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今年夏天是过去十年里最热的,但可能也是未来十年里最凉快的。

正值暑假,气温高居不下,纳凉成了人们的心头好,但一处错误的“玩水胜地”能在一瞬间变成人间地狱。

8月13日,彭州市龙门山镇龙漕沟突发山洪,在网上爆出的多个视频里可以看到,一条山间小溪变成一条浑浊奔腾的河流只需要短短几十秒。

截至14日晚,这次的山洪灾害已经造成了7人死亡、8人轻伤。

随着事件的消息越来越多地被披露出来,你能发现就是一个个看似不致命的“小错误”,最终导致了一场本不必发生的天灾人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悲剧发生地龙漕沟,水质清澈,风景优美,却是一处未开放景区,因为它连着山上,是一条承担着泄洪任务的沟渠,属于三级地质灾害点位,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灾害。

根据新闻媒体报道,早在2015和2017年,龙漕沟就曾经发生“齐头水”山洪灾害,冲毁护堤100余米。

去年7月当地就曾经提醒过,图源@云冉书

生长在山边的人都知道,地形原因山里山外是两种天气,山上在下暴雨,山下可能是晴空万里;

而由于山体遮挡,当上游因高强度降雨,有水位暴涨的风险时,下游可能还毫无察觉,直到山洪冲到下游来。

“齐头水”就是形容山洪来势凶猛,刚听到河道里有轰鸣声,水流就立刻卷到眼前。

龙门山镇政府曾经多次在官方公众号上发文、发海报宣传龙漕沟的危险,禁止一切人员进入河道内。

然而这样一条危险的沟渠,却在网上成了“野景区”和“小众玩水圣地”。

在悲剧发生后,网上就有人爆出龙漕沟是某书上的“网红打卡地”,曾被多名博主推荐。

此时当然已经看不到相关笔记了,但在13日前,龙漕沟游玩攻略凭借精准的关键词+精美的照片,吸引了很多游客拖家带口前去“拔草”,但平台也没有明显地告知这里并非正规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另一个APP上,龙漕沟直接被标记为“景区”。

旅游旺季,很多网络平台都有很多的“暑假vlog”“辞职宣传片”,但其中却暗含着一些致命景点。

网友@云冉书曾经在短视频平台上举报过另一条汛期河道游玩视频,但7月8日的首次举报结果是“暂未发现违规”,7月13日,该地就发生了涨水导致一男子被困,又过了3天,她的举报就通过了。

图源@云冉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悲剧发生后,人们开始讨论:平台该不该承担责任?

也有人为平台喊冤,附近都拉着铁丝网,立着警示牌,人要作死那真的拦不住啊。

但我想说,绝对不要忽视网络平台的重要性。

经常上网冲浪的网友都知道,网络社交平台就是纯商业性质的,上面的内容真真假假,不能全信。

但是对于不了解互联网行业的人来说,由于不清楚其中运作方式和审核机制,某音、某书这样的平台,已经成了他们心中的消息权威之一。

还记得去年被“假靳东”割韭菜的阿姨们吗?

当时视频里靳东的形象一看就是P上去的,配音也是后期加的,口型都对不上,但是那些阿姨们对此却深信不疑。

朋友小张今年六十的老父亲,网龄挺多年,但是从来都不知道互联网是怎么运作的。他把短视频平台当成了新闻频道,看见什么都当真,家里人非得拿出新闻联播之类的官方消息跟他“对峙”才行。

互联网确实普及了,但是很多人都没搞明白互联网到底是咋回事。

就比如我每天开着5G,实际上根本不懂啥是5G,只知道5G套餐比4G的贵。

经常上网的人可能都经历过网络平台的“背刺”,比如被限流、被割韭菜、感情被浪费,甚至可能被网络诈骗过,对信息的真假有基本的警惕,就算这样也经常发现自己“被反转”。

又比如我上上周刚知道“王冰冰结过婚”是假新闻

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73%,但还是有很多人没被网络辜负过,他们对网络消息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即使注意到官方警示,但看到网上很多人都在推荐并且真的去玩,也会让人降低警惕,产生“法不责众”和“不会是我”的侥幸心理。

如果所有人都能不轻信网络,不把平台上的内容当成“共识”,那所有监管部门就都可以关门了。

但是在实现这个可触不可及的目标之前,我们仍然需要平台能够用规则约束人性,对自家内容进行审核。

当然,也必须承认,游客一方面对网络消息深信不疑,另一方面对政府警示牌视而不见,人祸才是这场悲剧的根源。

当大平台APP上的推荐和当地的警告信息冲突时,居然有人选择忽视官方警示,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在平静时,龙漕沟水流清澈,也不深,有很大迷惑性,这可能给了游客错误的自信。

网传曾有博主在此次山洪灾害发生前去龙漕沟拍视频,还真拍到了立在岸边的警示牌,但他却根据明明白白的警告,解读出了“游玩可以,不能过夜”的企业级理解。

龙漕沟旁边立着警示牌,围着铁丝网,也没能阻止游客从空隙钻进去。

事发前,当时已经有当地人、志愿者在劝离游客。

根据齐鲁晚报的报道,就算是专业人士也劝不动。

彭州市爱之援救援队队长周杨说:“有时候我们也挺无奈的,刚刚从水里劝上来游客,我们一走他们就又下水了……有游客把栅栏扒开,钻进去玩。”

不只是龙漕沟,在成都的另一条河道旁,有铁丝网围着,也有警示牌,但在河道中,是自带桌椅板凳来水里乘凉打麻将的游客。

最离谱的是已经开始涨水了,不赶紧到安全的地方,还想要打完这盘。

他们可能觉得涨水需要时间,自己还来得及,但此次山洪亲历者说,听到“快跑”就往山上爬,爬上去大约5秒,山洪就冲了下来。

而他们,也为自己的无知和侥幸心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最无语的是,山洪发生第二天仍有游客前往龙漕沟游玩,而距离龙漕沟6公里就是正规运营的三号桥营地。

这处正规露营地在13日涨水前就已经将游客全部撤离,14日收到通知不准游客下河,也在河边拉了警戒线,没有听说有类似龙漕沟的事故发生。

意外本身无可厚非,最让人痛心的是这场意外本来可以不发生。

在当下的社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对亲近自然、接触野外的游玩活动是有很大需求的,对“小众”“冷门”这种标签也越发趋之若鹜。

于是,很多“野生网红景点”开始出现在网络平台上,很多游客开始出现在本不该作为景区游玩的地方。

虽然很多人觉得这些游客“活该”,但谁又能保证自己一生中不会有这样的侥幸时刻呢?

与其指望每个人都珍惜生命,不如让一些社交平台加强内容审核,也让更多的人知道网络信息的“欺骗性”。

参考资料

龙漕沟是野生网红打卡地?多平台上线提醒……

网红景点成夺命险地,平台推荐担责吗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22年)》

彭州龙漕沟:系“野生”网红打卡地,曾两发山洪,政府多次发文劝阻游客

本文创作团队

作者 | 崇衫

策划 | 崇衫

编辑 | 崇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烦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