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人生》中有一段话:

人生的路很长,但往往只有几步很重要,尤其是在你年轻的时候。

没有人的人生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路的。

在每个人人生的岔路口,如果走错一步,可能会影响一生或一生。

二进H换,可能是李易曼人生道路上的临界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借非凡的聪明才智,李一男曾在临死之际为H带来荣耀。

但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李一男两次离开了HWei。

作为旁观者,没有人有资格指责李一男出事。

但这两个步骤确实影响了他后来的一生。

天空的宠儿,科技的宠儿,离开造就他的平台后,失去了曾经耀眼的光芒。

李一男,197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

他才华横溢,聪明伶俐,智商惊人,从小就被大人们称为“别人的孩子”。

1985年,李一男15岁的时候,华中科技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开设了第一期少年班。

少年班旨在培养从娃娃抓起的高科技人才。

选择标准是:

智商130左右,德智体全面发展,15岁以下的中、高中学生。

经过层层选拔,李一男凭借过人的智商成功入选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从初中直接跳到大学。

全校像他这样才华横溢的少年只有23人。

华中科技大学非常重视少年班,少年班实行“导师制”。

学校从相关部门选派一批优秀教师作为“导师”,专门指导这些“天才少年”的学业。

在生活中,要特别照顾它们。

少年班23名学生与博士生同住一楼,每人一间宿舍。学校将尽最大努力满足任何要求。

如此周到的安排,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国家的“优秀人才”。

少年班的这些学生背负着年轻成名的光环,不仅成为了父母的骄傲,也成为了众多学生学习的榜样。

在这样耀眼的光环中长大,李一男没有迷路;

相反,他学习扎实,这为他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2年,研究生二年级的李一男被导师宋文志推荐到H实习。

那时,辉是一家成立仅五年的民营企业。它的主要业务是销售香港一家公司生产的HAX开关。

由于是代销,没有核心技术,公司市场份额被同类型企业挤压,自身生存困难。

意识到危机,任正非决定自主研发产品,对公司进行转型升级。

然而,当时虽然有数百名员工,但真正懂研发的人并不多。

渴望人才的任正非伸出两只手,一方面在深圳工厂挖人,另一方面进入高校寻求合作。

就这样,22岁的李一男正式进入了任正非的视野。

刚加入公司时,李一男就展现了惊人的才华。

他不仅工作认真,而且非常热衷于技术研发。

或许是因为他有预感,这个年轻人可能会转行,任正非不顾李一男实习生的身份,让他主导一个新项目的开发。

任正非选拔了当时公司最顶尖的技术人员,为李一男打造了整个研发团队;

他还捐赠20万美元购买国外先进设备,支持李一男的技术研发。

然而,当设备几经波折入厂时,行业更新了相关标准,这批设备在出厂前就直接变成了废品。

这次失败把李一男推到了风口浪尖,任正非却不顾一切,承担了一切责任。

1993年6月,23岁的李一男研究生毕业。

他结束了实习,成为公司的全职员工。

加入华为的第三天,李一男被提升为工程师;

半年后,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

27岁时,他成为最年轻的副总统。

当然,这些耀眼的称号,都是李以南功成名就的。

他带领团队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数字程控开关,为公司赢得13亿订单。

他还开发了GSM通信技术,使公司的收入从每年4.1亿元增长到200亿元,确立了公司在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的品牌优势。

最美的时候,李一男被外界称为“华为王子”。

《任正非传》作者曾透露,任正非私下认李一男为“神子”。

而内部人士也心照不宣地认为,他将成为公司的接班人。

李一男确实是个技术天才,但智商高,情商低,也被大众诟病。

下达指令时,他总是低头不看任何人,面无表情地自言自语:

项目能否完成?可以做到吗?好吧,我们走吧;

做不完?然后你走。

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让李以南的团队变得极不稳定。

为了锻炼他的管理能力,把他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1998年,任正非将28岁的李一男从研发部调到市场部。

让搞技术的人做市场,李一男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压制和放逐。

为此,他心情不爽,逐渐失去了与公司的关系。

2000年,全球IT泡沫破灭,电信行业进入寒冬。公司面临严峻挑战。

为此,任正非写了一篇《HinterforH》一文。

一时间,公司正处于动荡之中。

为帮助公司度过寒冬,任正非鼓励内部员工走出去创业,代表公司产品,为上下游产业链拓展更多空间。

但有一点,所有的前员工都不允许从事核心产品研发项目。

这时,三十多岁的李一男觉得自力更生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向公司申请离职创业。

任正非同意了李一男的申请,并表示:

当您创业时,只要不伤害公司,我们都支持和理解。

就像刚入公司时,李一男离开时,任正非带着所有的主任级以上干部,在深圳五洲宾馆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是在这一年,李一男用自己的股权换来了价值1000万的设备,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

有人说,从今年开始,李一男的事业开始走下坡路。

李一男说,这家公司是他人生的起点。

李一男是个技术天才。

公司成立第二年,年收入达到1.47亿元。

到2002年底,达到4.6亿。

2003年底达到10亿以上,发展速度惊人。

但是作为HWei的经销代理,你做的再好,到最后还是要为HWei做一件婚纱。

深感不满的李一男决定重新开始,开发自己的全IP通信产品。

他也忘记了离开时与HWei签订的“只能做代理,不涉及核心产品开发”的协议。

很快,李以南准备了各种资金,将自己的公司做大做强。

光环多的李一男很快受到资本的追捧,吸引了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有资本进入的李以南手头有钱,开始从老公司挖人才抢客户,并打算在纳斯达克上市。

2004年,收购君天科技。创始人是H公司原副总裁黄耀旭和华科校友李一男。

J天科技是当时H的数据传输技术支持。

所以,当擅长程控交换机研发的李一男和擅长数据传输的黄耀旭强强联手,这无疑动摇了任正非的根基,触动了H作为最大的利润来源。

就在任正非身陷外敌,在美国与思科对峙之际,李以南开始全力研发新一代通信设备。

DSLAM是当时研发的明星产品,这项技术领先整个行业半年多。

一时间,李一男公司的产品风靡全国。

已进入10多个国家,在中国设有34个办事处,是19个分公司的电信设备供应商。

底线不断被打破,任正非再也忍不住了。

在处理完思科的外部问题后,他开始着手解决内部问题。

他正在成立一个专门部门,亲自督导,研究打击李一男公司的策略。

在市场上,每当李一男参与项目的招标,任正非就堵住了低价报价,甚至直接零价发了设备。

人才方面,任正非拿底薪,高薪挖走了李以南深圳研发中心的整个团队。

随着任正非开始重新夺回市场,李以南放慢了脚步,陷入了困境。

李一男计划上市,扭转严峻形势。

但就在上市前的审查和评估阶段,就出现了多封匿名邮件。

举报李以南公司数据造假,其上市计划失败。

2005年9月,任正非再接再厉,将李以南以侵犯其知识产权的罪名告上法院。

在一系列打击下,公司短期内上市无望,军心不稳,业务停滞,内控混乱,研发延迟……

精明的风险投资家开始陆续撤资。

明里暗里,各种隐患层出不穷。

李一男决定出售公司,但现有的知识产权纠纷让很多公司望而却步。

终于,2006年,H是17亿元收购李一男的公司。

但收购协议中有这样一个要求:李一男将回到H工作两年。

就这样,李以南离开后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李一男也第二次进入H,成为任正非的副手。

这一次,李一男的位置是首席科学家和副总裁。他虽然是副总统,但没有实权。

他不再是任正非的“神子”和H的“王子”。

回来之后,李以南虽然在曹影身边,但他的心早已与曹影疏远了。

多年的奋斗,也抹去了李一男和任正非之间的信任和感情。

两年期结束,李一男也不再留恋。

第二次离开,他如走马灯般开始了他的“流浪之旅”。

2008年10月,李一男接受了李彦宏的邀请,双方开始合作。

任职期间,先后领导开发了下一代搜索技术“阿拉丁”、“框架”技术和凤凰巢等项目。

但在2010年1月,双方互相称赞,有尊严地分手。

辞职的真正原因外界不得而知。

随后,李一男加入了中国亿动的综合信息服务门户。

在他任职期间,他负责的12580非常受欢迎,被称为语音界的GOOGLE;

打个电话问路、订酒店、订机票,用户数翻倍。

2011年7月,又一年半之后,李一男离开了12580。

并在一个月后加入另一家公司成为合伙人,专注于无线通信和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

短短四年时间,李一男在互联网的顶级公司里来来去去。

来的时候满怀期待,走的时候伤心地离开了舞台。

李一男也从一个潜心研发的纯科技人,变成了投身于金钱游戏的资本新贵。

2015年4月,李一男宣布再次创业,“投身”智能出行领域,创立公司并出任CEO。

首场发布会上,公司产品登陆众筹平台,5分钟内募资额突破500万,快速达成项目目标。

15天众筹7200万元,创下国内股权众筹项目中融资最快、金额最大的纪录。

终于,李一男离开任正非后,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然而,就在他即将大显身手,创造新奇迹的时候,却意外等待了法庭的传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一男因涉嫌证券内幕交易被深圳机场带走。

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并处罚金750万元。

指控称,李以南利用姐夫和母亲的证券账户,以1148.55万元购买了一家公司的657042股股票。

而李一男的姐姐,在浏览了李一男的交易记录后,也用自己的500万元资金,复制了此次收购。

最终,李一男获利439万余元,妹妹获利236万余元。

2017年12月,47岁的李一男出狱。

尽管他拥有公司近一半的股份,但由于他的“黑历史”,他无法再担任公司CEO。

放眼整个电动车领域,与李一男入局时相比,新能源汽车的赛道早已不一样了。

无论是传统车企加速转型,还是几家做跨界车的互联网巨头,都在试图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分一杯羹。

既没有传统车企的基因,也没有互联网巨头的背书,李一男的造车之路更加艰辛。

回首往事,看看老东家HWei。

在电信设备领域,位居世界第一;在网络设备领域,其市场占有率也是全球第一。

整个H是一个品牌,已经成为人们的信仰,在人们心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转手搞科研,转手赚钱,李以南的能力不容忽视。

但对于这手好运气的起起落落,不知道他曾经“H是王子”时的感受如何?

李一男的故事让我想起了科学家牛顿说过的一句话:

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许多商业奇才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能力过硬,还因为他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在平台的加持下,个人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然而,往往正是在这个时候,很多人最容易被光荣和光环所打扰,目光迷离。

我只能看到自己的提升,但我忘了抬起脚底。

这个时候,最基本的清醒就是看清自己,这也是一个人持久成功的底线。

我们阅读商业奇才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生活。

但延伸到生活,这不就是每个普通人的缩影吗?

世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才,通往成功的路数不胜数。

我们无法判断别人的选择是对是错,也无法了解别人当时的心态。

最自由的事,就是在远处观看,表达自己作为局外人的感受。

没有对错之分。

或许我们的想法是对的,当事人根本不屑一顾,不亲自去试一试,实在可惜。

或许我们想错了,但因为他们尝试过,人生的意义更深了。

毕竟,有句话叫经验就是财富。

你觉得李一南的生活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