己喜欢抽烟,一天不抽烟就浑身难受,睡不着觉。最开始,他也曾试过戒烟,没戒掉。但是下定决心要坚持后,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就成功地把烟戒掉了,他自己也常常引以为傲。

最后,哪怕自己资质普通,但是曾国藩知道,自己身上有一个别人没有的优点——笨拙。

正所谓“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笨拙能够督促我自己花费更多的精力、更大的毅力去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而且,笨拙的人从小面对的挫折可能更多,对打击的承受能力更强。

今天的任务完成效果不理想,没关系,总结一下原因,明天再接再厉。

就这样,曾国藩不断改掉身上的坏毛病,发掘自身特质,培养好习惯,进而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这为曾国藩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众所周知,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大器晚成。

也有些人会说,曾国藩年轻的时候,资质愚钝、狂傲自大。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关注点,这一点无可厚非。

不过,毋庸置疑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坚持,曾国藩戒掉了许多不好的习惯,养成了许多裨益一生的好习惯,逐渐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能够经邦治国、造福百姓的人

他坚持读书,读有字之书,读无字之书。

用书上的文字、现实中的见闻,不断提高着自己的见解和能力,不断践行自己“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的理念,为祖国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他为后世培养了许多人才,帮助建立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留下了《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他值得我们这些后人的尊重和铭记!

大家对曾国藩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