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粮食生产“孤勇者”

湘潭县家庭农场主谭立秋钟情水稻新品种试验推广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武平

湘潭县石潭镇向韶村永胜家庭农场主谭立秋,专注水稻新品种引种备案试验和推广前示范种植已近10年,是个名副其实的“水稻试种专业户”,别具一格的粮食生产“排头兵”。

实至名归

新一轮“检阅”获好评

8月12日,市、县农业农村局有关专业人员代表省种业管理部门,到谭立秋承接的中稻、晚稻引种备案品种试验田观测、登记时,对他的田间管理给予好评。

今年,谭立秋承接早、中、晚稻引种备案试验的新品种有20多个,市农业农村局受省种业管理部门委托负责技术指导和日常监管。这些新品种需要一定时期的试种监测,凡适应水土、气候等自然环境,且达到优质高产标准,才能获得省级审定资格予以推广栽培。因此,每一个品种的全生长期都需要细致的观测、登记和分析,及时掌握各项生长性状的动态数据。同时,他还承接了40多个待推广新品种的展示示范种植,早、晚稻面积分别有100多亩。目前,早稻测产、品质检测等事务基本结束,晚稻已进入分蘖后期,各项测评结果均为优秀。

夫唱妇随

致力新品种试验推广

50岁的谭立秋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乐于接受新生事物。2012年,他与妻子吴孟兰开始从事规模化、机械化种粮,流转耕地近100亩。夫妻俩经常参加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新技能、开拓新视野、结识新农人,生产规模稳步递增。

2014年,谭立秋夫妇开始涉足新品种引种备案试验和推广前展示示范种植,并注册成立了永胜家庭农场。

耕种试验田是一件非常劳心劳力的事,除翻耕可以采用机械,其余环节全靠人工。

这些年,谭立秋每年承接的早、中、晚稻引种备案新品种,基本维持在数十个、上百个不等,其中有一年多达730个,是迄今为止最高峰;每个新品种试验田只有几十或几百平方米,育秧、插秧、收割必须严格区分,田间管理要严格按程序执行,不得有半点闪失。待推广新品种展示示范种植过程中,虽然每个品种的面积相对大很多,但收割机、植保“飞机”、烘干机等同样不能派上用场。其中,收割、晒谷必须依靠人力完成,才能确保产量及稻谷品质参数准确。所以,每年的人工劳务开支比机械化作业要高出数万元。

不计得失

愿为高效农业作贡献

目前,谭立秋流转的耕地有320多亩,其中用于试验、展示种植的约占一半。由于两类试验田的农机具派不上用场,增加了生产成本;而非试验田因劳力、精力有限,在精耕细作方面受到了一定影响,收成降低。于是,每年整体效益比单纯规模化种粮会减少很多。

尽管付出多、回报少,谭立秋却乐此不疲,年年都是全市水稻新品种试种、示范的优秀典型。他说,从农技员身上领略到了严谨细致的科研作风;从一块块“井”字格试验田里,看到了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差异,学到了不少知识技能;从一年年、一茬茬粮食生产实践中,深切感受到了现代农业新农民的变化。

立秋时节,走近谭立秋,习惯打赤膊在屋后通风处席地而坐的他,看似有点“老土”,但满脑子都是粮食生产的新观念新举措,已然成为周边种粮大户的良师益友。他表示,只要优质稻种产销企业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信任,他将继续投身试种和示范种植,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为种业振兴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