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杭州一医美公司偷逃税被罚8800多万”登上微博热搜。该行政处罚,也引发大众开始热议,医美行业究竟有多赚钱?处罚事由显示,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该公司分支机构千和医疗美容诊所为客户提供医疗美容项目服务,利用个人银行账户收取服务款并隐匿收入超47.55亿元,未计入财务账。在此期间,该公司通过账户中隐匿收入孳生的利息收入约为2879.68万元。

这一处罚案例受到网友关注,不仅是因为涉事医美公司存在偷逃税行为,更是因为8800多万元罚款的背后是巨额收入——仅藏匿收入就多达47.55亿元,应该很暴利。该公司并非行业头部企业就赚这么多钱,那么医美行业头部企业岂不赚得更多?据部分医美上市公司2021年财报显示,某企业毛利率达78.07%,另一企业毛利率为93.7%,超过贵州茅台的91.54%。这些数据表明医美行业是典型的暴利行业。

杭州这家医美公司获得了巨额收入,按说应该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然而却通过藏匿巨额收入偷逃税。可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只想自己赚钱,无视税法规定,如今被罚8800多万元是应有之义。笔者以为,这个违法案例至少带来两个警示:一是,对医美企业纳税情况加强监管,防止偷逃税行为再现;二是,对医美行业暴利现象进行“反暴利”——即探究医美暴利成因,对其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精准治理。

以上述医美公司为例,其隐匿收入超47.55亿元,究竟是如何获得的,可作为一个样本进行刨析。从客观角度来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既有爱美之心也有经济能力,都想通过整形整容弥补缺陷让自己变美,于是助推医美行业快速发展,并形成“颜值经济”。在客观因素之外,医美公司如果通过合法手段赚钱也无可指责。但从过去情况来观察,医美行业存在不少乱象,部分企业通过不规范操作获取不当收益。

比如,医美公司获得巨额收入与制造“容貌焦虑”和虚假宣传存在关联。数据显示,医美公司50%的费用都贡献给了营销渠道,即广告费,可见广告投入是获取巨额收入或者暴利的基础和前提。但部分广告宣传行为未必符合《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规定。坦率说,如果医美公司没有夸大宣传,或许不会吸引大量医美消费者,也不会获得巨额收入和暴利。所以,反医美暴利要从规范宣传行为开始。

再如,价格虚高、非法行医等行为也让医美企业获得不菲收入。有医美行业内部人士反映,很多医美机构的产品价格虚高,往往是成本的十倍以上,甚至有机构雇佣数百名医托拉拢顾客,最多能拿到的返点占到消费者支付总价款的九成。这为医美公司贡献了不少收入。但这让消费者付出不该付出的成本。而且,大量不合格的机构诊所以及没有资质的医生混迹在医美市场上,也让医美公司获得不少不规范收入。

不客气地讲,部分医美公司巨额收入和暴利,不是凭自己规范的医美服务获得,而是通过侵害消费者权益获得。一旦真正规范医美市场,相关企业未必能获得暴利。去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医疗美容市场监管,效果将不断显现。当然,一个行业存在暴利,还与供需不平衡、竞争不充分等因素有关。一旦更多公立医院介入医美市场,将通过规范服务、充分竞争,有望逐渐消除医美行业“暴富化”现象。

简言之,隐匿收入超47亿元的医美公司或许不止是违反税法,还可能存在其他违规行为,不妨严查深挖。